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云南洱海湖滨带生态重建方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按照湖滨带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将云南洱海湖滨带划分为4个功能区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洱海湖滨带现状、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和生态恢复目标.提出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适用模式和高、中、低3个目标的生态重建方案。并对3个方案的投资.环境效益与经济成本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结合洱海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洱海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确定了洱海湖滨带重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2.
洱海湖滨区鱼塘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洱海湖滨区有鱼塘149.25公顷,其有机物含量及换水量均与鱼产量成正比,每年向洱海排换水671.6万米^3,输出N、P和CPD分别为33.2T、3.83T、和420.4T。目前鱼塘正由混养型向精养型过渡,污染负荷亦将随之升级,必须及早研究,及早治理。  相似文献   
93.
洱海源头环境保护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洱海源头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洱源县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据以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环保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云南洱海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的分布和迁移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洱海是一永久性含氧湖泊。对洱海沉积物中铁、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洱海沉积物中铁的循环比锰微弱的多,铁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受到了溶解氧和锰氧化物的双重控制。输入沉积物中的铁大部分都保存于沉积物中。锰氧化物的还原虽然也受到溶解氧的制约,但其还原作用仍很激烈,所以锰对环境的敏感程度比铁高,沉积物中的铁具有环境记录意义,而锰不具有环境记录意义。  相似文献   
95.
大量微囊藻浮力调节及其垂向迁移是形成蓝藻水华的重要机制之一.为研究微囊藻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洱海北部湖心为监测点位,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的方法,于2016年9—12月对微囊藻生物量、伪空胞体积、粒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11月微囊藻生物量逐月增长并于11月达到峰值(1.77 mg/L),在12月出现下降(月均值为0.34 mg/L);9月、11月微囊藻伪空胞体积(18.0~22.6 μm3/cell)较高,10月、12月较低(10.2~17.3 μm3/cell);9—11月微囊藻的垂向迁移速率(5.4~14.5 m/d)、漂浮百分率(57%~96%)及群体粒径(91~305 μm)逐渐增大,12月明显减小.微囊藻生物量、伪空胞体积及群体粒径的垂直分布规律均表现为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9—11月,微囊藻在洱海中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伪空胞提供的浮力作用和藻群体粒径作用大于风力扰动作用,促使微囊藻在水柱中主动迁移并聚集在水面;而在12月,风力扰动对微囊藻垂直分布的影响远超过浮力及粒径的作用,微囊藻在水柱中趋于均匀分布.研究显示,藻华高风险期微囊藻在洱海呈弱分层分布,且浮力及群体粒径是影响其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6.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依托于JICA项目,在洱海湖中建立的自动观测系统2009年全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溶解氧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湖中溶解氧表现为日出后最小、日落后最大的日变化特征。全年变化范围为2.31~7.98 mg/L,最大值出现在12月20:00时,而最小值出现在9月10:00时;较小时段出现在6-10月,各月月平均12月最大,9月最小,年较差为4.83 mg/L;四季中冬季偏大,夏季偏小,冬春季比夏秋季明显偏大。四季中各个典型日的日较差相对于各季的平均偏大,峰值、谷值出现时间大都偏晚。连阴雨出现后,由于受低温阴雨寡照的影响,洱海溶解氧偏高。  相似文献   
97.
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和Erdas平台,利用2007年TM影像,对洱海流域不同高程、不同方位的用地方式、布局状态及其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洱海流域以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农田、水域用地5类用地方式为主,但用地布局和格局不甚合理;从不同方位布局看,东部和南部片区的景观破碎度相对较高,景观连通性相对较低。建议将高干扰用地景观部分向洱海东部片区转移,并优化和重组洱海流域景观结构。  相似文献   
98.
洱海水华蓝藻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洱海水华藻类长期监测的基础上,报道了洱海水华蓝藻群落中的优势种类共计3属12种,并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进一步讨论了近年来洱海藻类水华的发生特征和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99.
洱海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氮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洱海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不同季节DON(溶解性有机氮)和易分解组分DFAA(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①洱海沉积物中w(DON)在10.41~59.58 mg/kg之间,平均值为27.43 mg/kg,约占w(TDN)(溶解性总氮质量分数)的40%,w(TN)的6%,其季节性变化呈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趋势,各季节洱海不同湖区均呈南部>北部>中部的特点;②洱海沉积物中w(DFAA)在4.11~9.89 mg/kg之间,平均值为5.96 mg/kg,约占w(DON)的22%,占w(TDN)的9%,季节性变化呈秋季相对较高、冬春次之、夏季相对较少的趋势,区域性变化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中w(DFAA)较高;③作为沉积物活性氮重要成分,w(DON)和w(DFAA)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对湖泊氮代谢有重要影响,在水生植物旺盛区域尤为明显. 在洱海富营养化治理中,除了TN,更应关注DON在湖泊氮循环及其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洱海湖滨带茭草收割管理关键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洱海湖滨带茭草收割管理的时间、频次及高度等关键参数,通过室外与现场模拟,研究了不同收割处理下的洱海湖滨带茭草再生率、株高等生长与生理指标.结果表明:8月和10月收割后茭草再生株的叶长和直径显著下降;10月份收割较8月份收割更不利茭草的再生长:其茭草再生长最大速率下降29.6%,再生株叶长和直径分别下降26.9%、25.9%.现场10月份对同一区域茭草进行重复收割,其恢复生长最大速率比单次8月收割下降37.1%;比单次10月份收割下降10.6%,故收割管理应以单次收割为宜.对浅水区(水深50cm)茭草沿水面收割更有利于其再生长(再生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