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14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850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该系统选用与目前国内重点开发对象 IBM 系列兼容的浪潮0530微机与7650型、4010型红外仪联机,采用我们制作的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前置处理机和其它硬件接口电路及软件处理技术,使目前配有 RS—223接口的微型计算机,可通过前置处理机实现对国产7650型、4010型、7400型红外仪驱动控制,数据采集、处理。前置处理机也可联接国内外同类档次的  相似文献   
962.
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处理出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昊  周律  李涛  邢丽贞 《化工环保》2012,32(1):30-34
采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处理出水。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气流量为2.5 L/min、进气中臭氧质量浓度为12.5 mg/L、臭氧通气时间为30 min、后续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约为40%,色度去除率大于95%,处理后废水色度小于5倍,COD为45~70 mg/L,BOD5为10~13 mg/L,BOD5/COD=0.2,出水可生化性有所提高。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后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被降解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  相似文献   
963.
从2007年深圳大学的"闭关"到2009年底频传的深圳校园绑架案,再到前段时间大师季羡林故居被盗一案,日益严重的校园财产及人身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话题.校园这座纯净的象牙塔,越来越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为了有效保障校园的安全,必须不断加强技防建设,通过构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来有效保护学校的财产和人身不受侵犯.本文就目前我国校园防盗报警系统的建设状况做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64.
借助于凝胶过滤色谱(GFC)分子量测定技术和三维荧光(EEM)光谱技术,对膜一生物反应器(MBR)处理餐饮废水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迁移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FC分析中,在析出的前12 min,除了调节池出水,其他各工艺阶段(原水、气浮池出水、MBR出水)水样中均有大分子有机物(分子量>400 ku)...  相似文献   
965.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阐明生活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演化规律,于填埋场打井采集填埋1~3年3个不同时期垃圾样品,用水浸提制备水溶性有机物(DOM)。采用红外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对浸提液中DOM的结构和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中含有脂肪类、蛋白类、糖类及木质素类物质,在填埋初期,有机质中的脂肪类、蛋白质类、糖类及木质素类物质均发生了降解,羧基、氨类及水溶性芳香结构物质减少,DOM分子量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以降解为主。  相似文献   
966.
Landsat5 TM遥感影像上太湖蓝藻水华反射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ENVI遥感软件的FLAASH工具对2005年10月17日大规模蓝藻水华暴发的太湖Landsat5 TM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处理,反演获得蓝藻水华和其他地物类型的遥感反射率图像,提取了不同集聚程度蓝藻水华的可见波段至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数据,并与陆生植被、无蓝藻水面等地物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与陆生植被、无蓝藻水面相比,蓝藻水华在TM2波段和TM4波段具有更高的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整体反射率略高于陆生植被,在TM5、TM7波段则受水的影响反射率很低。从蓝藻水华、陆生植被的细胞生理结构、生长环境、复杂的遥感反射、散射及透射模型方面初步讨论了光谱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7.
高炉渣吸附废水中的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高炉渣去除水中铅的机理,采取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高炉渣吸附铅的热力学特征,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吸附前后谱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高炉渣吸附铅的平衡时间约为120 min;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过程;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有所减小,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为负值,吸附反应为一个自发放热过程。谱图分析显示,红外光谱980~1 100 cm-1和515 cm-1处波峰变化较为明显,X射线衍射谱在衍射角等于25°和35°附近出现了新峰;说明高炉渣内的Si—O—Si是主要吸附位点,参与反应的主要是炉渣内的硅氧键。  相似文献   
968.
P-arsanilic acid(p-ASA),as a kind of organoarsenic feed additive,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ultry and swine breeding.However,it has caused the arsenic pollution around the farm.Currently data shows humic acid(HA)is closely to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ASA.Therefor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SA and HA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itration.The association constant changed from2.74 to 4.88 L·mol-1at a p H varying from 5 to 9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at p H 7.In addition,log K varied from4.15 to 5.02 L·mol-1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5℃to 35℃.The log K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HA.The dominant mechanism between p-ASA and HA is static quenching.The primary interaction force was likely the hydrogen bond,and the binding behavior occurred on the As-O stretch of p-ASA and the carboxylic acid C=O stretch of H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could affect the fate and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organoarsenic pharmaceuticals in aquatic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969.
张波涛 《安防科技》2010,(11):39-41
无线报警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土企业吸收国外的研发成果,使得稳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基本已成为防盗报警产品的市场主流。作为防盗报警的关键产品,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无线化也逐渐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970.
为考察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的混合溶液对藻类的生物毒性,选择Cr(Ⅲ)、Pb(Ⅱ)、Hg(Ⅱ)、Cd(Ⅱ)、Mn(Ⅱ)5种重金属,以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浓度配制的单一重金属溶液和多种重金属混合溶液为受试样品,并利用本实验室开发的藻红外测试技术,评价了低浓度下单一重金属溶液和多种重金属共存溶液对藻的生物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按照饮用水标准限值配制的5种单一重金属溶液均未观察到对藻有生物毒性,但在多种重金属共存的27个不同组合的混合溶液中,有73.1%的样品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毒性;藻响应出现率与混合溶液中重金属的总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8942)。当多种重金属以二元至五元混合时,藻响应出现率分别为50%、80%、100%、100%,表明随着重金属组分的增加,混合溶液的毒性作用越来越显著。当不同混合溶液的重金属总浓度大于0.11 mg·L-1时,平均累积藻响应占比显著上升到93%,表明重金属混合溶液中藻的毒性与总浓度之间存在剂量响应关系。采用平均藻响应出现率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溶液中不同重金属的相对影响顺序为:Cr(Ⅲ)87.5%>Pb(Ⅱ)和Hg(Ⅱ)58.3%>Cd(Ⅱ)和Mn(Ⅱ)54.3%,表明Cr(Ⅲ)表现出的藻毒性远高出其他重金属。现行的水质标准通常采用单一指标和限值,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指标不能有效规避多种污染物共存体系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