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探明电厂增温可能导致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的小型化问题,对小网目(网目77μm)采集的象山港国华电厂排水口附近样品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75种浮游动物(包括浮游幼体、卵与仔鱼),优势种18种,年平均丰度为27690.0ind/m3.该海域主要由中小型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组成,且个体体长以<1000μm中小型浮游动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体长<500μm小型浮游动物丰度在各月份和各断面均最高,平均丰度占总丰度比例>58.2%;体长500~1000μm占比>34.8%;而体长>1000μm所占比例仅为7%.经群落相似性分析(ANOSIM),群落结构具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5),但不同断面的空间结构无显著差异.群落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显示,导致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主要判别种有大同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和砂壳虫(Difflugia sp.)等.电厂增温导致大型浮游动物(>2000μm)全部远离排水口0.2km断面(D02断面),主要幼体类群的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则在增温海域分布较均匀,几乎不受影响.而一些高丰度小型浮游动物,如砂壳虫、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伪长腹剑水蚤(Oithona fallax)大量聚集于排水口,使D02断面的浮游动物丰度最高,达35704.1ind/m3.多样性分析显示,海域增温与种类数(S)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而与Shannon指数(H')、Pielou均匀度(J')、Simpson指数(D')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据回归方程斜率计算,每增温1℃会导致浮游动物H'、J'、D'和S分别降低5.4%、5.0%、3.8%和2.9%.  相似文献   
92.
东海浮游多毛类环境适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拟合曲线方法,探讨浮游多毛类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特征,分析不同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东海4季鉴定到种的浮游多毛类共有20种.其中,游蚕(Pelagobis longicirrata)、秀丽浮蚕(Tomopteris elegans)、等须浮蚕(Tomopteris duccii)、方背鳞虫(Lepidonotus squamatus)和岛居拟帚毛虫(Lygdamis nesiotes)等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是广温种;秀丽浮蚕还具有广泛的盐度适应,是广盐种;太平洋浮蚕(Tomopteris pacifica)是热带大洋种,可作为暖流指示种;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是广温近海种;其它物种为亚热带外海种.与东海大多数浮游动物类群相同,多毛类以亚热带外海种为主.但是多毛类中广温种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该类有别于其它浮游动物类群的重要特征.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93.
DDT对池塘模型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微宇宙实验方法研究了浓度为0.2、2.0、20.0和200.0μg·L-1的DDT对池塘模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4周)中对照组和浓度为0.2、2.0、20.0和200.0μg·L-1的DDT暴露组水体pH均值分别比实验前下降了0.28、0.19、0.15、0.38和0.37,电导率均值分别下降了6.3%、3.1%、4.7%、6.6%和8.6%;对照组和0.2、2.0、20.0μg·L-1组水体溶解氧(DO值)分别上升了27.3%、28.1%、26.4%和14.4%,而200.0μg·L-1组的DO值下降了7.2%.各组中总磷浓度在实验中后期即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总氮的浓度也大幅度下降.和对照组相比,200.0μg·L-1的DDT对大型水生植物优势种类浮萍(Lemna minor)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而其它浓度的DDT具有促进作用;DDT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长影响不明显.DDT可使浮游动物种类减少.2.0μg·L-1的DDT对方形网纹溞(Ceriodaphnia quadrangula)、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均具有促进作用,20.0和200.0μg·L-1的DDT使轮虫和介形亚纲动物数量在实验后期上升,除此以外,随时间的推移,各浓度的DDT使各类浮游动物密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以及浓度为0.2、2.0和20.0μg·L-1的暴露组中凸旋螺(Cyraulus convexiusculus)重量分别增加了12.8%、5.3%、102.2%和219.9%,而200.0μg·L-1组中凸旋螺重量下降了33.8%.随着DDT浓度的升高,微宇宙中的细菌总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整个实验过程中,对照组的群落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P/R比值)的平均值接近于1,表明生态系统成熟稳定;而各暴露组P/R比值均大于1.1,这可能与DDT对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对水生植物没有明显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4.
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02~2003年东海赤潮高发区(122~12330E、29~32N)及东海122~125E、29~32N海域4季综合调查资料,探讨东海近海春季赤潮爆发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浮游动物(网目孔径0.505mm)总生物量4季平均为170.75mg/m3,春季略低于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高,种类数及优势种种数(3种)相对较少,并呈现出单一优势种的优势度和平均丰度高,多样性指数均值低(1.78)的特征.随着冬季到春季水温逐渐升高,该水域生物量迅速上升,优势种种数却没有同步升高,仅有个别优势种,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种群数量得到迅速的增长(平均丰度142.10mg/m3,占总丰度68.09%).这种生物量与群落变化的不同步、不对称性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形成了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的生物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95.
含银废水中浮游动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源高 《环境科学》1991,12(2):81-85
本文调查了无锡电影胶片厂含银废水中浮游甲壳类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种类和生物量大小与水体中银浓度有一定关系,银浓度高时,种类数和生物量小;银浓度低时,则相反.主要优势种有多刺裸腹溞、长肢秀体溞、台湾温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利用凤眼莲净化含银废水之后,水体中微型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有明显变化.种类和生物量大小依次为:凤眼莲根系>凤眼莲下水柱>对照水体(未种凤眼莲).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客观评价洞庭湖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在2019年对洞庭湖16个断面的后生浮游动物开展了3次调查,分别为3月(枯水期)、6月(平水期)和9月(丰水期),并同步监测了12项环境参数。结果表明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样品中共检出2门26属,其中轮虫为9属,枝角类12属,桡足类为5属。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84.4个·L-1,其中轮虫占84.3%,桡足类占13.3%,枝角类占2.4%。东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密度最高,其次为南洞庭湖、入湖口、西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是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以及无节幼体(Nauplius)。轮虫对水体营养水平的响应相对比较显著,东洞庭湖营养状态明显高于其它湖区。洞庭湖富营养化导致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小型化,后生浮游动物可以作为湖泊水环境变化的指示性生物。Canonical correspo...  相似文献   
97.
崔福义  吴雅琴  刘冬梅  张敏 《环境科学》2005,26(5):89-89-94
为解决水源水中孳生的水蚤类浮游动物难以被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有效地去除,困扰水厂正常生产运行的问题,进行了O3氧化、H2O2氧化和O3/H2O2高级氧化对水体中剑水蚤类浮游动物灭活效果的试验研究.发现3种方法中,O3/H2O2联合时除蚤效果最佳,在蒸馏水中投量为O31.0mg/L、H2O24mg/L时,接触30min达到100%的灭蚤率;单独O3氧化效果也较好,投加1.0mg/L的灭蚤率为80%;H2O2氧化效果不理想,投加4mg/L几乎无灭蚤效果.进而考察确定了O3/H2O2灭活剑水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加O3后加H2O2,投加间隔时间30~60s为宜;并探讨了H2O2投量、水体pH值以及有机物含量对O3/H2O2系统灭活剑水蚤效果的影响.试验中发现H2O2投量在4~10mg/L之间效果无较大变化,有机物含量对灭蚤影响较大,pH值的影响则较小.最后对O3/H2O2预氧化与水处理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除蚤效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O3/H2O2预氧化与水处理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作用将会进一步提高除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长江口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2000~2003年长江口邻近海域2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高生物量分布区在交汇水团的海水一侧,而交汇水团的淡水一侧生物量较低。8月高生物量分布在交汇水团的两侧,交汇水团的生物量较低。长江口生物量的年间变动与外海水势力有关。高生物量分布区往往位于长江口水域的东侧,当外海暖水势力强盛时,高生物量分布区向长江口伸展,使整个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增高,而当外海暖水势力较弱时,高生物量分布区范围缩小。2001至2003年浮游动物生物量逐年迅速降低与此有密切的关系。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及丰度变化是影响长江口饵料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西太湖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至7月,对西太湖流域113个河流断面进行了浮游动物采样调查.浮游动物经鉴定共有38种,其中,轮虫6科15属29种,桡足类4科4属4种,枝角类4科5属5种.流入西太湖的河流上游农业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最小,中游城市工业及生活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有所增加,下游濒临太湖区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明显增大.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生物指示法评价了流域内水质状况、生态系统稳定性.西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优劣顺序为:下游濒临太湖区、中游城市区、上游农业区.  相似文献   
100.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4月~2012年1月按季度对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87种,其中原生动物22属38种,占总种类数的437%;轮虫25属36种,占总种类数的414%;枝角类8属9种,占总种类数的103%;桡足类4种,占总种类数的46%。浮游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25 7119 ind/L,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分别占总密度的937%和56%;年平均生物量为36 mg/L,以原生动物和枝角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19%和281%。15种优势种中9种为富营养水体指示种。绿急游虫、双叉尾毛虫、长圆膜袋虫和小链巨头轮虫全年形成优势,而针簇多肢轮虫、缘板龟甲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在春、夏、秋季形成优势,螺形龟甲轮虫只在春秋形成优势。绿急游虫、双叉尾毛虫、长圆膜袋虫等富营养水体指示种在受污染较多的6和10号两处采样点数量较多。按现存量法和浮游动物优势种群法判定,天鹅洲故道属于富营养类型,与根据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评价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同时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小型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