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京市冬季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观测塔院内进行了PM10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冬季气溶胶浓度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峰值与交通和生活排放源有关;气溶胶元素浓度分析表明,北京市除受局地排放源影响外,还受远距离输送的影响;与1983 年相比,北京市冬季人为污染明显增加, 自然沙尘污染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党的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跨入一个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加快建设与时俱进的企业生态文化,尽快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势在必行。本文从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建设企业生态文化的内容和措施三部分对企业生态文化建设问题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适应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过去,科学界致力于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而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论文重点阐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生物地球物理影响机制,总结土地利用/覆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得出现阶段研究存在四点不足:①缺乏景观格局与气候过程关系的认识;②较少考虑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③区域气候模式存在局限;④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指出基于可持续性的土地系统设计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4.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强化纳米零价铁(nZVI)活化过硫酸钠(PS)降解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1,2-DCA).通过分析1,2-DCA比降解率(Sq)、矿化度、1,2-DCA降解动力学及游离Fe2+和 Fe3+质量浓度变化规律,阐明了 EDTA强化效果及作用机制;考察了 EDTA投加量、pH、阴阳离子对EDT...  相似文献   
95.
为降低户外体育事故发生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熵权和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户外体育赛事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安全综合管理四要素,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出发,构建户外体育赛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主观、客观和综合权重,并基于云模型对比分析评价云图与标准云图,确定优势指标。最后结合事故实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复合赋权云模型对各项风险因素指标赋权合理,其分析得到的优势指标与真实事故原因基本一致。相较于其他赋权评价模型,本评价方法在大型复杂体育赛事风险评价中,能实现主客观结合,有利于实现对风险因素指标的精确赋权,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96.
利用合肥市臭氧和VOCs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臭氧及其前体物污染特征,并使用NAQPMS模型研究了合肥市不同季节臭氧来源情况。结果表明:O3已经成为影响合肥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O3高值区主要集中在5—6月和9月。合肥市大气VOCs中烷烃含量最丰富,其次是烯烃、芳香烃和炔烃;主要物种为乙烷、丙烷、乙炔、正戊烷、乙烯、环戊烷、异戊烷、正丁烷、异丁烷和甲苯。合肥市O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其中,烯烃是合肥市O3生成贡献最大的关键活性组分,乙烯的OFP贡献率居首位。合肥市不同季节O3来源差异较大,其中,本地排放是主要来源,夏季占比为50%,其余季节占比为30%~45%,O3存在跨省长距离输送特征,主导风向的变化是造成合肥市臭氧来源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救援人员数量对特殊人群疏散的影响,根据疏散时特殊人群行为模式,运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对某特殊人群居住建筑建立基于协助比的疏散仿真模型,模拟不同特殊人群协助比参数,分析不同协助比对于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楼梯间为影响疏散时间的主要区域,因此,根据原模型中的参数变化情况,建立不同人群疏散速度的楼梯间局部疏散模型,研究不同工况下楼梯间人员疏散速度随协助比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疏散时间与特殊人群协助比呈“U”型曲线相关,先随协助比升高而降低,在40%(2∶5)时达到最小值,之后随协助比增加而上升;不同协助比时,疏散时间主要受楼梯通过速度影响,低协助比时,楼梯通过速度受楼梯间速度降低系数影响显著,高协助比时,受正常人协助时自身速度下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8.
在全面分析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2020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2.9%,比"十二五"末上升2.0百分点。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39 μg/m3,比"十二五"末下降25.0%。地表水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酸雨污染持续减轻。但全省生态环境形势依旧严峻,PM2.5和O3复合型污染特征越发明显,部分河流、湖库污染依然存在,巢湖富营养化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及县域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较低,局部区域存在土壤污染问题,地下水以Ⅳ类水质为主。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已进入攻坚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