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十二五"前3年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针对问题依据各地养殖现状核算了各区域耕地粪污承载负荷。据此提出种养结合是区域适宜的粪污治理思路,为地方政府与环境主管部门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点源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初始分配方法,是将基于DEA的线性规划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其适用于评价企业的水环境绩效,并依此进行排污指标初始分配。将非期望产出作为投入指标处理,构造了5输入1输出的规模可变DEA模型,并以南京市280家企业的COD排放指标初始分配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模拟分配结果在公平的基础上,反映了企业的环境效率,效率越高,可得到的COD排放指标也越高,这将对企业治污起到激励作用,分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案例企业进行分组并实行组内参评,基本可以避免部分极值原始数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得到的COD排放指标分配结果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科学划分控制单元是实现流域水环境精准、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为满足新时期中国流域系统治理和“三水”统筹的新要求、新任务,设计建立了一种新的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方法,将中国重点流域划分为3442个断面控制单元和822个流域控制单元。基于控制单元划分成果,进一步构建了包含流域—流域控制单元—断面控制单元—控制断面—水功能区5个层级逐步细化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实际案例分析与论证表明,新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能有效促进流域水环境管理各项措施落地,可进一步推动流域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差异化,并为“三水”统筹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在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结构调整、源头控制、深度治理等工程措施,实现了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持续下降,为总量减排任务完成和全国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减排成绩显著,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排放强度仍位于各行业的前列。"十二五"期间机制纸及纸板和纸浆产量均将保持增长态势,根据《造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造纸行业污染减排空间持续收窄的情况下,要完成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的目标,总量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化空间格局、强化空间管控是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导、落实多规合一、突出用途管制等重大调整。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亟须转型,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调整等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在详细梳理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时期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原有体系:创新水功能区、控制单元的功能定位,突出流域完整性与系统性,初步提出了包含全国—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划的空间分区构想;细化设计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目标指标体系;明确了突出功能用途的生态环境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体系,为下一步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理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是黄河流域关键的生态要素,在黄河立法中明确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问题为导向,在深入分析现有法律法规在解决黄河流域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角度出发,提出生态流量保障、排污口监管、河湖生态缓冲带等关键制度建议,并提出了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进行解读,在梳理当前我国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以及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定位,介绍了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以及目标制定、问题和症结分析、规划任务设计和项目筛选等重点环节,并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总氮、总磷总量控制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总量减排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以COD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为控制指标,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3年,中国COD和氨氮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7.81%和7.11%,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总量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COD和氨氮的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明显缓解,但总氮、总磷等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重点分析了中国总氮、总磷总量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总量控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明晰了中国污水处理设施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建成各类污水处理设施6 124处,总设计处理能力1.66亿t/d,处理污水451.6亿t。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以低于2万t/d为主,平均负荷率为74.4%。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管网配套不合理、进水浓度偏低、负荷率普遍不足、执行排放标准偏低等问题。应从污水处理设施所在区域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主体工艺类型和设计规模,科学配置相关管网设施,有效提高设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的试点实施进展,构建了政策的评估框架,并从政策目标、政策实施机制、政策效益等方面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已获得了正面效益,但在排污指标初始分配、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的初始定价及资金运转等环节还存在缺陷,应进一步加强有偿使用费的收缴、管理,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