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656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92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基于DFA法的江苏省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掌握江苏省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该省1961-2010年均一性较好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确定了全省13个站点的极端降水阈值,并通过Morlet小波及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江苏省极端降水频数的振荡周期及其突变。结果表明,江苏省极端降水年频数和夏季极端降水均呈现8~10 a的变化周期,且1998年和2006年分别为其突变增加年,而秋季极端降水主要呈2~3 a与5~7 a的变化周期;极端降水与降水总量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呈南部大、北部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2.
基于湘江流域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第95个百分位值定义为各台站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同时,采用线性回归、突变分析和相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江流域近48 a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各指标(降水量、降水日、降水强度、降水指数、日最大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时期,极端降水事件表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1970s以前多大雨事件,1970s~1980s各类极端降水事件相对偏少,进入1990s开始明显增加,尤其是暴雨和大暴雨事件显著增多。此外,极端降水事件的分布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湘江上游多暴雨事件,中游多大雨事件,下游多大暴雨事件。
  相似文献   
73.
1961~2015年西南地区降水及洪涝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98个气象站连续完整的日降水序列数据,整合降水强度、持续性指数及等级指数形成降水指数体系并研究该区域降水及洪涝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 1961~2015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PRCPTOT)与极端降水量(R95PTOT)都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持续降水日数(CWD)则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多年平 均PRCPTOT、R95PTOT、CWD分别以-13.12 mm/10 a、1.34 mm/10 a、-0.29 d/10 a的速率变化。(2)西南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3)西南地区洪涝强度指数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洪涝强度反而越低,主要由于单站洪涝强度表征的是降水的波动情况,降水量越多波动越不明显。21世纪以来,该 地区洪涝等级以重级为主,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特重级洪涝。此外,洪涝强度越大,区域性年度灾害等级越高。该研究对于掌握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服务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东北地区降水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东北地区93个台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讨论了该地区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降水集中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集中期具有南北高中问低的变化特点.从长期趋势上看,降水集中度的减小趋势显著,在该地区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各有一个趋势明显的区域(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但集中期的减小趋势不显著,只有2个台站通过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与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的相关系数表明:东北地区年降水量与降水集中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即年降水量越多(少)的地区,年内降水越集中(均匀);年降水量与降水集中期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5.
依据1961~2003年水文气象资料,运用Mann Kendall检验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进行了岷江年径流、青藏高原年气温与年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变化趋势显著性检验,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了岷江径流变化与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而年降水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的气候环境下,岷江径流量总体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上游紫坪铺站-2619 0 m3/s、下游高场站-6538 5m3/s,其中紫坪铺站径流减少趋势十分显著,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信度检验;从季节变化上看,岷江径流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而以春季变化最少;从时间变化特性看,在60~80年代,岷江年径流呈现出年代际的周期性波动变化。(2)岷江径流随青藏高原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小;青藏高原降水与岷江径流间的相关性在上下游及季节上则表现不同,与春季径流的相关性最强,与上游紫坪铺站径流具有弱负相关性,而与下游高场站径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岷江径流变化对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变化在时间响应上还表现出季节上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76.
春季的气候条件异常一直是制约河南省小麦生产的瓶颈之一,春旱作为河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近几十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快而越发频繁。春季干旱发生的主要因子降水和温度的变异性显著变大。基于GIS及和河南省3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对河南省春季降水、温度及降水温度比的变化趋势及时空变化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南春季降水减少最为严重(南阳盆地除外),豫中次之,豫北春季降水稍有增加;从温度的变化分布来看,河南全省春季温度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豫南的信阳、驻马店,豫西北的济源、焦作、洛阳、郑州及平顶山地区温度上升趋势较大,南阳盆地、豫东平原及豫北平原地带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反应春季气候异常的降水温度比豫南为负向变化最大,豫北为正向变化最大,空间分布与春季降水基本吻合。综合分析说明未来河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将会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77.
近50年鄱阳湖五大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基于鄱阳湖流域在江西省内部分对应的79县市气象站1960~2006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五大流域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等3要素的变化趋势,并用Mann法进行了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检验,用距平与均方差之比达到15和20作为气候异常检验指标,对各流域的各时间序列进行了异常检验,采用了Mann Kendall法对各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1)各流域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降水量与年暴雨日数密切相关;饶河流域强降水事件较多,降水强度大,赣江中游流域降水时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强降水事件较少;(2)各流域年降水量、暴雨日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雨日数异常偏多的概率最大;(3)年降水日数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之前呈波动上升趋势,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002年至今各流域降雨日数明显偏少;(4)各流域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均未出现趋势性的突变;(5)近50年来鄱阳湖流域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加剧,旱涝灾害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8.
大暑养生     
《江苏劳动保护》2009,(7):46-46
风俗:天气已热,尚未达到极点,所以称作“小暑”。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渐渐袭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农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相似文献   
79.
大气气溶胶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掌握大气气溶胶与酸性降水的关系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北方和南方不同观测点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酸度 ,并利用微量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其酸化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酸度 ,同时对酸化的缓冲能力非常低 ,甚至可以促进降水的酸化 ,这种污染特征也是上述观测点发生酸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西南地区旱涝特征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琳  徐宗学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0):1792-1801
应用Z指数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REOF方法和Hurst 指数对西南地区旱涝等级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SPI 和Z指数的计算结果和现实情况较一致,从多年平均值来看,云南的中甸及四川的石渠、德格等地干旱指数处于低值区,属重旱区。贵州和广西及云南南部部分地区属易涝区。逐年的SPI 和Z指数结果大体一致,2000 年以后,干旱指数波动较大。通过REOF分析,Z指数的分布大致分为川西区、川东(包括渝)区、云贵(包括广西北部)区、广南四个区域。云贵区Z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涝情呈减弱趋势;川西区在1964 年至1973 年间干旱严重,1995 年以后变化相对稳定,但干旱也时有发生;川东区旱涝变化不显著。经Hurst 指数分析,西南五省市未来的旱涝情况大致为干旱程度呈逐步加大的态势,洪涝程度呈较弱的逐步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