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1.
王成  夏学齐  张义  廖启林  杨忠芳  季峻峰 《环境科学》2014,35(11):4251-4256
环境中铅污染及其地球化学行为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利用地球化学同位素方法研究长江下游典型地区土壤和河流悬浮物中铅富集特征和成因,量化不同端元源对铅富集的影响,对于环境科学发展以及铅污染治理具有重要促进意义.结果表明,南京城区表层土壤和长江下游悬浮物中的铅相对于当地背景土壤呈现出富集特征.土壤和悬浮物的铅同位素相对于自然端元具有较高的206Pb/207Pb和较低的208Pb/206Pb比值,为受到了人为铅输入影响的缘故.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端元识别模型估算表明,南京市区土壤中的铅有18%~56%(平均35%)来自人为端元源,而长江下游悬浮物样品中铅的人为端元源贡献率为22%~46%(平均32%).  相似文献   
92.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对环境的影响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页岩气开发对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压裂返排液处置困难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滑溜水压裂液、混合压裂液、纤维压裂液、高速通道压裂液、二氧化碳压裂液、液化石油气压裂液6种页岩气压裂液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压裂液返排技术,主要有深井灌注、现场或中心建厂处理后重新利用、返排液处理后外排,进而结合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形势提出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
秸秆及生物炭添加对猪粪沼渣施肥水稻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在重金属污染稻田中被广泛应用并日益推广,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水稻重金属吸收积累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选用因连续10年以上施用生猪沼渣沼液而导致重金属超标的水稻土,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直接还田或生物炭还田)与用量(0、1%、2%、4%和8%)对水稻重金属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沼渣沼液可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其中,铜(Cu)、锌(Zn)和镉(Cd)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秸秆或生物炭添加提高了水稻根或茎叶中重金属的截留,降低了籽粒中的积累;秸秆还田对于水稻Cu的吸收积累控制效果显著,添加1%、2%、4%和8%的秸秆分别使糙米中的Cu含量降低了35%、51%、64%和71%;生物炭添加对于控制水稻Cd的吸收积累效果显著,1%、2%、4%和8%生物炭添加量分别使水稻Cd的积累降低了21%、33%、36%和35%.对于Zn的吸收积累,两种还田方式均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在As污染稻田,秸秆直接还田应慎重,因为秸秆添加可显著提高糙米中As的积累.通过对比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对控制糙米中重金属积累的效果,同时考虑该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还田成本,推荐在该施肥区域实施2%的秸秆直接还田.该研究将为水稻安全生产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4.
中国能源安全及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重  陈义政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37-139,142
通过采用“霍夫曼系数”的分析方法,提出能源危机是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并从资源经济理论角度认识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关系,剖析国际能源危机背景与经济格局的成因。中国目前和今后主要受制于国内资源不足,要应对能源危机,只有实现多元化的策略,才能保障能源的供应,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
考察了用于混凝过程的螺旋管式二次流混合器的曲率、螺距和水流速度等主要因素对其水头损失、G值以及GT值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该混合器的水头损失、G值及GT值均随曲率、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螺距的增加而降低;除螺距和水流速度的交互作用对GT值没有影响外,该混合器的螺距、曲率、水流速度以及这3个因素间(包括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混合器G值、GT值的影响均高度显著,3个因素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水流速度曲率螺距。  相似文献   
96.
基于长江中游5个气象辐射站点1961年以来的每日太阳辐射成分及其他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探讨了近半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指明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突变年份,并分析了太阳辐射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3年来长江中游地面接收太阳总辐射呈现先下降("变暗")、后上升("变亮")的趋势,该区域的辐射变化与全球范围内的"变暗"及"变亮"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63;而降水量则与太阳辐射呈现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41。太阳辐射的这种突变变化也直接导致了气温的变化,在"变暗"阶段,太阳辐射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1和0.82,但其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在"变亮"阶段,太阳辐射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平均气温呈现出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62以及0.46,但其与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97.
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是已消失的高句丽文明的历史见证。该遗产地包括3座王城、14座王陵和26座贵族墓葬,其中除五女山城外,其他遗产均位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境内。通过对集安遗产旅游发展的自身优势、机遇、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集安遗产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潜力巨大,并提出发展策略:确立旅游发展目标、加强城市营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网络通达性,拓宽融资渠道、构建文化遗产产业链及加强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8.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是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旨在完善规划的体系和内容,解决总体规划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它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分析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实质和修编内容变动的基础上,讨论了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总体规划修编中涉及的地质公园属性确定,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和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李括  杨柯  彭敏  刘飞  杨峥  赵传冬  成杭新 《环境科学》2021,42(4):1724-1738
查明鄱阳湖流域微量元素的污染状况、识别其潜在来源并评估生态风险,对制定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的有效策略至关重要.为了全面了解鄱阳湖流域5条主要支流泛滥平原沉积物中Cd、Hg、Pb、As、Cu、Zn、Cr、Ni、Mn、Sb、W和Sn等12种微量元素间隔近20 a的含量、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状况,采用富集因子(EF)和修正综合污染指数(MPI)评价了微量元素的污染水平,应用潜在生态风险因子(Er)和修正生态风险指数(MRI)量化了微量元素引发的生态风险,并对污染水平显著变化区域的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近20年来,鄱阳湖流域泛滥平原沉积物中Cd、Zn、Mn、W和Pb含量分别升高了134%、26%、41%、25%和8%,Hg、As、Cr、Ni、Sb和Sn含量分别降低了35%、15%、22%、10%、14%和13%,Cu含量无明显变化;饶河、赣江和信江流域的Cd含量分别升高了331%、151%和107%,抚河、赣江和修水流域的Hg含量分别降低了87%、41%和40%;其污染变化主要表现为Cd污染加剧和Hg污染降级,整个赣江流域Cd污染升级至中度和中度-重度,饶河乐安江Cd污染升级至重度,抚河流域Hg污染降至无或轻微;Cd污染加剧导致综合污染升级,极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由17%升至33%;极高生态风险点位的比例由11%升至22%,其高MRI贡献率元素由Hg变为Cd,源于Hg污染的极高生态风险点降至中等生态风险.鄱阳湖流域泛滥平原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显著污染变化主要源于矿产开发与冶炼、工业和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研究成果可为河流污染防治和流域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以赫章县地下河和泉为对象,通过采样、水质分析研究采冶矿活动对县域地下水中元素含量的影响,运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评价其水质状况,并采用GIS软件揭示水质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赫章县地下水Fe、Mn、Pb元素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Fe的平均含量超过国标Ⅲ类水质量标准2.5倍,Mn超过1.4倍,Pb超过0.05倍。水体中Fe、Mn、Cu、Cd元素含量受区域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水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县域内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较差水质仅分布在中部地区采冶矿点处,揭示了采冶矿带来的尾矿、矿渣经风化、蚀变、分解作用后向水体环境释放诸种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