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16篇
  免费   2052篇
  国内免费   5081篇
安全科学   5558篇
废物处理   943篇
环保管理   5791篇
综合类   23163篇
基础理论   3647篇
污染及防治   2832篇
评价与监测   922篇
社会与环境   1352篇
灾害及防治   441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675篇
  2022年   921篇
  2021年   1337篇
  2020年   1231篇
  2019年   1235篇
  2018年   639篇
  2017年   873篇
  2016年   1181篇
  2015年   1527篇
  2014年   3559篇
  2013年   2336篇
  2012年   2532篇
  2011年   2578篇
  2010年   2159篇
  2009年   2274篇
  2008年   2488篇
  2007年   2292篇
  2006年   2123篇
  2005年   1838篇
  2004年   1813篇
  2003年   1809篇
  2002年   1340篇
  2001年   1009篇
  2000年   852篇
  1999年   637篇
  1998年   565篇
  1997年   427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412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28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城市发展中,人口增多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加大了城市污水量的增加,现代城市污水已经对地下水体产生了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国家环保要求下,利用先进污水处理式方法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对城市污水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生化法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行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提高城市污水的净化能力,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
9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曾经为发展经济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空气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对中国生态安全造成了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越来越注重生态安全的发展,从宏观城市规划,到微观的小区建筑设计,都强调生态安全,运用生态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助力生态社会建设,提高民众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94.
95.
在以往20余年系统开展环境绿色修复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成果总结与理论阐述。在补充、完善超积累/修复植物筛选评判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提出了"未污染区也存在超积累/修复植物"的新认识,构建了未污染区与污染区相互印证的超积累/修复植物筛选的新方法并得到验证;在阐明超积累/修复植物与环境介质的交互作用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超积累/修复植物形成的环境介质与植物交互作用机制以及环境修复的生态格局优化与综合强化的理论。这一进展将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广泛实践打下理论基础,指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
以五台山地区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较为全面地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五台山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GIS技术为支撑,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重心迁移、差异性分析等方法,对五台山地区2000、2005、2010、2015年4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其时空变化、重心迁移及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五台山地区2000—2015年生态脆弱性指数的均值为4.83,整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各等级所占的面积虽处于波动状态,但仍以轻度和中度脆弱性为主,重度脆弱区域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2)2000—2015年生态脆弱指数的重心均落在繁峙县境内,且变化幅度较小;(3)2000—2015年3个县级行政区均属于中度脆弱性状态,从高到低依次为繁峙县、五台县和代县;(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脆弱性差异显著。耕地、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的生态脆弱性总体水平偏高,处于中度脆弱状态;而林地和草地的生态脆弱性较低,处于轻度脆弱状态。对该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研究,不仅能正确认识该地区生态脆弱的程度,而且能掌握其空间分布差异,从而进一步对生态脆弱区进行治理,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
98.
99.
DNA宏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监测方法,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监测仍在发展阶段,需要首先对其(采样方法、引物选择和数据分析等)进行标准化和调整,然后才能用于常规流域生态监测。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PCR扩增引物是DNA宏条形码生物监测标准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比较了COI、18SV9和16S通用引物在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监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6S引物对浮游动物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其产生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有88.1%属于浮游动物。虽然18SV9引物具有更高的物种覆盖度,不仅能扩增出浮游动物,还能扩增出大量藻类和真菌,但其物种识别敏感性较差,不适合浮游动物物种水平多样性监测。COI引物的浮游动物物种特异性、物种覆盖度和物种识别敏感性都适中,检出的浮游动物物种数量高于18SV9引物和16S引物,更加适合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监测。  相似文献   
100.
分别于2017、2018年的非冰封期(5—10月)对南海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80属157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时间上7月最多、10月最少,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浮游植物密度为23.35×10~6~126.00×10~6个/L,平均值为66.78×10~6个/L。主要优势种有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和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南海湖水质总体处于中污染状态。冗余分析表明,TN、TP、pH和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绿藻门与TN关系密切,蓝藻门与TP、温度关系密切,硅藻门与pH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