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2 毫秒
91.
滇池流域高分辨率氮、磷排放清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氮、磷富集是我国浅水湖泊水质恶化和水生态退化的关键原因之一,但以往流域尺度氮、磷排放清单不足以精确识别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和满足地表过程数值模拟的分辨率要求.为了提高控源减排措施的针对性,以滇池流域为例建立其高分辨率氮、磷排放清单.通过现场调查、采样观测与资料收集,确定各污染源的活动水平和修正排放因子,基于GIS平台核算企业源(工业、第三产业)、生活源(城镇、农村)、城市源(暴雨径流)、农业源(种植业)等7种点源和非点污染源在110个子流域的氮、磷排放量(平均分辨率约5 km×5 km).主要结论包括:①2008年滇池流域氮、磷排放总量分别为10736 t和542 t,且以城镇生活点源为主,占72.7%和42.8%;②氮、磷排放空间异质性十分明显,子流域氮、磷排放总量分别为(97.6±291.7)t(1个标准方差)和(4.93±11.8)t,其中全流域70%的氮、磷排放量仅集中在占流域面积16.2%的10个子流域和37.9%的21个子流域,而排放量最大的是盘龙江上游(氮、磷分别占21.9%和20.2%);③各污染源的排放格局异质性也大,对于氮而言,除了滇池北岸城区和沿流域边界的外围子流域以城镇生活和种植业为最大污染源,东、南、西岸湖盆区大部分则以其他污染源为主;相比而言,磷排放的各子流域最大污染源差异性更大;④通过与传统分辨率结果的比较,高分辨率排放清单能够更为准确甄别排放格局异质性、污染类型等信息,更加有利于明确控源减排的措施、布局和规模.  相似文献   
92.
可持续性约束下开放流域系统氮磷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有机污染物控制力度不断加大,氮磷营养盐逐步凸显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因子.如何以流域氮磷环境承载力为约束,实现经济社会优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流域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传统的环境承载力研究局限于流域内部的自然资源约束和经济社会优化,忽略了流域内外物质交换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往往以牺牲外部可持续性为代价.基于开放系统视角,本研究提出可持续性约束下的流域氮磷环境承载力概念与测度方法,认为流域氮磷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流域内外氮磷营养盐交换平衡的前提下,流域水环境氮磷含量达标情况下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以氮磷污染严重的滇池流域为例,构建了氮磷环境承载力优化模型,得到滇池湖体氮磷达标和流域内外氮磷交换平衡约束下流域的最大人口承载能力为538万人,相对于现状2010年可提升32%;此外,外流域调水、氮磷循环利用率和污水外排等措施对承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3.
南海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海10个采样点采集到的样品为研究材料,以石油降解率为筛选依据,初筛获得52株石油降解菌,从中进一步筛选出6株对石油烃有降解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对筛选得到的6株菌进行初步鉴定,并使用GC-MS内标法测定降解产物,对降解菌的降解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量法筛选出来的6株细菌对石油的降解率为20%~55%.与Genbank中的16S rRNA基因序列BLAST对比结果显示,所筛选出的6株菌株中,3株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1株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降解特性分析表明,所筛选6株菌的烷烃降解率均在40%以上,多环芳烃降解率均在70%以上,其中,菌株B08500m-3对石油中总烷烃和总芳香烃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分别为75%和87%.  相似文献   
94.
流域系统优化调控的新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郭怀成  伊璇  周丰  陈国贤  高伟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2):3108-3118
流域系统具有复合性和非线性特征,其机理过程的数值描述本身也存在随机和认知不确定性.在此前提下,如何优化调控流域系统,实现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健康成为当前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贝叶斯递归回归树模型和区间不确定性的风险决策分析方法,与强化区间线性规划结合形成了新的不确定性"模拟-优化"间接耦合模型,实现流域系统优化调控及风险决策方案.上述方法将应用于美国佛杰尼亚州Chesterfield县Swift Creek水库营养盐TMDL分配方案,确定8个子流域的最小负荷分配以实现叶绿素a浓度达标.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既能表征流域系统特征,也能兼顾不确定性模拟的准确度、计算效率以及不确定性优化与风险决策的解空间全局最优性、绝对可行性,为流域系统优化调控及其未来非线性系统的预测与最优控制提供了新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95.
陶瓷涂层性能影响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提高Al2O3陶瓷涂层的综合性能,对陶瓷涂层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以磨损量、结合强度和耐腐蚀性为评价指标,得出了在Al2O3陶瓷颗粒粒径为160目,颗粒填入量为125%,涂层厚度为1 mm时,综合性能最好。同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推算出胶粘剂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为50℃(1h)→100℃(2 h)→225℃(1h);采用磷酸阳极化(PAA)方法对铝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处理,使其与涂层之间获得最好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96.
浅谈美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美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体系及其基本程序,着重对其监测项目QA/QC规划做了详细介绍。目的使其对我国环境监测QA/QC体系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
极端降水是流域水文水质变化的重要驱动事件.本研究使用RclimDex、随机森林回归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滇池流域多年极端降水指标变化特征及其对滇池湖体水质的影响,评估了不同极端降水指标、经济社会指标、人为氮磷输入量、调水量等驱动因子对滇池TP、TN浓度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近67年间,滇池流域的总降水量没有显著变化,极端降水的频次及强度显著降低,但由于极端降水对流域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流域面临的极端降水风险较大.近20年来,滇池湖体TP、TN浓度呈显著降低趋势,水质显著好转,但极端降水将持续影响滇池水质,并且,在人为氮磷输入与极端降水变化的双重作用下,滇池水质持续好转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98.
长江经济带氮淋溶流失空间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淋溶流失是地表和地下水环境退化的重要驱动过程.由于氮素迁移转化过程复杂,量化氮淋溶流失及其水环境影响是区域营养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从天然和人为输入角度构建了陆域氮淋溶流失模型,核算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单元的氮淋溶流失量,并基于灰水足迹和水资源量评估了氮淋溶流失的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的氮年均输入强度为8465 kg·km~(-2),以人为输入源为主,占总氮输入的89.9%;②研究区总氮输入的19.4%被淋溶流失到水环境中,平均淋溶流失强度为1656 kg·km~(-2);非点源是长江经济带的最大来源,淋溶流失系数平均值为0.143;③基于实测氮通量的反演结果与氮淋溶流失核算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基于氮输入核算的氮流失量能够反映氮淋溶流失空间分布规律;④长江经济带的氮淋溶流失导致的灰水足迹已经超过地区水资源总量,地级市单元的氮污染指数最高达到29.2,氮的水环境超载问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9.
高伟 《安防科技》2005,(4):23-26
前言 当前,公司已全面实施"项目法施工",它标示着公司在生产与经营上与国际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接轨,也是公司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性标志.随着重组改制的不断推进和纵深发展,给公司可持续发展注人了生机和活力,"项目法施工"作为一种有效的、先进的施工组织管理形式已不再让人感到陌生.但是,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安全管理难度增大.面临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公司安全管理模式与思路的创新和探索就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那么,各管理部门如何改进宏观控制?各施工现场如何规范微观管理?其结合点在哪里?关键又是什么?因此,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0.
为控制车间空气氨的含量不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需定期对车间空气进行监测.以往测定空气氨含量多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 [1],但当空气中氨含量高时,用纳氏法会出现混浊或沉淀,需将样品稀释后再测定.本文介绍的酚-次氯酸盐比色法是在碱性介质中以酚、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与氨反应生成稳定的靛蓝色(靛酚蓝),据颜色的深浅比色测空气中氨的含量,方法简单、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