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680篇
基础理论   24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901.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现状调查及群落演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东湖水生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东湖现存水生维管束植物共计20科25属33种,其生物量约为1.137t,分布面积仅占东湖总面积的0.7%,其中挺水植物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8%。与1957年、1962~1963年和1988~1994年相比,东湖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面积和生物量进一步减少。认为造成东湖水生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包括富营养化作用加剧、过度放养草食性鱼类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2.
阐述了电厂灰场植被覆盖技术的原理、实施方案和主要效益  相似文献   
903.
晋西南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是黄土高原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基于TM和OLI数据,分别估算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分析了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和生态恢复效果,并提出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覆盖度和遥感生态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FVC指数从2002年的42.69%增加至2017年的47.67%,RSEI指数由2002年的45%增加至2017年的52.5%,反映出研究区生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除研究区内芝河流域、汾河谷地和沁河流域的生态质量出现严重退化外,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FVC指数和RSEI指数都呈改善趋势,因此需对芝河流域、汾河谷地和沁河流域加大生态治理力度;(3)除研究区汾河谷地外,其余地区植被覆盖度和遥感生态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汾河谷地由于冬小麦大面积种植,植被覆盖度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遥感生态指数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04.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增湿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后,对水分和热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尽管林内穿透雨只占林外降水量的90%左右,但相对湿度始终高于林外,森林可以增湿、调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林内气温、地温始终低于林外,随着林龄的增长,这种作用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905.
煤矸石山无土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煤矸石山无土植被恢复技术,包括矸石基质改良,迁宜性植物种生长特征评价筛选,建立先锋植物种群的结构配置模式。跟踪观测植被恢复后,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06.
矿山恢复过程及前期恢复时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矿山生态环境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对矿山恢复到特定程度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矿山恢复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恢复以水土保持为目的,后期恢复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为目的。草本植被在前期恢复中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效。不同区域的草本植被恢复到特定盖度有明显的时间分异,所需时间与区域NPP(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值呈负相关。据估计,草本植被恢复到70%的盖度,热带林区大致需要5~9个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需要9~15个月,温带林区需要15~24个月,寒带针叶林带和温带草原则需要超过两年的时间。建立的盖度-T(时间)-NPP曲线,结合区域植被有效盖度,为矿山前期恢复的时限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7.
云南南涧干热退化山地水分调蓄与植被恢复途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云南南涧后山开展的以生物生态工程为主治理泥石流的研究中,围绕着干热退化山地水分调蓄与植被恢复的问题,我们于1990-1993年期间,从适生物种筛选、整地方式选择、种植技术与管理、生物篱与生物谷坊的结构和组合,以及调蓄水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地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试验结果和治理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我们认为,以调蓄水系统为核心的综合生物治理措施是干热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中最有效的治理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08.
通常,要想从卫星图片获得象滇西北这样多山地区的信息和植被图或土地利用图是很困难的.由于地表覆盖多样性和电磁辐射率有限,很难解读这些地区的遥感资料 .由于同物异谱或同谱异物,电脑监测分类尤难解读.为满足区域调查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读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分区解读,分层解读和人机互助的方法,这些地区现有的研究结果也用于调查,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9.
通过对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在同一降雨下水土流失的对比研究,筛选出磷矿开采区内水土保持能力较好的植被类型,研究表明:在所选8种植被类型中,竹林植物群落的水土保持能力最强,旱冬瓜林植物群落次之。  相似文献   
910.
杨立伟 《交通环保》2003,24(5):24-26
从京秦高速公路的植被恢复实践出发,结合公路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多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在生物护坡上的作用,通过分析和实验提出该地区公路植被建设的方法和技术措施。从植物演替的规律和公路对护坡的要求来看,将来形成的群落应是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因此在实验中以混播为主要出发点,并测定了不同的建植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