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30篇
  免费   1021篇
  国内免费   1800篇
安全科学   1850篇
废物处理   239篇
环保管理   4243篇
综合类   13600篇
基础理论   2225篇
污染及防治   780篇
评价与监测   616篇
社会与环境   1564篇
灾害及防治   534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789篇
  2020年   786篇
  2019年   732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697篇
  2015年   860篇
  2014年   2066篇
  2013年   1487篇
  2012年   1412篇
  2011年   1462篇
  2010年   1201篇
  2009年   1322篇
  2008年   1536篇
  2007年   1264篇
  2006年   1110篇
  2005年   950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1000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610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综合消息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2005年3月23日上午在上展中心召开了上海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把“统筹、协调、全面”的要求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2.
环境资讯     
《环境》2005,(6):96-99
广东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年内提高到95%,我国将大力推进物种安全监督管理,第11个“世界荒漠化和干旱日”,2010年我国ODS生产和消费量可为零,生态破坏一年吞食我国GDP的15%,……  相似文献   
7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协同技术创新是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层面从环境、投入、产出和互动四个维度构建协同创新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合性框架后,以中国284个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研究表明:①单个协同创新条件的一致性水平位于0.4928~0.8388范围内,表明单个条件均不构成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②条件组合的充分性分析显示,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协作互动条件“多重并发",形成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4种路径,具体归纳为投入主导型、区域互动支撑下的资本赋能型及环境和投入连接下的主体互动转化型3种差异化模式。③条件因素的普适性和替代性分析显示,经济软环境、人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入是影响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具有普遍性的因素,成果市场化和区域互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④囿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稟赋,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创新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驱动路径呈现出显著异质性特征。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从组态视角着力于多重协同创新条件的适配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土地绿色高效利用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4.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严峻挑战,需要人类社会采取共同措施和行动积极应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能体现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深度参与并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以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各国力量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国际平台。文章通过分析可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三位一体"特征;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前提条件,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和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整合各国力量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基础;生态文明包容各国文明,凝聚价值共识,成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价值基础,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生动实践。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国际平台,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  相似文献   
75.
现有文献认为生态转移支付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双目标,而目标的多样性会影响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果及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环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对生态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2010—2018年甘肃、贵州、湖北及河南四省的199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生态转移支付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对辖区环境保护效果中,环境保护支出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林水支出不仅调节了生态转移支付的地方环境保护支出效果,而且调节了环境保护支出对地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由于地方政府具有环境治理信息优势,省以下制度目标更能体现辖区生态需求,省对县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会有效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环保激励效应较为明显。同时,县级地方政府应该逐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逐步转向经济与环境"双目标协同发展"模式。为了协同生态转移支付的双目标,"自下而上参与式决策"可以作为环境治理的有益补充,通过地方政府多元化实践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80.
本文针对我国为乡村振兴所提出的建设田园综合体的重要举措,解析了田园综合体的理论内涵,总结了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历程及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规划不合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不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充分的问题,并从生态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合理生态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实行产业生态化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