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畜产品和生命支持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但人们常关注产品提供功能而忽视生命支持功能。研究采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2005年为基准年,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等多种方法对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经济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草地面积为6.67×1010 m2,提供产品、固碳、保持土壤、净化环境等8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216.28×108元,单位面积价值为3.32元/(m2·a)。其中,提供产品的价值量最大,占总价值的31.3%,其次是固碳和营养物质保持功能的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6.8%、22.2%。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除了具有重要的产品提供功能外,固碳、营养物质保持等生命支持功能的巨大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平衡兼顾草地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有助于促进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分析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现状及变化特征,有助于准确了解流域生态系统状况与趋势,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相对生物量密度与相对植被覆盖度指数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粮食生产)评估模型,评估2000—2015年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及服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流域森林、灌丛以及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显著,56.56%的森林、45.65%的灌丛以及19.26%的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②研究期间,长江流域粮食生产、洪水调蓄、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粮食生产能力增加13.7%,洪水调蓄功能提升10.1%,土壤保持服务提高19.5%,防风固沙总量增加30.0%.③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不高,处于低与差质量等级的生态系统面积比例在25%~35%之间;受不同类型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均存在局部退化现象.研究显示,在生态质量与服务评估的基础上,分区域、分类型实施不同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途径,是今后长江流域加强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郑华  张志杰 《环境科学》1981,(1):58-61,18
灯泡或荧光灯的灯丝,系由钨丝绕于钼丝上,在氢气气氛下,高温定型以后,再用混合酸(硝酸和硫酸)将钼蕊丝溶去制成。 在溶丝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废气。 北京灯泡厂灯丝车间溶丝工序,每天用酸约50公斤,溶制灯丝七、八万条。生产操作时,由于采用混合酸溶丝,反应剧烈,反应时间长,氮氧化物排放量大,高峰浓度达10000毫克/立方米以上。严重影响厂内外环境,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4.
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4,他引:4  
水库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排放源.探讨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精确估算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水利工程与水电开发过程中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本文阐述r水库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总结了水库温室气体的3个排放途径:水库自然排放、水轮机和溢洪道、大坝下游河流,从水库特征、气候、水体pH值、水库中植被状况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的产生根源,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产品及生存环境两方面的多种服务,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前提。基于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传输与利用等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质量依赖性、空间异质性、空间尺度关联性、权衡与协同和多尺度传输等方面。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启示:提高生态系统质量;辨识和保护高保护价值区域;维护生态系统服务过程的完整性;协调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权衡多尺度利益相关者。关于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基本特征及管理应用的综述,可为有效管理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总氮排放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肇慰  郑华 《环境科学》2021,42(12):5768-5776
水环境污染是长江流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预测污染物排放特征可为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本研究综合采用灰色理论预测模型、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CLUE-S)模型以及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预测2025年长江流域非点源以及点源总氮排放趋势.结果表明:①非点源总氮排放呈减少趋势,2015~2025年区域非点源总氮排放量减少23.96%,中下游农业区总氮排放骤减,而上游局部地区呈增加趋势;②点源总氮排放总体呈现增加趋势,2015~2025年区域点源总氮排放量增加1.79%,主要是由于城镇废水排放的增加以及中下游沿江城市群生活污水排放显著增加,而中下游丘陵地区点源总氮排放呈现减少趋势;③长江流域总氮排放量呈现减少趋势,2015~2025年减少2.67%,但仍有37.64%区域呈现总氮排放增加的趋势.长江流域未来应加强对上游面源污染治理以及中下游工业、城镇废水排放的管控.采用多模型结合的手段可以精细揭示了长江流域总氮排放空间格局及未来趋势,可为明确流域总氮排放控制目标提供科学基础,也可为实现高效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在统一量纲下,实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可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根据雅砻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价了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结果表明: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直接环境效益包括水产养殖、旅游、调蓄洪水和调节小气候,价值为7.52×108元/a;能源替代的间接环境效益为36.50×108元/a;生态环境成本包括水库蓄水后淹没土地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移民搬迁及环境保护费用等,其总成本为3.72×108元/a。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尚未成熟,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本研究的初步探索可为综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亚热带典型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国勇  吴金水  苏以荣  郑华  李昆 《环境科学》2009,30(7):2047-2052
以我国亚热带四类典型景观单元表层土壤为对象,对比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密度特征.结果表明,四类景观单元SOC含量加权平均值差异明显,以平原湖区加权平均值最高(25.10 g·kg-1),其次为喀斯特低山(20.84 g·kg-1)和红壤低山(17.75 g·kg-1),红壤丘陵平均值最低(12.07 g·kg-1).四类景观单元SOC含量变异系数在24.06%~43.76%之间,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平原湖区景观SOC含量主要分布区高于20 g·kg-1,其它三类景观单元主要分布区则相反.四类景观单元SOC密度加权平均值大小顺序与SOC含量高低极为一致,其顺序为平原湖区(6.12 kg·m-2)> 喀斯特低山(4.30 kg·m-2)> 红壤低山(4.25 kg·m-2)> 红壤丘陵(3.04 kg·m-2).研究结果揭示成土母质、耕作强度、地形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比例是SOC含量景观变异的主要原因,亚热带地区典型景观单元土壤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碳库.  相似文献   
10.
长江防护林——樟树林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是森林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影响降雨从林冠到土壤的转移以及水土流失的变化,具有突出的生态水文意义。通过对樟树林下穿透雨和树干流的定位监测,旨在揭示林冠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功能受到降雨量的影响,穿透雨、树干流和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WTBX〗P〖WTBZ〗<005);穿透雨率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而截留率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小,并且两者在高的雨量下逐渐趋于稳定,但是树干流率随着降雨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同时,降雨强度也影响林冠的水文效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截留率下降。在整个测定期间,樟树林穿透雨率为685%,截留率为292%,而树干流率为23%。在不同雨量和雨强级间,樟树林冠对降雨再分配存在着差异,而且林内雨的组成比例(〖WTBX〗SF/TF〖WTBZ〗)也受到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樟树林下水分输入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穿透雨率在不同位置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且穿透雨的空间变化率,即穿透雨率的变异系数(CV)随着降雨量或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