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9月11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举行了处置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习。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闰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十杰担任此次演习总指挥。  相似文献   
2.
金川县境内的沙耳干河坝泥石流沟泥石流活动频繁,暴发频率属于中等。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和危害,进行现场踏勘,开展泥石流的治理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拦砂坝、谷坊坝、单侧防护堤、排导槽和导流堤等工程对泥石流的预防与治理具有显著作用,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相对于单一措施更为有效。在治理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相应的环境问题,对其中影响较大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稻田CO2通量对光强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CO2通量随光强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天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对光强的响应过程可以用直角双曲线方程进行描述.随光强的增加,CO2通量(绝对值)呈增加趋势,当光强大于1 000μmol/(m2·s)时,CO2通量变化比较稳定.早、晚稻间以及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晚稻的光量子利用效率(0.046 5~0.099 9 μmol/μmol)高于早稻(0.0176~0.0541μmol/μmol),并以水稻生长旺盛期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最高.夜间稻田生态系统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5 cm土层温度可以作为反映稻田呼吸速率变化的温度指标.早稻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的变化明显较晚稻生长季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G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 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工业企业的总体数量、产业结构、地区分布、装置规模等都处于较大调整期,加上工业化前期的企业安全基础保障能力投入不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客观因素,使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从"事后管理"转变到"事前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再单一依靠传统的人工监管手段,很难建立起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动态监管体系,事故高发的态势难以根本性好转。目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管理和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创新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和提升监管监察能力,显得尤其紧迫和必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及其浓度,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废水中苯系物、酚类、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并对处理过程中上述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兰炭废水中8种苯系物总质量浓度为111.09 mg/L;14种酚类物质总质量浓度为3350.88 mg/L,其中苯酚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 333.44 mg/L;废水中检测到5种多环芳烃,总质量浓度为1 335.62 mg/L,其中萘质量浓度高达1328.04 m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吲哚在废水中均能检测到,但未检测到喹啉。物化-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对兰炭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其中萃取处理单元对苯系物、酚类物质、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显著;在生化处理阶段,苯系物、酚类、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吲哚、喹啉去除率较高,但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土壤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作物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然而其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尚不清楚.应用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水稻收获后输入土壤的光合同化碳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及其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00 d的培养期内,原有有机碳的平均矿化速率在4.44~17.8μg·(g·d)-1之间,而光合碳(新碳)的矿化速率则在0.15~1.51μg·(g·d)-1之间.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土壤活性碳库(DOC、MBC)的转化产生显著影响,在培养期内,14C-DOC的转化量为1.89~5.32 mg·kg-1,转化速率的变化幅度为0.18~0.34 mg·(kg·d)-1,原有DOC则在61.13~90.65 mg·kg-1,减少幅度为4.10~5.48 mg·(kg·d)-1;14C-MBC和原有MBC的转化量分别为10.92~44.11 mg·kg-1和463.31~1 153.46mg·kg-1,转化速率变化幅度分别为0.80~2.87 mg·(kg·d)-1和41.60~74.46 mg·(kg·d)-1,说明水稻光合碳的输入对MBC的周转要大于DOC的周转.而且,与原有有机碳相比,输入的"新碳"易被微生物矿化分解,100 d的培养期内,有13.5%~20.2%的新碳被矿化分解,而仅2.2%~3.7%的原有有机碳被矿化分解,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维持稻田土壤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尾矿库周边15个取样点的土壤进行取样调查,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的土壤重金属(Cu、Zn、Cd、Pb)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值,各金属污染程度为ZnCuCdPb;采样点土壤中Cu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Pb在采样点GW-3、GW-5、GW-6、GW-7的含量超过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Zn在采样点GW-2、GW-8的含量也超过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Cd在采样点GW-5、GW-7的含量超过GB15618—1995一级标准值;尾矿库四周污染程度依次为:东侧南侧北侧西侧。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和公益性属性为环境保护工作中实施社会治理提供了现实需求和理论基础.本文从社会治理的内涵入手,结合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公益属性分析,探讨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推进社会治理的可行性;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再此基础上,从社会治理制度、参与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以社会治理思路推进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险的检测技术(RBI)是目前化工行业逐渐采用并得到认可的一种新的设备检测技术。在对RBI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RBI的系统思想、实施步骤与应用价值;在工艺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挪威船级社的ORBIT Onshore软件对常减压装置进行了定量RBI分析,识别出装置设备和管道的主要腐蚀损伤模式,确定设备和管道的风险大小分布以及风险检测策略;并根据RBI在化工等行业企业的应用实践对RBI技术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