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方面的研究动态,概述了N、P的去除效率、机理及人工湿地的设计过程,同时展示了此技术在我国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阐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开展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研究的一些设想。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研究包括人工湿地基质构建、植物群落构建和人工湿地构造与工程参数三个方面。目前,由于在污染物净化机理、系统水力学和污染物降解动力学等方面认识不足,制约了人工湿地工艺设计水平的提高,因此,深入研究污染物净化机理、开展人工湿地基质与植物筛选与组合研究、创建适合植物生长的人工生境、优化水力学模型和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将有利于提高人工湿地工艺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
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工作研究了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废水浓度COD在(900—1450)mg/L时,经过单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COD,NH3-N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82%,95%和98%,几种典型杂环化合物的去除率达64%。同样条件下经过两级回流(系统出水以1:1的出水回流比回流至第一级反应床前后再进入两级反应床处理)矿化垃圾反应床处理,相应的COD,NH3-N、挥发酚和几种典型杂环化合物的去除率分别上升到92%,96%,99%,74%以上。整个过程中无需曝气,没有污泥排出。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及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表面活性剂和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采用最优加药量的各种加药方案进行了从污泥性质到脱水行为的一系列横向比较。污泥性质的比较依据为絮体颗粒的宏观(目测)和微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变化以及在结合水含量(DSC法测)方面的变化。脱水行为的比较依据为过滤脱水速率(比阻)、离心脱水速率(1800rpm-2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脱水程度(4800rpm~45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及脱水清液的性质(目测及测定SS、COD、TP)。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表面活性剂与Fe^3 和CaO联用外,投加表面活性剂或酸处理对提高污泥脱水速率的意义不大,但却能有效提高污泥的机械脱水程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是:分散作用使污泥絮体结构分散解体,释放出原絮体内部的结合水;增溶作用可溶解有高度水合作用的ECP。酸处理的作用机理是:H^ 与污泥的结合,改变了污泥的表面电荷特性,促进了污泥絮体间进一步的絮凝;使ECP水解,降低了絮体对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除磷技术发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控制出水中磷的浓度尤其重要。污水除磷方法有生物除磷、化学除磷及生态除磷,也可将各种方法组合使用,如生物一化学除磷、生物一生态除磷等,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除磷方法。 相似文献
8.
VOCs恶臭污染物质的污染状况和一般处理方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VOCs恶臭污染物质是一些既有异味且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气态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VOCs恶臭物质来源于生活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等。其中,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具有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今后治理VOCs恶臭污染物质的清洁型生物方法。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