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18篇 |
综合类 | 58篇 |
污染及防治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管控单元的划定是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存在的技术难点和认知差异,提出了"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划定的技术流程和技术要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阐明了环境管控单元划定的具体方法。最后划定济南市环境管控单元254个,其中高精度工作片区内237个,中精度工作片区内11个,低精度工作片区内6个。济南市环境管控单元类型以优先保护类为主,共191个,占济南市总面积的86.9%;其次都为重点管控类,共63个,占济南市总面积的13.1%。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针对金属电化学腐蚀中腐蚀电流检测,设计一种高精度I-V转换的微电流检测电路,突破宽范围微弱电流高精度检测技术。方法 通过分析电路的稳定性,针对100 pA~10 mA的微弱腐蚀电流采集,采用法安级偏置运放实现I-V转换,设计基于ADG708电子开关的8档自动调节电路,并通过24位ADC实现高精度模数转换。针对微弱电流采集中信号易受噪声的影响,设计自适应滤波器用于信号滤波处理。结果 通过MATLAB仿真自适应滤波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采集i(k)=2sin(2πk)电流时,误差从0.29 mA(1σ)降低到0.003 9 mA(1σ)。通过电流源校准测试系统精度,在100 pA时误差最大,为4.7%;在10 mA时误差最小,为0.049%。当电流值低于100 nA时,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100 nA以上时,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1%以内。结论 在微弱电流采样中引入自适应滤波器后,系统的采样精度显著提高,突破了宽范围的腐蚀电流采集技术,实现了微弱电流检测。可以将腐蚀电流应用在金属腐蚀速率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解决大气环境试验站的气象数据报表存在数据缺失、数据超过边界、数据内部不一致、数据时间不一致等问题,采用数据质量审核技术找出缺失、可疑或错误的数据,对科研人员进行警示,使其能够追根溯源,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方法 参照相关规程和标准,建立环境因素数据质量审核算法和审核流程,并使用计算机语言编程固化流程和算法,利用多线程算法对数据进行扫描,实现大批量气象数据的并行审核。结果 利用Python语言设计了环境因素质量控制软件,通过该软件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合理、有效,能够快速、准确地标注气象数据报表中存在质量问题的数据。利用软件统计了存在问题数据的数量和正确率。结论 通过加载数据测试,证明了环境因素数据质量审核方法和审核流程合理有效,利用设计的审核软件实现了气象数据报表快速审核,提高了审核效率,减少了科研人员的劳动强度,为进一步填补、修正和利用数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大气环境红线内涵及划定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一项重大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启动了24个城市的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划定环境红线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本文结合福州、宜昌、平潭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实践,首次提出了大气环境红线的技术框架,将大气环境红线划分为源头布局敏感区、污染易聚集区及敏感的环境受体三类,并创新性建立了大气环境红线划定技术方法,初步构建了适用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空间规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提出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作出全面部署[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生态文明基础体制,要求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为新时期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我国生态环境具有结构复杂性、功能多样性、区域差异性等特点,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对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10.
环保大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空间化、促使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举措。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我国环境规划制度中的一项尝试,实现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转向前端控制的基础性、空间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本文在分析GIS在环境规划领域的技术优势基础上,提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境(生态)功能区划、要素空间管控、环境风险防控、产业布局调控五大技术需求。总结GIS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的五大技术应用:空间基础数据处理与评价模型应用、标准化制图与空间信息表达、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专业软件数据转换、衔接\"多规合一\"平台等。最后,提出GIS支持下的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等功能模块开发、城环总规信息系统上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块开发以及环境详细规划控制图则编制方法等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