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性分析对淮海经济区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研究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5年城市用地TFP均值在[0.933,1.107]之间波动,年均增长1.9%,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贡献,但技术进步贡献大,是主要驱动力。(2)城市用地TFP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能够促进城市用地TFP趋向自身稳态水平,而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对此具有抑制作用;(3)各因素对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不同。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城市空间结构对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外商投资对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其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指出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及改善人地关系,规避外商投资风险与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能提升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碱性农田土壤氨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老化(自然老化、高温老化、冻融循环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对黄土高原碱性农田土壤氨氧化作用的影响,以玉米秸秆粉末和新鲜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对照,在分析不同材料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将其按2%(质量比)与土壤充分混匀,开展为期85 d的室内静态土壤培养实验,研究土壤氨氧化速率、氨氧化细菌数量、无机氮含量和p H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将玉米秸秆400℃热解制成生物炭后,其p H增大4;与新鲜玉米秸秆生物炭相比,老化作用(自然老化、高温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使生物炭的p H分别降低0.30、0.50和0.99,表面羧基数量分别增加0.031、0.236和0.376 mmol·g~(-1),比表面积分别增大3.43、2.19和0.99 m~2·g~(-1)。室内培养实验表明,碱性农田土壤的氨氧化作用主要源自微生物氧化。土壤培养1周以后(稳定期),同一采样时间点,与玉米秸秆粉末和新鲜玉米秸秆生物炭相比,自然老化、高温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均提高了土壤的氨氧化速率(分别介于95.4~138.1、112.6~152.0和137.8~167.8 nmol·g~(-1)·h~(-1))和氨氧化细菌数量(分别介于3.16×10~5~6.65×10~5、3.55×10~5~7.06×10~5和3.35×10~5~8.01×10~5 g~(-1)),促进程度表现为冻融循环老化生物炭高温老化生物炭自然老化生物炭。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处理土壤NH_4~+-N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NO_3~--N和NO_2~--N含量呈增加趋势。该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老化玉米秸秆生物炭还田对碱性农田土壤氨氧化作用的影响,对土壤氮肥生物有效性的提高有指导意义,可为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陆渡镇及浏河镇为例,从镇域尺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机理及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两镇农村居民点减少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面积均具有正向作用,到城镇的距离具有负向作用,3者作用大小具有区域差异,农村工业发展及到公路的距离对不同地区作用方向不同;而粮食产量仅对陆渡镇有负向作用;(2)两镇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发展均具有正向作用,而到公路的距离、基本农田则具有负向作用,4者作用方向及程度排序一致;而除一般因素及到城镇的距离外的其他因素均为特殊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程度与方向具有区域差异性;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应把握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理的空间差异,制定差别化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气(气相)-粒(颗粒相)分配是影响POPs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POPs的气-粒分配特征有助于提高POPs环境归趋预测的准确性,对区域范围内的大气POPs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经典的POPs气-粒分配理论及模型,总结了有关大气中几类典型POPs在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分配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不同种类POPs气-粒分配的一些差异性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大气中新型POPs气-粒分配特征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条斑紫菜中磷和钙的亚细胞分布,并探讨其与条斑紫菜富集砷的关系。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吸收磷、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组分中,平均占总磷含量的53.9%,占总钙含量的61.25%,其次为细胞液。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浓度0.5 mg·L~(-1)),在添加磷浓度为0.1 mg·L~(-1)和1.0 mg·L~(-1)处理组中,条斑紫菜中磷、砷之间呈现协同效应;当添加磷浓度为5.0 mg·L~(-1)和10.0 mg·L~(-1)时,条斑紫菜中磷、砷之间则呈现拮抗作用,砷的富集量分别比照组下降61.37%和72.73%。经添加钙液暴露过的条斑紫菜,当钙暴露浓度为1 000 mg·L~(-1)时其对砷的富集量比对照组减少15.51%。可知,5.0 mg·L~(-1)磷处理条斑紫菜,条斑紫菜对砷的富集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1,2-二氯乙烷,用活性碳吸附,二硫化碳解析,FID检测器分析.方法在0 mg/L~311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采样体积为20 L时,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6 mg/m3,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2.2%,加标回收率为98.4%~101%.  相似文献   
7.
滇池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后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底质及水生生物的监测和分析,评价工程实施后对改善草海水质,减轻内源负荷及对水生态恢复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疏浚工程直接去除了草海污染底泥层,随污染层分别去除TN、TP20 538 t和1 716 t。疏浚后草海水体透明度由0.37 m提高到0.80 m,水体中的TN和TP由疏挖前的8.91 mg/L和1.07 mg/L降低到疏挖后的8.15 mg/L和0.69 mg/L。疏浚后新生界面层促使形成新的水—沉积物的平衡,水质与底质条件改善以及水下光照条件超过沉水植物恢复的需求,是疏浚后水生态呈现恢复趋势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超滤膜法分析了生物预处理+人工湿地工艺系统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进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且以大分子量有机物为主的特点,该工艺对进水中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尤其对常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0.5kD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达80%以上,这使出水中产生致突变物和消毒副产物的机率降低,从而使出水水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一起普通环境污染纠纷,却一波三折。为了从"根"上解决污染,村委会竟然做出这样的决定:烟台中瑞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瑞化工)作为当地的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却屡屡给附近村民造成污  相似文献   
10.
<正>时下,因污染问题所引发的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都在呈上升趋势,环境污染民告官数字也屡被刷新。纠其原因不外两方面,一方面,污染事件大量发生,导致上访激增;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污染企业所在地的一些地方政府(包括监管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