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Cu改性的Bi2WO6催化剂(Cu-Bi2WO6).采用XRD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仪对自制Cu-Bi2WO6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光催化降解工艺对Cu-Bi2WO6在可见光下催化氧化降解苯酚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制Cu-Bi2WO6的吸收边带出现了明显红移,对可见光的利用率较Bi2WO6强;当水热反应pH为0.6时,Cu-Bi2WO6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在空气通入量为250 mL/min、Cu-Bi2WO6加入量为1.0 mg/L的条件下,光照反应210 min后苯酚降解率可达92.0%.  相似文献   
82.
粉煤灰制备单相态分子筛及对溶液中Cu~(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两步水热合成法制备分子筛。对所制备的分子筛的晶体类型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所制备分子筛对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硅铝凝胶中的m(SiO_2):m(Al_2O_3)分别为1.7和2.9,可得到单相态NaA型分子筛和X型分子筛;硅铝凝胶在100℃的低温条件下晶化,有利于制备小粒径的NaA型分子筛;NaA型分子筛对Cu~(2+)的吸附容量大于X型分子筛;在25℃、溶液初始pH为3、Cu~(2+)质量浓度为50 mg/L、溶液体积为100 mL的条件下,NaA型分子筛最佳加入量为1.5 g,吸附30 min,Cu~(2+)去除率可达95.3%;NaA型分子筛对Cu~(2+)最大吸附容量为82.37 mg/g。  相似文献   
83.
水热炭的酸性特性及材料吸附性质为其稻田回用及氨挥发损失控制提供了可能.为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稻田环境损失控制,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原材料,通过土柱模拟试验,考察了麦秸水热炭(WHC)及其水洗改良产物(W-WHC)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水热炭及其改良产物稻田回用能够增加水稻产量,低量添加(0.5%)的增产效应高于高量添加(1.5%)处理.低量添加下,WHC和W-WHC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处理(CKU)增加17.16%和20.20%.结果同时表明,除W-WHC低量添加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与对照相当,水热炭及其改良产物添加均能够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其中,WHC低量添加和W-WHC高量添加处理的稻田氨挥发损失显著低于CKU处理,NH3挥发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31.01%和17.40%.阶段氨挥发损失结果分析表明,水热炭添加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控制效应主要集中在蘖肥期和穗肥期,水热炭添加后蘖肥期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变化和穗肥期田面水pH的改变是秸秆水热炭添加后稻田氨挥发控制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说明,适宜用量下小麦秸秆碳化还田可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是一种适于农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84.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α-Al2O3陶瓷管载体表面合成了致密的NaA分子筛膜,考察了2种原料配比对合成分子筛膜的影响.利用SEM、XRD和单组分气体渗透等方法对NaA分子筛膜进行表征.由SEM照片可以观察到,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2∶2∶1∶200合成的NaA分子筛膜表面存在许多较大的晶体团,影响膜的连续性,而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6∶2∶1∶600合成出的NaA分子筛膜表面平整,分子筛晶粒均匀,二者膜厚均约为20μm.由XRD确定合成出的为NaA分子筛膜.通过单组分气体渗透率测得H2/N2、H2/C3H8理想分离因数接近Knudsen扩散机制的水平,说明气体是通过晶间孔隙渗透的.  相似文献   
85.
张波  李光明  恽俊  王华 《环境科技》2006,19(5):49-52
介绍了水热技术的特点,综述了水热技术在农业废弃物生产生态肥料、气化制H2、液化产酸以及生产生物柴油等资源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热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Bi2WO6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的可见光催化剂Bi2WO6,以活性蓝M-2GE染料废水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污染物初始浓度、溶液pH、盐效应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催化剂的投加量为3g·L-1、pH值中性偏酸性、反应90min),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9%;溶液中盐浓度的增加对降解有抑制作用;催化剂对不同初始浓度活性蓝M-2GE染料的去除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催化剂重复使用后催化效果有所下降,但仍然可以保持在90%左右.因此,用水热法合成的催化剂Bi2WO6具有良好的可见光活性.  相似文献   
87.
为了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有机物污染海水的治理,本文首先利用水热还原得到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还原商用P25光催化剂,而后将还原后的P25作为活性组分负载在透明的有机玻璃空心微球表面,制成漂浮式微球光催化剂.还原后的P25的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金属还原作用会将P25中少量Ti~(4+)还原成Ti~(3+),同时催化剂表面还形成了无序化-内部结晶的核壳结构.这两种结构变化都会显著拓展还原P25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含苯酚模拟污染海水的光降解实验发现,降解低浓度苯酚时,漂浮型微球光催化剂显示了优异的降解效率,降解5 h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由于还原P25光催化剂的稳定性并且漂浮式微球光催化剂能简易回收,在多次重复实验中微球光催化剂都可以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8.
以电镀污泥为原料,在温度为200℃、晶化时间为4h的条件下研究水热法合成复合铁氧体.结果表明,通过投加氯化高铁和沉淀剂可将电镀污泥中的Zn、Fe、Cr和Ni固化、稳定在铁氧体晶格之中;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此复合铁氧体主要为Ni/Zn铁氧体.通过选择NH4HCO3作为沉淀剂,可将电镀污泥中的氢氧化铜络合生成[Cu(NH3)4]2 ,铜萃取率可达80%以上;并可通过调节含铜分离液的pH值在5.4~6.4,生成碱式氯化铜转入固相,铜回收率在98%以上.复合铁氧体的磁性较强,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且重金属浸出毒性低于美国TCLP(Toxic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的毒性鉴别标准值.因此,水热法合成复合铁氧体是实现电镀污泥资源化与自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9.
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1979~1992年研究资料为基础,根据限制因子作用律建立广西杉木林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模型表明,杉木生长最佳水热系数为2,3~2.6,广西杉木林生产力的宏观分布格局主要由温暖指数(即温度条件)所决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把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按不同水热组合环境划分为五大类型区,据此提出杉木速生高产林区的水热指标,并根据水热优化模型绘制了一系列广西不同海拔地带杉木林产量分布图,全面而定量地揭示了广西杉木林生产力三向地带性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90.
污水处理厂污泥除含有易腐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外,还富集了大量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病原菌等污染物质.水热处理作为预处理技术,可提高高含固污泥的生物转化率,然而对于高含固污泥的无害化效能和资源属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考察了不同温度水热处理条件对高含固污泥无害化效能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氟喹诺酮抗生素(FQs)、ARGs及常见病毒作为无害化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160℃和180℃处理60 min的情况下,总FQs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2.5%和59.5%,而低温条件下FQs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表明FQs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高温处理同样对ARGs的消减效果明显,在180℃水热处理后,ARGs和水平转移因子的消减超过了6个数量级(6 logs),显著降低了ARGs的传播风险.尽管高含固污泥中可以检出病毒基因如人腺病毒等,但污泥中病毒对水热温度非常敏感,在120℃的水热条件下即可消减病毒基因.除此以外,水热处理可以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如多糖、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等,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后续的微生物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