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909篇
基础理论   16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81.
在分析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土地石漠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石漠化内、外动力驱动机制。认为地质构造运动塑造了陡峻而破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由此产生的较大地表切割度和地形坡度,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潜能;古环境演化为喀斯特石漠化提供了广泛分布的碳酸盐物质。温暖潮湿的季风气候为喀斯特地貌的强烈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溶蚀条件,超载的社会经济压力则是导致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最重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982.
云南阳宗海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硫的循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宗海是一季节性含氧湖泊,是云南宜良的水源地。对阳宗海沉积物中铁、锰、硫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阳宗海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铁、锰的循环受到氧化还原边界层和沉积物-水界面的双重控制。湖泊中铁、锰围绕着沉积物-水界面形成循环。有机质降解是这一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在水体含氧性较好时,铁、锰循环导致沉积物表层铁、锰的富集;在水体含氧性较差时,铁、锰由沉积物大量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中,从而导致水体浓度增大。锰的氧化还原循环比铁激烈,铁的循环还受到硫酸盐还原的制约。锰指标不能指示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而输入沉积物中的铁绝大部分都保存于沉积物中,所以铁指标可以很好地来指示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具有良好的示踪价值。  相似文献   
983.
两次金汞齐—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雨水中不同形态汞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冯新斌  洪冰 《环境化学》1998,17(4):388-392
本文建立了两次金汞齐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雨水样品中总汞及活性汞、次活性汞和惰性汞的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5ng.l^-1,回收率为96-105%,精密度RSD≤5.3%,该方法还可用于其它天然水体中汞的形态测定。  相似文献   
984.
NOX 在全球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和地圈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NOX 大气浓度增长对对流层大气O3污染、大气氧化能力和酸沉降及平流层O3消耗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全球NOX 释放源组成、年释放总量和人类活动的贡献 ,并与N2 O的源组成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85.
贵阳市阿哈湖水库中铁、锰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贵阳市郊的阿哈湖水库中铁、锰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阿哈湖夏季水体剖面中存在一跃迁层(10m处),在跃迁层附近,Fe2+的含量出现峰值;DO含量大幅减小;活性锰和总锰的含量在跃迁层上方各剖面中相差不大,在跃迁层至剖面底部,它们的含量均增加,但总锰增长的速度更快,各剖面中活性锰的含量是总锰的10%左右.就氧化还原因素在铁、锰相互作用的过程来看,阿哈湖水体剖面可分为3个不同部分,表层到跃迁层处,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铁、锰相互作用程度很弱;在跃迁层至19m处,Fe2+含量相对跃迁层上方含量大为增加,Fe2+在锰的各形态转化中作用明显,活性锰含量随Fe2+含量快速增加而增加;在19m处到剖面底部25m处,活性锰的含量与19m处相差不大,达到最大值,并保持平衡,Fe2+的还原作用已不是锰的各种形态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86.
西南岩溶山地坡地石漠化分类刍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现行的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程度分级标准过于简单,只能表征坡地的无植被覆盖的石质土地面积比例,不能反映石漠化前后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本文提出的石漠化分类,是土壤流失程度、石漠化程度和地面物质组成类型的叠加分类。这一分类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漠化坡地的现今景观特征和石漠化前后的景观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石漠化成因分析、石漠化治理规划编制和治理措施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7.
选择山西省某地的四个土焦炉、两个热回收焦炉和两个机焦炉开展焦炉顶空气和烟气中颗粒物和SO2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热回收焦炉顶空气中颗粒物和SO2浓度最小,其次是机焦炉,土焦炉顶最高。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顶污染物浓度在出焦和装煤时明显升高。土焦炉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明显高于热回收焦炉和机焦炉;各种炉型烟气中SO2浓度差别较小,排放速率以机焦炉最高;土焦炉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吨焦排放量最高,而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由于环保设备的使用显著降低。生产过程污染物释放显示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的颗粒物和SO2释放主要来源于焦化过程和熄焦过程。由吨焦排放量估计炼焦烟尘和二氧化硫对全国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贡献小于5%,但对山西省的贡献接近15%和30%,控制炼焦污染对当地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8.
采用美国SUN公司的1027型测氡仪测得我国内蒙、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6省共8个城市地下人防工程内的氡浓度,最高值为547.6 Bq/m3,最低值为22.2 Bq/m3。从地质背景、地下水、通风情况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氡浓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主要影响因素为通风情况。  相似文献   
989.
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喀斯特地区二种主要的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为例,对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及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石灰土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大于1.0%,最大值为表层土的7.1%,而三个黄壤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4.6%之间;石灰土剖面中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变化范围仅为-24.1‰~-23.0‰,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δ13C值变幅也较小;而黄壤剖面中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变化范围较大,在-24.5‰~-21.1‰之间,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δ13C值变幅也较大。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中有机质的深度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0.
Si/Al或SiO2 /R2 O3 常常作为表生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 ,硅铝比或硅铝铁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中国南方的红土风化壳 ,是强烈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被认为处于或经历了脱硅富铝化阶段。但是在红土剖面上部常常出现该比值不降反升的现象 ,给运用这一指标指示化学风化强度带来了困难。通过对贵州平坝、新蒲及花溪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化学风化程度的研究 ,以及对中国南方几种不同结晶母岩上发育的红土的化学风化强度指标的对比讨论 ,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指出Fe、Al氧化物的下渗和淋失作用及其硅质的相对富集是引起中国南方红土表层出现Si/Al和SiO2 /R2 O3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