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应用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方法评价金属离子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致突变阴性、阳性对照(Cu2+,Cr2O2-4,Cd2+,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P,秋水仙素Colchicine)评价四膜虫刺泡发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Y3+,Gd3+对四膜虫刺泡发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由于细胞毒性引起阳性对照最高浓度组刺泡发射率比低浓度组低外,其它处理浓度与刺泡发射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不需加活性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快速、简便、可靠的水生生物短期测试方法。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Y3+,Gd3+处理四膜虫的刺泡发射率同样具有随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在低浓度处理组各检测时间内四膜虫刺泡发射率低于对照组,该结果与稀土低浓度时的刺激效应和抗突变性不无相关。  相似文献   
92.
太湖沉积物中微生物和磷化氢的时空分布及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4年春、夏、秋、冬季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好氧细菌夏季生长较好;放线菌春、秋季生长较好;有机磷细菌夏季分布数最大;无机磷细菌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厌氧细菌春、夏季节分布要略高于秋、冬季节.在空间分布上,好氧细菌在鼋头渚分布最多,贡湖最少;厌氧细菌与好氧细菌分布规律类似;放线菌则与此相反;有机磷细菌为小丁湾>梅园>贡湖>东太湖>鼋头渚;无机磷细菌为东太湖>梅园>鼋头渚>小丁湾,贡湖.磷化氢(PH3)在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含量在(1.71±0.74)~(176.47±0.98)ng/kg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冬季东太湖点,最小值出现在春季贡湖点.PH3与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H3与无机磷细菌显著正相关,与厌氧细菌的相关程度次之,与有机磷细菌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吸附在改性蒙脱土上有机物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的蒙脱土来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被吸附有机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对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改性蒙脱土上的有机物在超声波作用下能发生一定数量的解吸,提高温度略微降低被吸附有机物稳定性,而无机盐对其的解吸影响很小.在碱性(pH12.0)条件下,吸附在改性蒙脱土上的有机物能发生大量的解吸,因此其稳定性差,可以通过加碱的方式对改性蒙脱土进行再生,这为改性蒙脱土的循环使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4.
环境因子对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富营养化湖泊的沉积物湿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考察了pH、温度和氧气对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过程维持pH值动态恒定,当起始pH值为1或12时,沉积物磷化氢消失很快;起始pH值为10时,吸附态磷化氢的净积累量较大;起始pH值4~12的条件下,向沉积物一水体系中加碱可使吸附态磷化氢的积累量增加.温度对吸附态磷化氢的生成和释放均有影响,20℃时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的净积累量最大.氧气对吸附态磷化氢的影响不显.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的净含量是其生成和释放相互平衡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2,4-二氯苯酚诱导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α-phenyl-N-tert-butylnitrone,PBN)为自旋捕获剂,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研究了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腹腔注射24h后,引起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体肝脏内自由基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2,4-DCP(0.025,0.05,0.5,5,25 mg/kg)腹腔注射24h后可引起鲫鱼肝脏内自由基信号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由基的产生与2,4-DCP注射剂量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回归方程为:y=1189ln(x)+9220,r2=0.9856.EPR波谱的3组双重峰分裂谱线为典型的PBN捕获羟自由基形成PBN/'OH的EPR波谱,经谱图解析表明,PBN捕获自由基形成加合物的超精细分裂常数aN=13.7 Gauss,aH=1.8Gauss,g因子为2.0058.与文献报道的PBN捕获羟自由基的特征参数一致.研究发现,2,4-DCP腹腔注射引起鲫鱼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对2,4-DCP诱导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与脂质过氧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HDTMA改性粘土对模拟地下水中苯系物的吸附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以季铵盐(QA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交烷基三甲基铵离子(HDTMA)改性膨润土和凹凸棒土,研究它们对模拟地下水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HDTMA改性粘土矿物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54.8和404.5倍,它们可以有效地吸附模拟地下水中的苯系物,吸附量比原粘土矿物高出几十全几百倍对苯、甲苯、二甲苯来说,改性凹凸棒土和膨润士的吸附系数分别是原土的79.5和289倍、106和334倍、418和578倍吸附机理较复杂,主要以分配为主.  相似文献   
97.
将应激蛋白 (HSP70 )作为生物标志物 ,以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作为实验生物 ,经过 4 0d不同浓度铜 (Cu2 )、锌(Zn2 )及其混合物暴露后 ,运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方法研究了鲫鱼肝脏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 :在实验浓度下 ,Cu2 ,Zn2 及其混合物对鱼肝脏内HSP70有显著的诱导 (P <0 0 5 ) ,而将Cu2 和Zn2 实验组与其混合物实验组相比 ,Cu2 ,Zn2 表现为一定的协同作用 .实验还发现 ,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Zn2 浓度下 ,鱼肝脏组织内HSP70已经有明显的表达 ,说明分子生物学指标要比传统的环境检测指标敏感 ,对污染物具有早期预警的作用 ,将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监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垂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沉积物中的酸溶性硫化物 (AVS)极易与二价金属阳离子反应生成难溶金属硫化物 ,从而控制沉积物中二价有毒金属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测定沉积物中的AVS和同步提取金属 (SEM) ,依据SEM AVS的比值可作为判定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良好指标 .通过对太湖梅梁湾 2个不同站点沉积物中AVS与SEM随深度分布的研究得出 :①AVS含量随着深度的加深先上升后降低 ,SEM含量随深度的加深呈逐渐降低趋势 ;②SEM AVS只在最表层 (0~ 2cm)大于 1,低于这一层都小于 1.③在表层沉积物 (0~ 2cm)中 ,可能存在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 .但对于单个金属而言 ,Ni、Cu具有产生毒性作用的潜能 ,而Zn、Pb对沉积物中的生物不具有毒性 .  相似文献   
99.
有机配体EDTA对土壤吸附和解吸稀土元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有机配体EDTA对土壤吸附和解吸稀土元素La、Gd、Y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作用在加入有机配体和稀土元素后0.5h便达到平衡,当存在单一稀土元素时,土壤对La、Gd、Y吸附量随EDTA浓度增加而减少,而在混合稀土元素条件下,土壤对各稀土元素的吸附与稀土-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呈负相关,并且观察到竞争吸附现象.EDTA可促进稀土元素从土壤中解吸下来,解吸量与EDTA配体浓度呈正相关,其相关方程可用 1nX=n 1n c+1nK来描述  相似文献   
100.
一些基于重金属形态的生物毒性机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和陆生生态系统,例如: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IAM)、生物配体模型(BLM)和生物膜电势斯特恩双电层模型(GCSM),但不同模型的应用效果之间还缺乏系统比较。本研究选取小麦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水培实验进行了镉对小麦根伸长的毒性测试,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3种模型,并从根毒性、根表面吸附镉和根中富集镉3个方面对3个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选取苹果酸和柠檬酸2种有机配体,研究了配体对镉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和H~+对Cd的根毒性存在竞争效应,而Mg~(2+)、K~+和Na~+未发现竞争效应。由于BLM模型同时考虑了镉的自由离子态浓度和竞争离子的影响,在预测镉对杨麦13号根毒性和生物体内富集量时效果最好。而FIAM和GCSM模型由于计算中仅考虑了离子活度的影响,缺乏对竞争离子保护效应的考虑,因此预测效果相对较差;此外,Cd对小麦根毒性的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而非跨膜过程,这可能也是FIAM模型和GCSM模型预测不佳的原因之一。同时结果还发现有机配体存在时尽管降低了溶液中镉的离子活度,但未显著影响镉毒性,进一步证明了扩散过程对Cd毒性的影响。以上结果为评价和预测镉的陆生生态毒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模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