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4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544篇
安全科学   95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422篇
综合类   2022篇
基础理论   324篇
污染及防治   141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269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苏劳动保护》2011,(2):15-16
2010年,南通市通州区全年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29起,同比下降38.6%,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没有发生亡人事故,无较大以上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杜绝了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转型阶段,通州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呈持续下降态势,这些成效主要来源于该区安监局优化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树立超前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92.
发生劳动争议后,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和解,有利于使劳动争议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得到妥善解决,防止矛盾激化扩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实践中,企业应在守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依据履行义务可能的成本支出,决定协商策略和协商范围。  相似文献   
93.
安徽省淮北市坚持完善创业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94.
陆旭 《劳动保护》2011,(8):96-98
苏浙沪作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控机制的试点地区,自2006年启动建设,在提升区域内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安全可控度及事故处置能力,保障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5.
加拿大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点早已由"预防事故"转向了"预防伤害"。同时,加拿大强制推行员工伤害保险赔偿机制,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做好职业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6.
事故通常具有衍生性和传导性,如果事故发生的初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事故的传播和扩大。由于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和事故救援的紧迫性,为提高外部支援的效率,高危企业需要得到周边单位的帮助,就近得到支援,为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赢得宝贵时间。高危企业与周边单位之间建立应急互助机制,  相似文献   
97.
2011年4月21-22日,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暨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工作会议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会上各地安监、煤监部门交流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引导作用的一些经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模式、驱动机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安全教育模式是保障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准确界定学校安全教育模式的概念内涵,精炼概括学校安全教育两种模式—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在学校安全教育系统中应同时采用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使其相互补充则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从法律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健全、内驱动力—对比较利益的追求、外驱动力—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深刻剖析学校安全教育的驱动机制,从而提出学校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9.
我国公布事故死亡名单已有先例,但未形成惯例和制度。让无辜的死难者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以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的姿态存在,不仅包含尊重生命、警示安全的意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故处置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0.
作为典型的社会产品,法的形成与发展势必与社会文明变迁密不可分。环境法的优化是生态文明演进的必然需求。无疑,伴随着当前社会深度→平面、整体→碎片、中心→边缘、宏观→微观的后现代转型,当前的《环境保护法》修改必须充分反映当下的时代烙印。要走出定位模糊、内涵缺位、形式错位、制度滞后等诸多不足,《环境保护法》的修改需要从指导理念深化、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环境监管机制完善、环境利益平衡机制拓展、环境法律责任强化等方面,加以重点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