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417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分别以蒸馏水和太湖水为例,研究了硫酸铝渣去除水中磷的能力,并分析了其对水体Al3+、SO24-以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太湖水pH为9.0、10.0两种条件外,随着磷平衡浓度的增加,硫酸铝渣除磷量趋于某一定值,其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太湖水pH为9.0、10.0两种条件下,硫酸铝渣除磷量符合Fre...  相似文献   
72.
通过Fenton法和结合聚合硫酸铁的混凝作用,实现垃圾渗滤液氧化塘出水COD的深度处理;并利用水泥水化产物的凝胶物质,强化COD去除率。30%H2O2投加量为0.75mL/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为1.5g/L、n(H2O2):n(Fe^2+)=1.2:1(摩尔比)时,Fenton法对渗滤液COD的去除率可达52%;水灰比为2:1、搅拌24h的水泥水化物将Fenton法的出水pH值从4调至10,该工艺流程总的COD去除率为73.6%,较普通的Ca(OH)2调节法提高9.3%,出水COD可以从进水的1200mg/L降至315mg/L。  相似文献   
73.
林可霉素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利用吡唑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被吡唑酮废液驯化、分离、筛选后的林可霉素菌,并对其在摇瓶上利用吡唑酮废液中的硫酸铵发酵(7 d)生产林可霉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液加入培养基体积比都为1∶10,实验1中菌丝代谢和对照比正常,其中还原糖利用最快,在发酵后期为0.24 mg/L,林可霉素起步效价最低为2 100 IU/mL,与对照相比最后发酵效价降低了70 IU/mL;实验2发酵过程pH值偏低,全程为5.86~6.50,氨基氮代谢缓慢为40 mg/100 mL,最后林可霉素效价最低为4 480 IU/mL;实验3中废液在发酵进入48 h中后期的时候补入能促进菌丝体分泌,最后林可霉素为5 180 IU/mL,比对照发酵水平高出8.82%。可见实验3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林可霉素菌利用吡唑酮废液生产林可霉素,为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行性作了有意义尝试。  相似文献   
74.
大玉竹低聚糖硫酸酯抗HSV-2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传统中药大玉竹中提取低聚糖Poos,用吡啶-氯磺酸法制备了它的硫酸酯衍生物S-Poos,产物经红外鉴定,证实Poos硫酸酯化后羟基连上硫酸基,硫含量为8.47%,取代度(Ds)为0.6体外实验研究了Poos、S-Poos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的细胞毒怀和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活性。结果表明,Poos和S-Poos都无细胞毒性。Poos本身无抗病毒活性,对HSV-2引起的细胞病变和  相似文献   
75.
本实验以工业化学合成聚合硫酸铁混凝剂和自制生物聚合硫酸铁为例,考察了铁系混凝剂品种对地表水浊度、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混凝剂品种对混凝-超滤联合工艺处理地表水过程中超滤膜污染的影响。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以Fe3+计)最佳投加量下,两类混凝剂对浊度、TOC和UV254的去除率基本相同。超滤膜污染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通量衰减速度略大于化学聚合铁预处理水样;膜污染阻力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工业化学合成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造成的不可逆污染阻力逐渐增加,而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造成的不可逆污染阻力却略有下降;膜污染机理分析表明,2组过滤过程的膜污染类型基本相似,由最初的膜孔堵塞过渡到最终的滤饼层污染。SEM分析表明,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的膜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6.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transport of geogenically-derived arsenic from a coastal acid sulfate soil into downstream sediments ar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with both solid-phase associations and aqueous speciation clearly critical to the mobility and toxicity of arsenic. The data from both sequential extractions and X-ray adsorption spectroscopy indicate that arsenic in the unoxidised Holocene acid sulfate soils is essentially non-labile in the absence of prolonged oxidation, existing primarily as arsenopyrite or as an arsenopyrite-like species, likely arsenian pyrite. Anthropogenically-accelerated pedogenic processes, which have oxidised this material over time, have greatly enhanced the potential bioavailability of arsenic, with solid-phase arsenic almost solely present as As(V) associated with secondary Fe(III) minerals present. Analyses of downstream sediments reveal that a portion of the arsenic is retained as a mixed As(III)/As(V) solid-phase, though not at levels considered to be environmentally deleterious.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speciation in pore waters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shows a dominance of As(III) in upstream pore waters whilst an unidentified As species reaches comparative levels within the downstream, estuarine locations. Pore water As(V) was detected at trace concentrations on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landscape processes to arsenic transport and availability within acid sulfate soi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77.
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对Cr的吸附机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r的吸附容量研究及吸附等温线拟合,测定颗粒污泥中的硫化物含量、对比实验前后颗粒污泥的表面形态和微生物组成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分析颗粒污泥的表面基团。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对Cr的吸附容量为6.84 mg/g,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颗粒污泥中硫化物含量达9.868 mg/g(湿重),对应每克颗粒污泥对Cr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0.69 mg;颗粒污泥表面生长大量的微生物,以杆菌为主,颗粒污泥表面丰富的微孔结构及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物均可有效吸附溶液中的Cr;FTIR分析结果显示,颗粒污泥中包含大量C=O、C-N及-S等基团,这些基团均可通过与C(rⅥ)或C(rⅢ)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Cr。研究表明化学与生物吸附作用在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吸附溶液中的Cr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厌氧氨氧化电子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机条件下,以该课题组已经培养出来的厌氧氨氧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分别以硫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来研究氨的氧化反应。从去除速率的角度来看,以NO2--N、NO3--N和SO42--S为电子受体的反应器,分别在运行的第24.5天、40天和31天时达到0.030 0 kg/(m.3d)NH4+-N去除速率,则氧化氨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亚硝酸盐>硫酸盐>硝酸盐;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来看,3种反应都是可以发生的;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应过程是一个消耗酸度的生物过程,而以硫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应过程是一个消耗碱度的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79.
Fe(Ⅱ)活化过硫酸钠深度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Ⅱ)活化过硫酸钠(PS)技术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响应曲面法考察了PS/COD、Fe(Ⅱ)/PS和pH对COD和TOC去除率的单独和联合效应.利用紫外-可见扫描、凝胶色谱及三维荧光等手段表征深度处理前后的有机物特性变化.结果表明,PS/COD和Fe(Ⅱ)/PS对COD去除影响极显著;而PS/COD、Fe(Ⅱ)/PS和pH对TOC去除均有显著影响.PS/COD和pH联合效应对COD去除影响显著.最优工艺条件PS/COD比3.47、Fe(Ⅱ)/PS比3.32、pH 6.5时,COD和TOC去除率为50.7%和60.6%.Fe(Ⅱ)-PS氧化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削减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0.
硫酸盐还原菌介导的吸附态砷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砷(As)主要被吸附在铁氧矿物上,吸附态砷从铁氧矿物释放至水体是水中砷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此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加入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 DP4对吸附态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 h两体系砷释放量均为0μmol·L~(-1).与对照组相比,前84 h DP4促进了吸附态五价砷[As(Ⅴ)]的脱附,在13 h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12.6μmol·L~(-1),占初始总吸附量(16μmol·L~(-1))的79%,是对照组(1.5μmol·L~(-1))的8.4倍.而在84 h之后,DP4体系的砷浓度低于非生物对照组,表明溶解态砷被再次固定.此过程中,砷的释放量与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相关(P=0.001).XRD结果表明,在DP4作用下针铁矿的结晶度降低了50%,且结晶度越低,吸附能力越强,这可能是后期砷被再次固定的原因之一.同时SEM-EDS表明DP4使得针铁矿发生团聚,部分被转化为硫铁矿.As的XANES结果表明固相中没有硫化砷生成,这进一步证明固相中生成的主要是硫铁矿,它对砷的再吸附导致了后期DP4体系中溶解态砷的浓度低于非生物对照组.此外,在固相中检测出了19%的As(Ⅲ),而液相中并未检测出溶解态的As(Ⅲ),据此推测硫酸盐还原菌原位还原了吸附态As(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