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电沉积法和涂刷热分解法制备钛基二氧化铅阳极(Ti/PbO2)、钛基锡锑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Ti/SnO2-Sb2O3)和带有锡锑金属氧化物中间层的改性钛基二氧化铅阳极(Ti/SnO2-Sb2O3/PbO2).通过SEM及EDX分析,当涂液中溶质摩尔比n(Sn)∶n(Sb)=9∶1,溶剂为乙醇,烘干温度为110℃,烘干时间为10 min,热分解温度为500℃,氧化时间为15 min,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制备出的Ti/SnO2-Sb2O3/PbO2阳极涂层表面晶体完整、致密均匀,且结晶比Ti/PbO2和Ti/SnO2-Sb2O3阳极明显细化,涂层不易脱落,电极的工作寿命更长;同时PbO2表层晶体结构的改善,不仅使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在酸性介质中也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以3种尺寸稳定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DSA)和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DF120型均相阴离子交换膜,电渗析处理盐酸酸洗废水,240 min时的铁回收率分别为75.1%、90.3%、91.7%和54.5%,耗电量分别为3.17 kW· h/kgFe、2.84 kW· h/kgFe、2.57 kW· h/kgFe、5.95kW·h/kgFe,DSA阳极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石墨阳极,Ti/SnO2-Sb2O3/PbO2阳极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2.
为了防止洗煤废水的污染并使之处理后能够回用,开展了电石渣-PAM(聚丙烯酰胺)处理洗煤废水小试实验研究以及实际工程应用的研究,并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对电石渣处理洗煤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表明,采用电石渣-PAM混凝沉淀法处理洗煤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煤泥水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能满足洗煤工艺的用水要求.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电石渣对洗煤废水的混凝作用不是补给了OH-,而是提供了大量的Ca2 ,Ca2 通过压缩双电层,破坏了煤泥颗粒的稳定性,从而使煤泥颗粒发生凝聚,OH-和Ca(OH)2对洗煤废水的混凝不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73.
邻氯苯酚抑制光合细菌1D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药厂排污口下游底泥分离筛选得到的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1D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邻氯苯酚对1D生长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邻氯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1D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当培养液中邻氯苯酚质量浓度为800 mg·L-1时,1D的生长几乎被完全抑制.菌株1D的脱氢酶活性随着邻氯苯酚质量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当邻氯苯酚质量浓度为570 mg·L-1时,1D的脱氢酶活性下降程度为10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的标准方法研究了邻氯苯酚对1D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邻氯苯酚对1D生长的安全质量浓度为9.375mg·L-1.通过与湖水中微生物的半致死质量浓度96LC50进行比较可知,1D对毒物邻氯苯酚的耐受性高于自然水体中混合微生物对邻氯苯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4.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对地表水油类污染物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水中油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油污染地表水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技术难以发挥高效作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一门新兴生物技术,与传统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相比具有生物密度高、耐毒性等优点。鉴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特点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当前地表水油污染具有大面积、低浓度的特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具有特殊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二恶英类物质检测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生物快速检测法测定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技术进展,概述了国际通用的二恶英类标准分析方法体系,提出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综述了我国二恶英类化合物分析研究现状并对我国二恶英分析检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6.
采用Fenton法氧化处理中年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对影响双氧水利用率及COD去除率的各种因素,包括初始pH,H2O2/Fe^2+比率,双氧水投加量、催化剂类型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nton法氧化处理中年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最佳条件是:初始pH值为7,H2O2/Fe^2+比率为4:1,双氧水的经济投加量为0.05mol/L,反应时间为3.5h。此时,混合催化剂可提高双氧水的利用率,双氧水利用率为153.9%,COD去除率可达80.5%,处理出水可达到GB166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二级标准(COD≤300mg/L)。  相似文献   
77.
以活性污泥等生物基质为填料.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条件下,研究了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NH_4~+-N和TP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在水力负荷为4 cm·d~(-1),污染负荷为280 mg·L~(-1)和320 mg·L~(-1)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去分别达到91.2%、97.2%、88.0%和90.6%、95.6%、90.4%;水力负荷达到450 mg·L~(-1)时,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率下降迅速,仅为83.2%和85.5%,TP的去除率略有提高,为91.7%;平均污染负荷为300 mg·L~(-1),水力负荷为4.0 cm·d~(-1)、6.5 cm·d~(-1)和8.1 cm·d~(-1)时,COD、NH+4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6%、97.4%、90.0%.87.3%、96.8%、84.0%和85.6%,96.3%,83.3%;适宜的生活污水处理条件是水力负荷为8.1 cm·d~(-1),污染负荷低于450 mg·L~(-1).在以上工况下的出水水质均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系统垂直方向的氨化细菌分布较均匀,硝化细菌在70 cm以上区域数量较多,反硝化细菌在70 cm以下区域数量较多;氨化细菌与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的相关性显著,硝化及反硝化细菌与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的相关性极显著;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与TP的去除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生物作用不是TP脱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8.
新型氧化镁基吸附剂烟气干法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镁基吸附剂,开展烟气干法脱硫研究.模拟燃煤烟气脱硫,分析吸附剂制备时的焙烧时间和温度以及脱硫过程中的有氧、无氧等条件对脱硫效率、硫容、比表面积和脱硫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吸附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550 ℃,焙烧时间2 h.此时吸附剂的比表面积(BET)为21.398 2 m2/g,硫容为6.8 mg/g.研究表明,氧化镁基吸附剂可以进行烟气干法脱硫,氧气对脱硫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聚驱采油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驱采油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情况下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以含油量、COD和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污染物处理指标,分别考察了MB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溶解氧(DO)对MBR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BR处理聚驱采油废水的最佳条件为:HRT 10 h,温度30℃,DO 2.0~4.0 mg/L,此时,膜出水中含油量平均去除率为96.7%,COD平均去除率为78.9%,HPAM平均去除率为75.0%.在最佳条件下连续运行30 d,MBR内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可达98.8%以上,且膜出水悬浮物粒径中值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329-94)中A1级回注水的规定值,聚驱采油废水得到理想的处理.  相似文献   
80.
内电解-Fenton氧化法降解活性艳蓝X-BR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蒽醌染料活性艳蓝X-BR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内电解-Fenton氧化法降解蒽醌染料机理的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质谱仪等分析检测仪器对反应过程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各种谱图的解析,推断出了活性艳蓝X-BR在内电解-Fenton氧化法处理降解过程中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