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提出适合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五个等级,并定义各等级标准。根据管理的四大职能,构建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多边形面积图示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以某企业验证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评估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污水处理厂生物气溶胶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特征,在济南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厂界内及周边生物气溶胶样本及污水或污泥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上风向,厂界内和下风向生物气溶胶具有更多的ARGs亚型种类数和更高的总相对丰度.厂界内与上风向生物气溶胶ARGs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差异度为47.57%;而厂界内与下风向生物气溶胶ARGs组成的差异性不显著,且差异度下降至33.98%.上风向背景空气和污水或污泥均是厂界内生物气溶胶ARGs的重要来源,两者总的源的贡献大于63.92%.共检测到43种ARGs亚型(8种ARGs主型)在至少一处污水处理单元极易负载于生物气溶胶颗粒逸出.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生物气溶胶抗生素抗性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中国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协同控制效果评估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汞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之后,我国的汞污染控制面临严峻的挑战.燃煤部门是我国大气汞排放的第一大部门,也是履约的重点部门.本研究建立了我国燃煤部门2010年和2012年的大气汞排放清单,评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对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的协同控制效果.同时,使用情景分析法,对2020年和2030年燃煤部门的大气汞排放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未来不同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燃煤电厂、燃煤工业锅炉和民用燃煤炉灶的大气汞排放量的最佳估计值分别为100.0、72.5和18.0 t."大气十条"的实施可使我国燃煤部门到2017年比2012年减少92.5 t的大气汞排放.能源结构的调整、洗煤比例的提高和除尘设备的升级改造对于大气汞的减排效果最显著.在最佳估计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量分别为128.5和80.0 t,与2010年相比分别降低了33%和58%;在最严格控制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燃煤部门大气汞的排放量分别为103.2和50.9 t,相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46%和73%.  相似文献   
64.
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细颗粒物区域污染已成为普遍现象,控制燃煤电厂细颗粒物的排放是控制大气中细颗粒物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了解燃煤电厂细颗粒物的排放粒径分布及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浙江某电厂660 MW燃煤机组,在120、100、90和85℃四种不同运行工况下,采用Dekati ELPI+对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以及烟囱60 m横断面处烟尘进行多平台同步采样测试,以研究该电厂所排放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工况下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不同工况下,电除尘器出口和烟囱60 m横断面处颗粒物数浓度都主要集中在亚微米态(粒径 < 1 μm),并随粒径增大而数浓度快速减小.② 随着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的降低,烟气经过除尘装置后,无论是颗粒数浓度还是质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当烟气温度降至90℃时,继续降温对电除尘器除尘效果的影响基本趋于恒定.③ 无论燃用设计煤还是校验煤,当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相对较低时,经脱硫后积聚模态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除尘后有明显增加;而烟气温度较高时,呈现出脱硫后较除尘后粗模态颗粒物质量浓度增长的现象.④ 当原烟气稀释倍数从7倍增至10倍时,6~27 nm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呈指数倍增长,说明稀释过程主要影响纳米级颗粒物的数浓度.⑤ 燃用设计煤,烟冷器出口烟气温度90℃时,电除尘器对PM1的去除效果最明显为63.9%~99.8%,可见降低电除尘器入口运行烟温,可促进其对亚微米态颗粒物的捕集率.   相似文献   
65.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城市。今年六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央视摄制组应邀采访了洛杉矶市社区重建局高级规划师黄铁屿博士,并参观拍摄了他设计建造的生态型住宅。 绿建筑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6.
闽东地区近年来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凸显,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生产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损害.文中介绍了该地主要入侵生物的危害和防治状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Ni2 与δ-MnO2衡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BSA存在时Ni2 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仍为典型的"S"形, BSA使Ni2 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向移动,影响程度与BSA的加入方式及浓度有关,其大小次序为Ⅳ(先加BSA后加Ni2 ),Ⅲ(N2 和BSA同时加)≈Ⅱ(先加Ni26 后加BSA).BSA存在时Ni2 的等温吸附线很好地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Ni2 的饱和吸附量与BSA的加入方式有关,其大小次序为I(不加BSA)>Ⅱ.m,Ⅳ.升高温度促进Ni2 的吸附.在pH:4.0和pH:7.0条件下, Ni2 在δ-MnO2上的吸附均是不可逆的, BSA对Ni2 的吸附可逆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8.
利用日本原子力学研究所于2010年9月提供的最新数据库,以北山的地下水为例,使用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结晶固体AmCO3OH.0.5H2O的溶解度很低,北山地下水中AmCO3+占主导优势,其次为AmSiO(OH)23+;Am在pH=4.5—5.8的条件下以Am3+和AmSO4+形态为主,在pH=5.8—8.3的条件下以AmCO3+和AmSiO(OH)23+为主,在pH=8.3—9.5的条件下以Am(CO3)2-为主;pH对Am存在形态影响很大,而pE对Am存在形态影响较小.CO2分压越大,水溶液中CO23-的摩尔浓度越低,使得Am(CO3)2-摩尔浓度降低,AmCO3+与Am(CO3)2-摩尔浓度之和也降低,而Am3+、AmHCO23+和AmSO4+的摩尔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69.
锌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颗粒物和酸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改善车间内操作工人的职业健康以及周边的大气环境。以中试实验为背景,在传统电解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超声技术改造,考察了超声技术对锌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和酸雾的减排效果,并分析了超声技术对锌电解的生产指标(如电流效率、能耗、锌产品品质等)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抑制颗粒物和酸雾的产生,使其分别减少44.4%和51.4%。同时,超声技术能够改善部分生产指标,使电流效率增加了22.5%,电解能耗降低了39.6%。因此,超声技术从锌电解实际生产源头上对颗粒物和酸雾的减排效果十分显著,这为超声技术应用于锌电解实际生产中颗粒物的减排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
我国地表水溶解氧时空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科学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系统修复,系统解析了我国近十五年不同区域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饱和溶解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海拔和温度影响,全国饱和溶解氧浓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根据饱和溶解氧浓度将全国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北部高饱和溶解氧区、南部低饱和溶解氧区及中部饱和溶解氧过渡区;②2018年全国溶解氧浓度和饱和度达到I类水质的比例分别为72%和20.5%,冬季冰封期阻碍大气复氧的区域,不宜采用溶解氧饱和度对溶解氧进行评价;Mann-Kendall法分析表明,全国河流溶解氧浓度2010年下半年开始显著提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工业化及水体盐度高和流速低是引起珠江及辽河入海口、长江下游溶解氧偏低的主要原因;③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敏感的低温低海拔地区饱和溶解氧浓度下降最明显;到21世纪末,SSP5-8.5和SSP1-1.9情境下饱和溶解氧浓度将分别下降1.3 mg·L-1和0.01 mg·L-1,为适应全球变暖,需要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保障水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