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1524篇
安全科学   506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225篇
综合类   2507篇
基础理论   1076篇
污染及防治   439篇
评价与监测   172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Acute toxicity of excess Cu on the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of Chlorella pyrenoidosa was examined by using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transients and JIP-test 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Cu concentrations for a short time period. High Cu concentra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in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The absorption flux (ABS/RC) per PSII reaction cen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 but the electron transport flux (ET0/RC) decreased. Excess Cu had an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apping flux (TR0/RC). The decline in the efficiency, with which a trapped exciton can move an electron into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further than QA−(Ψ0), the 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rimary photochemistry (?P0), and the quantum yield of electron transport (?E0) were also observed. The amount of active PSII reaction centers per excited cross section (RC/CS) was also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change of photosynthesis when cells were exposed to excess Cu concentration. JIP-test parameters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photosynthetic O2 evolu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ecrease of photosynthesis in exposure to excess Cu may be a result of the inactivation of PSII reaction centers and the inhibition of electron transport in the acceptor side.  相似文献   
72.
二噁英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噁英(dioxin),是一类毒性很强的三环芳香族有机化合物。近年来随着二噁英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人们对二噁英的危害也日益关注。文章从二噁英的结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毒性机理以及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74.
研究了利用粉煤灰制成的磁性絮凝剂处理景观生态水的各种单因素实验,并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该磁性絮凝剂处理景观生态水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研究了该磁性絮凝剂处理景观生态水的一般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操作条件为:投加量为200mg/L,搅拌时间为1min,搅拌速度为300r/min和磁吸附时间为1.5min时,取得最佳处理效果。在此实验条件下,景观生态水的COD、总P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6.15%、59.54%与53.36%。  相似文献   
75.
典型多环芳烃对红树林区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种典型多环芳烃对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区优势藻的毒性效应.所选藻种为浮游藻中肋骨条藻和附着藻菱形藻,经分离、纯化和培养;所用的典型多环芳烃为菲和荧蒽.结果表明:丙酮对两种藻的不可见效应浓度值均为0.3%(v/v),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急性毒性试验的72 h半数生长抑制浓度(72-EC50)分别为0.95 mg/L和0.32 mg/L,而荧蒽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72-EC50分别为0.17 mg/L和0.09 mg/L.中肋骨条藻对菲和荧蒽的耐受性比菱形藻强,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毒性比荧蒽弱.  相似文献   
76.
为了对诺卡氏菌株C-14-1以及转基因工程菌ZM1的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价,并为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就C-14-1菌株以及ZM1菌株的粉剂对试验动物进行了相关的毒理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株对昆明小白鼠的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急性经皮毒性LD50>2 000 mg/kg,均属于微毒或无毒类;对大耳白兔皮肤刺激平均指数72 h后为0,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眼刺激平均指数48 h后为0,眼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77.
结合本地燃料煤特征、燃烧方式、固硫脱硫剂资源情况等,初步确定以生石灰为主固硫剂、窑泥巴为粘结剂,重点考察了固硫剂的适用温度、民用型煤固硫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78.
造纸工业是世界上六大污染工业之一。在纸浆漂白操作中相继使用氯、次氯酸盐、二氧化氯等漂白剂降解木素,排水中含大量的有机氯化物,具有很大的毒性。在硫酸盐法和亚硫酸盐法制浆造纸废水中含有较高的硫化物。该类废水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的H2S。  相似文献   
79.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AVS与重金属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锋  温琰茂  朱娉婷 《环境科学》2007,28(8):1810-1815
采集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污染河道佛山水道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样品,测定了沉积物AVS,Eh,SEMPb,SEMCd,SEMCu,SEMZn,SEMNi,SEMCr,及上覆水Eh,DO.同步进行了底栖动物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AVS与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关系.主要研究SEM-AVS判据在判断城市重污染河道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所测AVS最大值为69.579 μmol/g,最小值为0.339 μmol/g,均值为20.283 μmol/g;各采样站位∑SEM5(SEMPb,SEMCd,SEMCu,SEMZn,SEMNi之和)最大值为23.067 μmol/g,最小值为1.062 μmol/g;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且基本为耐污种,优势种为水丝蚓.13个采样站位中,∑SEM5-AVS<0的有9个,MDS分析结果显示:这9个站位中的7个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程度高.这表明重污染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与SEM-AVS的值关系密切,SEM-AVS判据在判断重污染区域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方面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说明重污染河流重金属生物毒性比较复杂,不能完全由SEM-AVS解释.  相似文献   
80.
王晶  周启星  张倩茹  张颖 《环境科学》2007,28(8):1796-1801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Cu2+、Cd2+的毒性效应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d2+、Cu2+对沙蚕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暴露4 d和10 d后,石油烃LC50分别为440和110 μg·L-1,Cu2+分别为1 150和570 μg·L-1,Cd2+分别为5 090和2 500 μg·L-1,相应的生态毒性大小为:石油烃>Cu2+>Cd2+.在Cd2+、Cu2+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抑制率均低于50%.而在石油烃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最高抑制率可达90%以上;而且,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与石油烃的浓度显著相关.可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较灵敏地反映出石油烃对沙蚕的污染效应及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