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2篇
综合类   40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5年   19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践行环境(E)、社会(S)和治理(G)理念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现代绿色治理的关键手段。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ESG政策的发展脉络,将ESG在我国的发展分为萌芽起步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和深化提升阶段三个阶段。通过深入剖析我国ESG体系现存的若干问题,提出加大推广和实践ESG理念的力度和深度、分批分阶段有序推进ESG信息披露标准制定、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标准、强化对ESG投资的指引和规范,以及加快建设健全的ESG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定价是国际上广泛使用并十分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探讨我国引入碳税政策的可行性,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及平衡碳税和碳市场。本文基于协同视角整理及评述了国内外碳税和碳市场研究的历史研究和主要结论,多维度论述混合政策对解决单一政策的价格波动性和减排不确定性的有效性,阐述了碳税和碳市场混合政策的环境和经济效应,并从调控范围和价格协调等方面探究协同机制设计方案和实现路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减排政策提供储备和参考,助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推进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识别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界定过窄,资源利用主导思维干扰了野生动物保护,缺乏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安全的足够重视。(2)由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市场长期混乱,甚至成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洗白工具\"。(3)社会公众群体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淡薄,全民参与和监督举报机制不健全。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平等、文明、和谐相处,建议:(1)树立尊重野生动物物种生存权、人与野生动物文明和谐相处的理念,摒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观,重构人与野生动物平等共存关系。(2)清晰界定野生动物法律定义,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围绕捕猎、繁育、运输、储存、转让、食用等环节,全面、科学、精准地构建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3)立足于全面保护野生动物,严格禁止滥食滥用野生动物和过度商业化利用,实行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特许制度,并大幅提高标准严格控制交易和利用,建立职责清晰的执法监管和惩治体系。(4)建立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参与和司法治理体系,实施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猎杀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引导公众建立爱护保护野生动物、不食不用野生动物的文明行为,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野生动物的文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柴婧  田雪 《环境教育》2022,(7):40-43
<正>唯有不断加强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保障,不断创新实践,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代化,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中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农村污水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城市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是美丽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呈现。面对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整体部署及美丽城市建设现实需求,本文明确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的工作背景及重大意义,评估我国美丽城市建设的进展、成效,分析识别当前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从重点任务、工作机制、政策支撑、带动示范等层面提出开展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的思路与任务建议,为推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排污许可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并证明行之有效的点源管理制度。\"十三五\"以来,我国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管理体系进入快速高效构建期。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后小康社会\"时期,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与实施也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在充分研究目前排污许可制度改革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经验,提出\"后小康\"时期排污许可制改革的路线图。围绕环境质量改善,通过\"后小康\"时期排污许可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使得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更加完善、内容规范细致,让排污许可制真正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为确保\"十九大\"提出的\"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重庆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编制案例,介绍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应用,包括本地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污染物来源解析、污染物排放形势预测与减排潜力分析以及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等。本地化污染源排放清单是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的基础,针对现有污染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方案是达标规划的核心内容。分析不同区域的污染物组分浓度特征、污染源贡献以及未来污染排放形势预测,有助于识别出制约未来空气质量达标的关键因素及污染源。基于污染源减排潜力和污染传输矩阵制定的污染源减排方案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应用空气质量模型估算大气环境容量可为规划目标可达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治理体系正在不断趋于完善,而有效的污染源环境监管体系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从污染源环境监管体制、政策制度、实施运行机制以及监管能力保障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染源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主要改革举措和总体进展,分析了深化改革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和挑战。立足于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系统性、集成性,切实提高污染源环境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和透明性,本文初步提出了污染源环境监管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框架,并针对当前污染源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从运行机制模式、监管保障体系、守法引导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是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中央文件对环境经济政策建设提出了新形势需求,环境财政、环境价格、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政策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但是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需要积极推进环保投融资、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运用,为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长效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