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573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羧甲基壳聚糖-葡聚糖微球对氟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高效复合生物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脱除污染水体中的离子.实验采用羧甲基壳聚糖复配葡聚糖,以微球质构(硬度、弹性)和对离子的吸附率为指标,优化配比,制备羧甲基壳聚糖-葡聚糖复合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表征微球结构,对微球在不同p H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然后以TGA/DTA测定其热稳定性,采用FTIR表征结构,并进一步探讨复合微球吸附离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葡聚糖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和1%,经5%的甲醛-戊二醛(1∶1)交联3 h,得到的复合微球在p H≤11、温度270℃下稳定性好,对水溶液中离子吸附为二级动力学机制,且微球与离子发生单层分子之间吸附,以及具有物理吸附特征的表面吸附,去除率可达到96%.研究结果对生物吸附剂的开发及对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氟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水热法制备出了含硅酸钙粉体。磷酸盐改性后得到含羟基磷灰石(FHAs)吸附材料。采用SEM、BET等手段对吸附材料的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溶液pH、初始离子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羟基磷灰石对污水中Pb~(2+)、Cd~(2+)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效的吸附能力,吸附量分别可达112.5 mg/g和95.3 mg/g,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均高达99.6%。  相似文献   
973.
选择贵州省新蒲、平坝和罗吏地区的3个碳酸盐岩原地就位风化成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剖面土壤中形态、矿物组成、主量地球化学元素和理化性质等的测定实验,讨论了土壤剖面中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罗吏、平坝和新蒲3个剖面残渣态含量分别介于896~1 667 mg/kg、897~2 827 mg/kg和1 386~2 852 mg/kg之间,均占各剖面总含量的98%以上,3个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剖面中主要为残渣结合态;除罗吏剖面外,其它几个剖面吸附性强的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结晶态铁铝氧化物与含量皆无显著中度以上正相关,有机碳甚至在三个剖面中和显著负相关,表明吸附作用对富集的贡献有限;次生粘土矿物是的主要载体,且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于粘土矿物的晶格中,但含量与粘粒含量相关性并不显著;采用SPSS软件对与各种理化性质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表明镁对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4.
QCM-D与AFM联用解析EfOM在SiO2改性PVDF超滤膜表面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从微观角度上研究不同过滤阶段出水有机物(Ef OM)在纳米Si O2改性超滤膜表面的具体吸附机制,通过调节Si O2添加比例从而获得不同改性程度的实际膜.借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联用技术分别测定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情况和Ef OM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QCM-D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膜表面的亲水性越好,膜表面Ef OM吸附量就越少,以及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速率明显减缓.实验结果还发现,Ef OM的吸附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初始阶段(15 min内),有机物快速吸附到膜表面并堆积;当Ef OM的吸附频率达到平衡时,耗散却处于非平衡状态,该现象说明虽然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量达到稳定,但其吸附层的构象却仍在发生变化.AFM测定结果证明,随着亲水性的不断改善,Ef OM-膜、Ef OM-Ef OM之间的作用力均有所减小,该结果揭露了膜面Ef OM吸附量减少吸附速率下降的本质原因.QCM-D与AFM的联用有效地解释了膜改性对Ef OM吸附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5.
李祥  朱亮  黄勇  杨朋兵  崔剑虹  马航 《环境科学》2016,37(4):1467-1471
在多晶硅废水处理过程中,为了减少先除后脱氮工艺中酸碱的投加量.本实验运行反硝化反应器研究了先脱氮后除工艺中先脱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废水中F-浓度对反硝化存在一定的影响.当F-浓度控制在750 mg·L~(-1)左右,反硝化污泥脱氮速率无明显影响,当F-浓度继续增加时,反硝化污泥的脱氮速率逐步降低.在处理含F-(浓度控制在800 mg·L~(-1))多晶硅清洗废水时,反硝化污泥的脱氮性能无明显影响,经过93 d的运行,总氮出水稳定在50 mg·L~(-1)以内,总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去除速率达到5 kg·(m~3·d)~(-1).经计算,与传统先除后脱氮工艺相比,可节省大约70%的碱投加量和100%的酸投加量,极大地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976.
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氟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易春瑶  汪丙国  靳孟贵 《环境科学》2013,34(8):3195-3204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典型区小麦-玉米农田土壤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方法,测定了采自该地区的耕作层土壤样品(0~30 cm)和剖面土壤样品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总含量为338.31~781.67 mg·kg-1,平均含量为430.46 mg·kg-1.耕作层土壤中不同形态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平均含量为402.73 mg·kg-1;其次为水溶态,平均含量为14.39 mg·kg-1,处于污染较高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再次为有机态和铁锰结合态,其平均含量分别为8.90 mg·kg-1和4.10 mg·kg-1;可交换态含量最低,其平均含量为0.33 mg·kg-1.耕作层土壤中水溶态含量与土壤pH、CEC呈正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呈负相关;铁锰结合态含量与土壤pH、CEC、土壤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对土壤水溶态和铁锰结合态含量影响最显著,土壤CEC对土壤总和残余态含量影响最为显著.土壤剖面总含量受土壤岩性变化控制,在包气带中呈现峰谷交替的变化特征;土壤剖面水溶态含量受土壤岩性变化较小,受土壤pH影响较大,各土壤剖面水溶态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在靠近地表0~100 cm处变化.本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的迁移转化、土壤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7.
文章以活性氧化镁作为吸附剂进行了降试验,通过pH-3C型酸度计考察了氧化镁投入量、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降效果的影响,并做了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镁降效果的最优化条件为:氧化镁的用量为0.30 g、反应时间为40 min、溶液的pH值为7.0、反应温度为40℃,产率为83.56%。此外与活性氧化铝作为吸附剂的降效果相比,其降效果要明显强于活性氧化铝。  相似文献   
978.
等离子体改性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动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膜污染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对聚偏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进行改性。用流动电位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膜的流动电位并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种类、浓度及pH值的影响,对比改性前后的膜流动电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流动电位绝对值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价态的升高而减小;改性后膜的zeta电位略高于原膜。  相似文献   
979.
常见茶叶氟含量的聚类分析及氟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川  王忺 《环境科技》2008,21(6):24-26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10种茶叶的含总量及水溶性含量。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含总量及浸出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的含量差异较大,受产地,茶叶制作工艺影响呈现类别性。同时可溶性含量除了与含总量正相关,还随比表面积的增大,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浸泡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80.
新型除氟剂竹炭的优选和改性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产地的竹炭进行除研究,分别进行了直接除和改性后除的效果比较。在水浴恒温振荡箱,振荡速度100 r/min,温度30件下,保持固液比0.03,反应1.5 h,处理初始浓度10 mg/L的溶液,浙江丽水的机械竹炭的直接除效果比其它地方的竹炭都好,其对去除率为47.8%。通过该竹炭的直接除工艺参数优化结果可知,pH是影响竹炭除的关键因素,最佳值为4;随着竹炭量的增大,离子的去除率明显上升;离子的初始浓度增大,竹炭的单位吸附量也逐渐上升;反应时间为90 min时,反应逐渐趋于平衡。选用Al2(SO4)3对竹炭进行改性后,浙江丽水的机械竹炭的除率有很大的上升;采用MgSO4改性后各类竹炭除效果均有所下降。采用Fe2(SO4)3改性后,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1.8%,剩余浓度为0.82 mg/L,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