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335篇
基础理论   204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变形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模拟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变形机制,建立了一个分析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变形的有限元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考虑由于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土自重的变化,土承受的渗透力的变化,以及承压含水层中水压力及渗透力的变化。在分析中还考虑了土的非均质性及力学非线性性能。分析了一个算例以说明这个分析方法的功能及其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沉降和径向变形对工程的影响是同样重要的,它们在数值上具有相同的数量级;而且,沉降主要是由土自重的变化引起的,径向变形主要是由渗透力的径向分量的变化引起的。此外,这个分析方法可以把开采地下水做为一个过程,分阶段地分析所引起的地面变形  相似文献   
92.
地震人员伤亡指数与人员伤亡状态函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定义了地震人员伤亡指数和初始人员伤亡指数,构筑了人员伤亡状态函数,并进行了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93.
震灾保险新制式与国内外现行制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括分析了国外震灾保险制式的形成思路、实施准则及其局限性;指出国内大多数研究模式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只能是对国外制式的效仿和沿袭;进而介绍了一种能够有效克服一般模式弊病的新型震灾保险制式,并对其实质与科学蕴涵作了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94.
关于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组织索赔手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敬添 《交通环保》1999,20(2):30-35
介绍了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组织索赔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框架、索赔的提出以及可以得到的赔偿等。  相似文献   
95.
介绍两种震害损失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伯阳 《灾害学》1991,6(2):45-47
本文介绍了两种震害损失估算方法:全概率法和单位面积法。并据此法对宁夏、青海等地震害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96.
李瑶  路雨  胡赢丹  李秋林  赵云  李睿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1):1957-1964
为探究DIDP(Di-iso-dec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对肝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选用Res(resveratrol,白藜芦醇)为抗氧化剂,分别设置对照组,0.15、1.5、15、150 mg/(kg·d)DIDP组,Res组,150 mg/(kg·d)DIDP+Res组,灌胃染毒9 d后,对小鼠肝脏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并检测ROS(reactive oxygen,活性氧)、GSH(glutathione,谷胱甘肽)、MDA(malondialdehyde,丙二醛)、Cyt-C(cytochromec,细胞色素C)、Caspase-3和血清中的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150 mg/(kg·d)DIDP组小鼠血清中ALT含量极显著上升(P < 0.01);HE染色结果显示,15、150 mg/(kg·d)DIDP组小鼠出现肝细胞水肿、肝索紊乱、肝窦以及肝中央静脉扩张等现象;15、150 mg/(kg·d)DIDP组小鼠肝脏ROS含量显著上升(P < 0.05),GSH含量显著下降(P < 0.05),150 mg/(kg·d)DIDP组小鼠肝脏MDA含量极显著上升(P < 0.01);1.5、15、150 mg/(kg·d)DIDP组小鼠肝脏中c(Cyt-C)极显著上升(P < 0.01);15、150 mg/(kg·d)DIDP组小鼠肝脏中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 < 0.01).DIDP染毒剂量的增加对肝脏的各种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Res可减轻上述DIDP对肝脏造成的各种损伤.研究显示,15、150 mg/(kg·d)DIDP可诱导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上升,进而造成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凋亡,造成肝功能受损,因此,线粒体-Caspase途径可能是DIDP诱导肝脏损伤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对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以白藜芦醇(Res)作为保护剂,将4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5,15,150mg/(kg·d) DIDP组、20mg/(kg·d) Res组、150mg/(kg·d) DIDP+20mg/(kg·d) Res组.连续灌胃染毒9d,期间同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0d将小鼠处死,取出脑组织,检测活性氧簇(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并对小鼠海马体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15,150mg/(kg·d) DIDP染毒可导致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可诱发脑组织产生氧化应激,并促进炎症因子释放,而Res能有效减弱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由上可得,DIDP致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其引起的脑组织中海马体的氧化损伤有关,同时Res可能通过降低DIDP引起的氧化应激进而减轻其对小鼠造成的学习记忆损伤.  相似文献   
98.
基于断裂力学和重整化群理论,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从宏细观角度对开采扰动底板损伤岩层动态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回采后,底板岩层存在高应力束组成的主应力拱,最大主应力大小决定裂纹的起裂与扩展,裂纹的生长路径受控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采场高支承压力引起岩层原始裂纹起裂,宏观上表现为底板岩层的预先剪切随机破坏;近场区域最大主应力场部分偏转,引起底板岩层中垂直应力显著降低、浅部水平应力急剧增加和斜向采空区方向产生高剪应力,迫使裂隙在原有扩展长度基础上进一步生长;工作面继续推进,采空区内底板岩层水平方向上压缩和竖向膨胀引起岩层拉破坏,当底板岩层损伤发展到临近损伤值时,极小范围的扰动被强烈放大,底板岩层由随机破坏转为"雪崩"式宏观断裂。  相似文献   
99.
力学载荷条件下 EB-PVD 热障涂层损伤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力学载荷条件下EB-PVD热障涂层的损伤行为。方法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EB-PVD)制备热障涂层(TBCs),利用SEM和体式显微镜对力学性能试验后带涂层试样的断口特征、裂纹形貌和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热障涂层在拉伸、持久和旋转弯曲疲劳等典型力学载荷条件下的损伤行为。结果在室温拉伸条件下,陶瓷层内先出现垂直于应力轴、沿柱状晶簇扩展的平行环状周向微裂纹,随着拉伸塑变量的增加,局部区域裂纹贯穿粘结层并进入合金基体;900℃高温拉伸条件下裂纹也产生于陶瓷层,但裂纹均钝化于粘结层与陶瓷层的界面,并穿透粘结层。在持久条件下,试样在弹性变形阶段涂层即发生开裂,随后沿着陶瓷层柱状晶簇间扩展,但未扩展至粘结层;在高温高周疲劳条件下,裂纹首先出现在粘结层,随后向基体逐渐扩展,扩展深度较浅,而基体疲劳裂纹在粘结层裂纹末端萌生并倾斜滑移扩展。结论提高粘结层韧性、减少粘结层中裂纹萌生和向基体扩展,是热障涂层材料和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
Aquatic macrophytes are considered to be promising in controlling harmful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this research, an aqueous extract of Sagittaria trifolia tubers was prepared to study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the laboratory. Several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M. aeruginosa, in response to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S. trifolia tuber aqueous extrac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M. aeruginosa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way. The highest inhibition rate reached 90% after 6 day treatment. The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of M. aeruginosa cells decreased from 343.1 to314.2 μg/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peroxidase and the content of reduced glutathione in M. aeruginosa cells initially increased as a response to the oxidative stress posed by S. trifolia tuber aqueous extract, but then decreased as time prolonged. The lipid peroxidation damage of the cyanobacterial cell membranes was reflected by the malondialdehyde level, which was notab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oxidative damage of M. aeruginosa induced by S.trifolia tuber aqueous extract might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for the inhibitory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