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新疆菜石化企业污水库周边土壤对重金属钴的吸附特征,考察了溶液pH值、钴离子平衡质量浓度、背景电解质浓度、吸附时间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钴吸附量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溶液pH值为1~4时,改变pH值对土壤吸附钴的影响显著;吸附时间在3h左右时钴吸附量趋于稳定;随溶液背景电解质浓度增大,土壤对钴的吸附量呈现先急剧后缓慢的下降趋势;土壤对钴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土壤对钴吸附的热力学过程;在3h内,土壤对钴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土壤吸附钴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有溶液pH值、钴离子平衡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文章分析了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鞍山是冶金工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城市.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环境污染的趋势有所减缓,但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何实现国家及辽宁省对鞍山污染减排计划目标,促进鞍山环境质量尽快好转,已经成为鞍山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应对的实际问题.结合鞍山市环境污染现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并对其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将会对鞍山污染减排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得跨音速风扇转子叶片高、低转速下混合相积冰的影响规律。方法 使用CFX获取风扇叶片空气流场数据,采用FENSAP-ICE获取积冰冰形,通过过冷水滴与冰晶温度、撞击叶片角度等进行混合相积冰高、低转速冰形分析。结果 风扇叶片高、低转速运转时,过冷水滴与冰晶的运动状态变化相对明显。高转速时,流场内的气流为跨音速流动,过冷水滴与冰晶撞击角度相差较大,撞击角度较大的叶根区域更容易收集过冷水滴与冰晶;低转速时,过冷水滴和冰晶与叶片的撞击角度大部分区域低于10°,使过冷水滴与冰晶碰撞到叶片后的捕获难度提升。风扇叶片高、低转速运转时,叶身的温度差异使过冷水滴在低转速下易直接凝结,未凝结的水膜量极少,而冰晶表面未形成水膜,不易被捕获,使得最终的积冰主要为过冷水滴积冰。结论 风扇叶片混合相积冰在高转速时,流道内温度升高更快,水膜不易凝结,冰晶表面易融化,促进了冰晶积冰。  相似文献   
5.
苦草光合作用日变化对水体环境因子及磷质量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态实验系统中通过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和多参数水质监测仪(YSI)监测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水质物理指标的日变化,并同时跟踪测定水体中各形态磷的质量浓度,以研究苦草光合作用日变化对水体物理因子和磷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叶片光合作用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及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叶片表明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同步,呈单峰曲线变化;光系统Ⅱ(PSⅡ)实际量子产量(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叶片表明的光照强度日变化相反,呈单槽型曲线变化。水体中溶解氧(DO)、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的日变化趋势和与苦草光合作用趋势一致,也呈单峰曲线,均在12:00—13:00时达到最高值。水体总磷(TP)与溶解性总磷(DTP)质量浓度在14:00达到最低值(TP 0.015 mg.L-1,DTP 0.010 mg.L-1),在24:00达到最大值(TP 0.031 mg.L-1,DTP 0.025 mg.L-1),溶解性活性磷(SRP)质量浓度在6:00—18:00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且无明显波动(0.38~2.46μg.L-1),在24:00达到最大值(9.62μg.L-1)。水体各形态磷的质量浓度变化呈白天降低、夜间升高趋势,水体中各形态磷的质量浓度变化与苦草光合作用日变化趋势相反。实验结果表明,苦草光合作用引起的水体中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影响了沉积物磷释放的动态平衡过程,从而引起水体磷质量浓度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6.
南四湖内源氮磷释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和Peeper间隙水采集器分别于2011年8月获取南四湖不同湖区原位柱状沉积物和间隙水,通过原柱样静态释放实验及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对其氮磷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不同湖区夏季氮磷界面交换速率差异显著,静态释放实验沉积物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1~10.3 mg·m-2· d-1和0.3~2.7mg·m-2· d-1,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南阳湖明显大于其他各湖区,这与其距离济宁市区较近,沉积物受污染较重有关.Peeper法与离心法分别获取不同湖区间隙水,利用分子扩散模型计算出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69~4.51 mg·m--2·d-1、0.24 ~0.66 mg·m-2·d-1和2.54~4.16 mg·m-2·d-1、0.04~0.51 mg·m-2·d-1,同一采样点,Peeper法计算出释放速率比传统离心法高出约20%.通过静态释放实验获得的NH4+-N和PO43--P释放速率(R)在空间分布上与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计算出的结果相一致,但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将其进行比较,氮和磷的R/F值分别为0.84 ~2.64和2.03 ~13.79,表明原柱样静态模拟实验进行内源释放速率估算时,可能比分子扩散模型法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了生态省建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黑龙江生态环境分区给出了恢复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省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情况,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计算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并分析各污染物的各类型污染源贡献率、各支流贡献率、内源和外源比值等情况。结果表明:在各种降水情景下,入湖的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总氮氨氮总磷;各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总氮)入湖量贡献率均是羊昌河最大、麦包河最小,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46.33%~76.6%和0.4%~0.6%;入湖主要污染物(COD、总氮、总磷)主要以外源为主,氨氮则以内源污染为主;研究为红枫湖水环境质量改善、治理方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位于山东中南部的云蒙湖前置库系统进行了全年跟踪监测,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的数据反映了具体研究概况,原位监测前置库系统沉淀区、浅水生态净化区和深水生态净化区对水体氮磷及藻类的去除率,反映了复合前置库技术对水体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前置库系统全年对水体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及藻类密度在流经前置库各系统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前置库系统对水体总磷(TP),溶解性活性磷(SRP),颗粒态磷(PP),总氮(TN),硝态氮(NO3--N),氨氮(NH3+-N),藻类的净化率平均分别为47.83%,56.92%,46.94%,34.73%,33.40%,55.71%,34.41%。各净化区对水体氮磷及藻类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相对其他区域前置库浅水生态净化区对水体净化效率较高。PP 的含量在深水生态净化区由于水体的风浪扰动等作用呈上升趋势。植物生长将氮磷富集于体内是对水体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SMT法测定沉积物标准样品有机磷形态分析方法探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分级提取没有统一的方法,不同的提取方法分析沉积物中的磷形态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SMT法因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磷形态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连续提取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有机磷(OP)提取步骤比较繁琐,中间转移过程较多,分析人员人为操作等因素都会导致实验出现较大误差,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还存在另外一种改进的OP提取方法。为了验证改进法是否具有合理可行性,以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GSD-9和GSD-12为标样,同时以野外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为实际样品,采用标准SMT法和改进法重复测定(n=30)沉积物中OP含量。结果表明:标准SMT法提取沉积物标准样品GSD-9和GSD-12测得的OP含量分别占其总磷(TP)含量的9.33%和23.03%;改进法测得的OP含量分别占其TP含量的10.44%和23.13%,两种OP提取方法测得结果有着极高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改进的OP提取方法具有可行性,对于沉积物OP分析提取方法的合理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