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98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生活污水产生量也迅速增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大量的污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一座中等城市产生的污泥量大约在25~30万t。本文通过对生活污泥干化的研究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的研究,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公众舆论和认同,为垃圾协同污泥焚烧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实施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2.
始新世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化(简称干旱化)的研究比较匮乏,驱动机制存在争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含有连续的始新世地层沉积序列,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材料。通过西宁盆地中央西宁东和水湾平行剖面(古地磁年代均为~ 43 Ma — ~ 35 Ma)详细的总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对始新世的干旱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个平行剖面总有机碳同位素平均值均在~39 Ma发生了急剧的~2.5‰变正(分别从-27.5‰和-28.4‰变正为-25.0‰和-26.0‰),结合盆地内耐旱植物麻黄属和白刺属孢粉的百分含量急剧升高,共同指示该时期的西宁盆地发生了急剧干旱化。副特提斯海退却导致的水汽输送的减少可能是驱动西宁盆地始新世干旱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全球长期变冷可能起到了背景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93.
大寨沟污水净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寨沟水质特色,选用化学处理方法,设计了处理工艺流程.通过实验确定了絮凝剂,探讨了絮凝剂的制备要点,在最佳的投药量下,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0%和90%以上.实验最终出水可以达到综合回用标准,表明化学处理方法对大寨沟污水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4.
文章通过对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历史运用分析、现实分析和发展趋势的展望,提出了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完善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通过典型个案的调查研究,找出了现有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弊端,提出改进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具体建议,使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能更有效地存储和处理环境监测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以图表和图形的形式反映区域环境状况的变化,为环境监测管理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5.
有机酸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对催化臭氧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马军  陈忠林  齐虹  郭瑾 《环境科学》2005,26(5):85-85-88
以苯甲酸(BA)、邻苯二甲酸(PA)、商品腐殖酸(CHA)和反渗透法提取的松花江水腐殖酸(SHA)为目标物,研究了臭氧氧化及羟基氧化铁(FeOOH)和二氧化铈(CeO2)为催化剂时的吸附与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这些有机物的效果.结果表明,BA在FeOOH表面没有吸附,FeOOH对BA催化氧化的去除率比臭氧单独氧化高45%;PA在FeOOH上的吸附使其溶液中的浓度减少了5%,此时FeOOH对PA的氧化没有催化作用.CeO2有助于催化臭氧氧化在其表面吸附较强的PA,且对氧化产生的草酸根有催化去除作用,但对不吸附在其表面的BA没有催化臭氧氧化作用.CeO2对腐殖酸的吸附比FeOOH强,其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腐殖酸的作用比FeOOH更显著;当无机阴离子和腐殖酸竞争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吸附位时,催化作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6.
鲜水河断裂带虾拉沱盆地断面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在采集虾拉沱盆地内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温泉水样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离子比值、相关性分析、Gibbs图、Piper三线图和饱和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中主要离子特征,并结合氢氧同位素信息分析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虾拉沱盆地地下水均为弱碱性,阳离子以Ca~(2+)、Mg~(2+)和Na~+为主,Ca~(2+)占总离子2. 6%~53. 6%,平均为28. 84%,Mg~(2+)占总离子2. 7%~57%,平均为40. 6%,Na~+占总离子6. 2%~93. 1%,平均为28. 6%;阴离子以HCO_3~-为主,占总离子82. 4%~98%,平均为89. 6%,而章谷温泉主要以HCO_3~-和Na~+为主,分别占阴阳离子的93. 1%和98%,TDS介于116. 11~372. 75 mg·L~(-1),均值281. 91 mg·L~(-1);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Mg·Ca和HCO_3~-Ca·Mg型,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受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控制;温泉受断裂带控制明显,主要发育在鲜水河主断层附近,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受硅酸盐岩溶解控制.  相似文献   
97.
与往期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相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理念、目标、举措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与创新。文章从系统观念角度出发,分析了流域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的必要性,梳理了我国流域治理的历程演变,辨识了当前形势下流域系统观念的四个维度,并剖析了“十四五”时期规划体现系统观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3种典型耐候钢在江津大气环境中暴晒1 a的初期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户外大气挂片、腐蚀质量损失、SEM、XRD、电化学等方法,研究Q355NH、Q460FRW、Q690的腐蚀速率、锈层形貌、锈层物相和锈层电阻,并与Q345碳钢进行对比。结果 耐候钢和碳钢在大气暴晒初期的腐蚀规律是一致的,Q355NH、Q460FRW、Q690和Q345碳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50 9、0.053 6、0.047 8、0.055 mm/a,Q690的腐蚀速率最小,约为碳钢的87%。耐候钢和碳钢的锈层都主要由α-FeOOH、γ-FeOOH和Fe2O3组成,耐候钢的锈层更致密,裂纹更少。Q355NH、Q460FRW、Q690的锈层电阻值分别为821.3、1 005、1 080 Ω.cm2,碳钢为101.68 Ω.cm2,耐候钢的锈层电阻值约为碳钢的10倍。Cr和Cu元素在耐候钢的锈层中富集明显。结论 耐候钢的腐蚀速率低于碳钢,3种耐候钢的耐蚀性顺序为Q690>Q355NH>Q460FRW。Cr和Cu元素在锈层中富集,使耐候钢的锈层更致密,锈层电阻值更大,对钢基体的保护性更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解决水面多模块浮体在离散状态和串联状态下的运动姿态时空同步监测问题。方法 基于边云协同技术,采用多个边缘计算节点同时采集结构姿态数据,并经由5G无线技术实时传输到物联网平台进行分析与监测,进而实现目标结构物姿态的快速监测。首先,根据临时结构物姿态监测的特点,分析得到姿态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与运行逻辑;其次,针对性地对物联网平台软件及边缘计算节点的各项功能模块进行分析设计;最后通过实船试验验证该监测系统。结果 该监测系统实现了多个浮体姿态数据的边缘采集与处理,并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物联网平台进行存储与分析。在同一工况下,相邻浮桥的姿态具有一致性与相关性;在牵引工况下,中间浮桥的姿态变化更小;在顶推工况下,中间浮桥的姿态变化更大。结论 通过该技术能够监测到不同工况下多浮体结构物所产生的姿态变化,对于多浮体同步监测与数据融合处理问题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523±20.978)×10-9,其中,低碳烯烃和苯系物二者混合比之和仅占46%,但贡献了85%的·OH消耗速率(LOH)、82%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97%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观测站点主要受来自北部内陆地区气团(1#)、西部内陆地区气团(2#)、台湾海峡南端气团(3#)以及南部海洋地区气团(4#)的影响.1#气团中炔烃和苯系物的混合比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37%,而3#气团中低碳烷烃的浓度水平最高,达到(8.437±5.561)×10-9.通过估算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发现,1#气团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其对O3和SOA的生成贡献最高.1#、2#、3#和4#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主要由苯系物和低碳烯烃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