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7篇
  免费   2396篇
  国内免费   4760篇
安全科学   3307篇
废物处理   152篇
环保管理   933篇
综合类   11848篇
基础理论   1484篇
污染及防治   911篇
评价与监测   529篇
社会与环境   1353篇
灾害及防治   946篇
  2024年   386篇
  2023年   1374篇
  2022年   1348篇
  2021年   1429篇
  2020年   1121篇
  2019年   1162篇
  2018年   700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907篇
  2014年   1286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1103篇
  2011年   1036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863篇
  2007年   827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评价矿井热环境中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提出矿井热宽温度环境人体热健康状态的基本特征与生理要求,分析热宽温度环境人体分区热调节规律与热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基于生物控制论的观点,提出热宽温度范围内不同热应力作用下人体分区热调节机制,建立人体分区热调节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实现对环境热应力作用下人体物理热平衡状态与生理状态的参数化描述,揭示多因素作用下人体热健康状态的热应力边界与变化规律。分区热调节模型提供了人体热健康状态定量模拟平台,通过参数调整可使模型适应研究需求,模型为井下热环境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2.
为评估高温、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等应力条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加速试验获取数据,分析了各应力造成电池性能退化的趋势与机理,研究并构建了导致电池性能退化的单应力模型,验证表明模型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通用性强等优点。这既为分析应力对性能与寿命的影响提供定量依据,也为未来开展多应力耦合的退化模型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3.
94.
《安全》2020,(3):I0003-I0003
曾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称号,首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银锤奖,首届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安全经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以及省部级、各行业近百余项科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80余部。  相似文献   
95.
为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反应器的流场,采用了组合优化方案;在反应器入口处设置多孔板,在反应器内部设置渐扩口式、格栅式、弧板式共三种导流板;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反应器内部流场,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多孔板孔距与孔径比为1.2时,压降较小且能获得较好的流场均布性能;基于反应器结构特点设计的导流板能获得较好的优化效果;催化剂具有流场均布能力,催化剂多层布置可有效改善第一层之后的床层流场,但同时会增大压降;通过组合导流方案,第一层催化剂床层的流速相对标准偏差(RSD)从7.16%降为2.51%,并改善了湍动能的耗散。研究结果对SCR反应器的导流件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植被恢复是岩溶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主要环节,开展植物水分来源辨析和利用策略研究,对植被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以滇中高原岩溶区石林县作为研究区域,选取成龄滇青冈、栓皮栎和云南松3种典型地区优势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和IsoSource模型对3种植物的水分来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所有土壤水、植物木质部水和湖水的氢氧同位素均分布于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δD=8.02δ18O+8.58(R2=0.98)]附近,表明大气降水是当地各水体的主要补给水源.(2)土壤水δ18O在季节上呈现雨季贫化、旱季富集的规律,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水δ18O表现为雨季0-10 cm贫化,20-50 cm富集,而旱季土壤水δ18O则0-10 cm富集,20-50 cm贫化.(3)滇青冈、栓皮栎和云南松的δ18O存在差异,同时同一植物不同生境δ18O也存在明显不同,3种植物δ18O随季节变化都呈现出雨季贫化、旱季富集的现...  相似文献   
97.
苏佳  韩倩  张新生 《环境科学研究》2023,(12):2322-2330
为研究西北地区重点城市工业大气污染的时空演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2016-2020年该地区35个城市(简称“研究区”)工业SO2、NOx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并采用全局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高排放城市明显减少,2016-2020年工业SO2、NOx和烟(粉)尘分别减排了57.08%、33.77%和9.35%,与全国78.5%、64.5%和49.3%的减排成效相差较大.(2)研究区工业污染物空间集聚水平整体偏低,多呈现低集聚-高污染状态.但随时间推移空间关联度增强,且在2020年各污染物的Z(I)值均超过1.96,并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技术改善效应对研究区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经济发展始终是促进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首要驱动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具有一定影响,需通过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更新老旧设...  相似文献   
98.
基于2011—2015年Landsat7、Landsat8等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土壤侵蚀面积、水资源量、降雨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统计数据,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研究评价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为优,各市生态环境状况均属优、良,粤北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最好;广东省及各市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但呈现温和地波动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和水资源总量提高是促进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在全国均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近25年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可为我国粮食安全及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产量、户籍人口数据、农业化肥使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740个区县),运用粮食变化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研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长江流域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东西差异显著,年均增长率为0.5%,上中下游依次为0.6%、0.8%和 -0.7%;上游为劣势区,中游为优势增长区,下游为减弱区。(2)粮食产量冷点聚类一直分布在上游地区,聚类格局在2000年左右由西南边界的“L”型转变为西北倒“L”型;下游江淮地区与太湖平原的热点集聚在2000年后消失,且长期处于减产状态;人均粮食占有量与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呈较高的空间相似性,2000年为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格局发生变化的转折点。(3)1990~2015年长江流域一般余粮县和重要余粮县重心呈现出“南下西移”态势,缺粮县和供需紧平衡县重心发生了“从南向北、从西向东”迁移变化。(4)粮食播种面积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均具显著性正向效益。  相似文献   
100.
分解长江经济带生产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时空差异的驱动效应,有利于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采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方法,兼顾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将用水总量时空差异分解为生产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规模效应、生活强度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结果显示:生产用水量是长江经济带及各省份用水总量变化的主要来源,生活用水量对用水总量的促增作用也逐渐增强;生产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是抑制用水总量增加的主要和次要因素,而经济规模效应、生活强度效应是促进用水总量增加的主要和次要因素,人口规模效应对用水总量的促增作用相对较弱;农业、工业经济增长都促进了用水总量增加,尤其是农业,农业、工业用水强度普遍下降及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都促进了用水总量下降;生产用水量是各省份用水总量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各省份用水总量与江苏、重庆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性。因此,各省份应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开展生产环节节水、兼顾生活环节,继续降低产业用水强度、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强生活用水定额管理、提高节水意识,各省份可以以江苏、重庆为参考对象,依据用水总量空间差异驱动因素,充分挖掘可行的节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