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632篇
基础理论   162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36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博斯腾湖夏季水下光场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8月,在新疆博斯腾湖17个站点进行水样采集,同步对11个站点进行水下光场原位测定.结果发现,博斯腾湖夏季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表现出明显的浮游植物吸收特征,而浮游植物光谱曲线有明显的硅藻吸收光谱特征.在光合有效辐射波段,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数与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对总吸收的贡献相当,而非色素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最低.水下光谱衰减系数的最小值出现在580nm左右的绿光波段,PAR漫射衰减系数平均值为0.53m-1,平均真光层深度约为9.69m,大于湖水平均深度.在博斯腾湖虽然纯水和CDOM在总吸收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但主导漫射衰减的因子仍为颗粒物.通过本文研究,以期能为干旱地区湖泊环境保护和水质遥感监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以五大淡水湖为主的中国湖泊及其流域面积巨大、自然状况多样、人类活动影响复杂,其保护与发展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五大淡水湖保护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从湖区功能定位、污染物源头控制、优化流域河湖格局和功能、加强湖泊变化监测预警与生态风险防范、进行湖泊生态修复、建立流域综合性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湖泊保护的优先行动计划。明确各湖区功能定位湖泊作为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巢湖沉积物有效磷的原位高分辨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超  王丹  杨金燕  王燕  丁士明 《环境科学》2015,36(6):2077-2084
将两种原位被动采样技术——高分辨平衡式间隙水(HR-Peeper)与氧化锆薄膜梯度扩散技术(Zr-oxide DGT)相结合,分别对巢湖西半湖7个点位溶解态反应性磷(cPW)和有效磷(cDGT)进行原位测定分析,cPW和cDGT在大部分沉积物剖面的分布相似或局部相似,说明不同深度沉积物固相有效磷组分对间隙水SRP的缓冲能力较接近.利用界面扩散通量和cDGT/cPW比值(R)表征沉积物磷的活性,从巢湖湖心向南淝河入湖口方向,界面以下6 mm的cPW、cDGT和扩散通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递增趋势,表明沉积物磷的污染水平在增加;R值变化较小,说明沉积物界面处的缓冲能力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不同浓度蓝藻水华在曝气形成的好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本文按叶绿素a(Chla)浓度32.5,346.8,1413.7和14250.0μg/L设4个处理组(从低到高编号依次为I、Ⅱ、Ⅲ和IV)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Chla浓度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未出现发黑或发褐现象;各处理溶氧、pH值、NH4+-N浓度和最大光合作用能力Fv/Fm均有一定差异(P<0.05).快速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α、ETRmaxIk表明,处理I、Ⅱ和Ⅲ中出现较高的绿藻、硅/甲藻的光能利用效率(P<0.05),而处理IV中所有藻类的光能利用效率较低(P<0.05).曝气增氧可以防止高浓度蓝藻水华形成黑水团;蓝藻水华初始Chla浓度约为32.5、346.8、1413.7μg/L时,在曝气形成的好氧条件下,蓝藻水华中会出现其它藻类如绿藻、硅/甲藻的生长,即藻类群落结构朝着多样化变化,对蓝藻水华形成控制.  相似文献   
95.
采样分析南方丘陵山区瓯江、钱塘江、闽江、九龙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对其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沉积物中Mn、Zn、As、Cd、Pb、V在九龙江有较高浓度,Ni、Cu在钱塘江浓度最高,Cr、Sb在瓯江浓度最高,而Al、Co和V的最高浓度分布在闽江.但重金属含量空间差异不显著.SQGs、Igeo和EF评价显示,Cd在研究区沉积物中污染最为严重,呈中度至重度污染,其次是Mn、Zn、Pb,其在研究区部分地区存在轻度污染,其他重金属处于无污染状态.RI评价显示,研究区河流沉积物存在极高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尤其是Cd.相关分析和PCA分析显示,Zn、As、Cd、Pb来自于自然过程、矿业开采及农业生产过程,Cr、Ni、Sb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产生废水,Al、Co和V来自于自然过程,而Cu则来源于混合源.pH值、TP、TN和LOI是影响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
郭政  陈爽  董平  陆玉麒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3):1323-1335
基于2003~2015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工业环境绩效指数、空间形态差异指数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其工业污染排放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3~2015年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6.97%和28.79%,但占全国比重仍然较高,尤其是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胁迫较大.2种工业污染空间形态均呈现出北(偏西)-南(偏东)的空间分布形态,而2种工业污染重心移动轨迹并不一致,工业废水重心总体上朝向东(偏南)方向迁移了12.85km,而工业SO2重心总体上朝向西(偏北)方向迁移了26.89km.此外,2种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城市且污染集中度指数由高到低大致呈半圈层状向周围递减.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空间形态演变具有一致性,工业废水重心和工业SO2重心与工业发展重心距离均在逐渐缩小,而2种工业污染-环境绩效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完全一致.驱动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引起的技术改善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由环境规制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则取决于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效应是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规模效应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阳澄湖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选取阳澄湖柱状沉积物样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和Hydra-c型全自动测汞仪于2018年2月对阳澄湖15个采样点沉积物柱状样中8种重金属Cr、Ni、Cu、Zn、As、Cd、Pb、Hg进行测定,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在水平及垂向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Cr、Ni、Cu、Zn、As、Cd、Pb、Hg平均含量分别为101.28,68.72,66.54,187.33,15.85,0.45,34.02,0.09mg/kg,是各自背景值的1.34,2.09,2.89,2.88,1.69,4.99,1.54,3.00倍.垂向上重金属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对8种重金属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除As、Ni和Hg外,不同重金属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P<0.05),这说明阳澄湖沉积物重金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源性.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SQG)对阳澄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阳澄湖沉积物中Ni有75%以上的可能性出现生物毒害效应,Cr、Cu、Zn、As则有10%~75%的可能性产生生物毒害效应,而Cd、Pb和Hg造成的生物毒害效应的可能性较小.ERMQ评价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沉积物中重金属造成生物毒害的风险较大,其余湖区发生重金属生物毒害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了大黑汀水库表层沉积物碳氮磷污染负荷及分布特征,利用Peeper (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剖面特征,分析大黑汀水库间隙水氮磷分布的空间差异;采集沉积物无扰动柱样用静态培养法对其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TP和TOC的含量分别在729~5894mg/kg、1312~2439mg/kg和0.5%~5.6%之间,沉积物中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和活性磷(PO43--P)含量分别在0.6~202.9、34.4~168.3、0.1~0.3和16.1~75.2mg/kg之间,主要表现为下游含量高于上游,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沉积物C/N表明该水库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体内部,与人类网箱养殖活动有关.间隙水中NH4+-N和PO43--P浓度远高于上覆水,表明大黑汀水库间隙水具有向上覆水体扩散营养盐的潜力.在垂直方向上间隙水中NH4+-N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PO43--P浓度具有在0~4cm快速增加,之后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静态释放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NH4+-N和PO43--P的交换通量分别为3.5~110.5mg/(m2·d)和0.1~1.6mg/(m2·d),NO3--N和NO2--N交换通量在-112.5~157.2mg/(m2·d)和0.04~0.94mg/(m2·d)之间.NH4+-N、NO3--N和PO43--P在下游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速率.较高的沉积物内源负荷使得大黑汀水库沉积物具有较大的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盐的潜力,改善水库沉积物污染状况是治理大黑汀水库水体环境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99.
张沐  任增谊  张曼  赵琼  尹洪斌 《环境科学》2023,44(7):3945-3956
外秦淮河是南京市一条重要的城市景观行洪河道,多年来受工业及生活污水影响,内源污染严重.为充分了解外秦淮河底泥污染特征,为疏浚提供决策依据,对河道上、中和下游典型断面底泥界面微环境以及营养物含量进行调查,采用有机指数法和污染指数法对底泥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污染物垂向分布特征模拟清淤对底泥内源释放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底泥界面以上DO均值分别为4.62、 3.25和3.41mg·L-1,且分别在4.4、 3.5和5.5 mm处消耗殆尽,是典型的城市河道污染特征体现.调查河段表层底泥的ω(TN)、ω(TP)和ω(OM)均值分别为1 734mg·kg-1、 1 337 mg·kg-1和4.82%,底泥TN和OM的有机污染指数均值为0.48,处于尚清洁水平,TP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值为3.18,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模拟30 cm清淤深度结果表明,底泥SRP和Fe2+的释放速率较清淤前分别削减42%~82%和88%~96%,而NH+4-N的释放速率却较清淤前有...  相似文献   
100.
反硝化作用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脱氮过程,与蓝藻生长之间存在对氮素的竞争作用,然而气候变化背景下反硝化脱氮对蓝藻水华发生动态的影响仍不清楚.基于2017~2021年北太湖为期5 a的水质监测历史数据,结合不同温度下蓝藻生长和沉积物泥浆培养实验,探究了湖体反硝化脱氮与蓝藻水华之间的相互影响.监测数据表明,太湖水体藻类生物量(以Chla表示)高值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而总氮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与藻类生物量完全相反,冬春季较高,夏秋季显著降低,溶解态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为主,并且硝态氮浓度在夏秋季节几乎接近于零.总磷浓度与Chla浓度变化一致.蓝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20℃以下蓝藻不能大量生长繁殖.泥浆培养实验结果发现,太湖反硝化作用的最高温度阈值为25℃,在10~25℃之间反硝化潜力与温度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最高硝态氮浓度阈值为4 mg ·L-1,远高于太湖水体的硝态氮浓度,反硝化潜力最高达到(62.98±21.36)μmol ·(kg ·h)-1.太湖水体反硝化速率受到硝态氮浓度的限制,而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温度提前升高,会使蓝藻提前生长,蓝藻生长对硝态氮的同化吸收会和反硝化作用产生竞争,使得大量氮还未被反硝化作用脱除就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加剧蓝藻水华暴发的态势.研究结果对于解释近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太湖蓝藻水华反弹的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