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基于无锡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无锡市13 a间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特征,并构建了建设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无锡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尝试验证库兹涅茨曲线在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存在性。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总量在1996—2008年间迅速增长,绝对增长量44 032.97 hm2,且除了农村居民点逐渐下降以外,其余地类均呈逐年增长态势,无锡市1996—2008年间的碳排放基本上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绝对增长量1 936.38×104 t;②建设用地总量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建设用地扩张至拐点后,碳排放强度则逐渐下降,且拐点位于建设用地比例1.91%附近,但是目前仅仅刚开始出现拐点的迹象,表明目前无锡市建设用地扩张还未完全达到集约及精明增长的标准,建设用地扩张对碳排放而言仍然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的提高,碳排放强度会逐渐进入下降的阶段;③城市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为三次曲线关系,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线性关系,其他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则存在一种不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建设用地地类组成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形态的库兹涅茨曲线,由于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其比例的提高亦会促使库兹涅茨曲线更加陡峭,并延缓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机理、过程和效应,有助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文章从3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①研究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②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相关理论、集约利用评价、集约利用驱动机制、集约利用效应、集约利用途径;③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多尺度、多层次、时间序列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应加强基础理论、机理、过程和效应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计量分析、空间分析和动态模型应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COD、SO_2及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空间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针对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常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来衡量区域空间自相关程度.利用江苏省1990~2006年13个省辖市COD、SO2和TSP排放量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环境污染排放区域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COD和TSP排放总量分别从1990年的596 353 t和1 101 404 t显著下降到2006年的291 762 t和704 734 t,SO2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江苏省COD、SO2和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正在发生着变化,到2006年COD、SO2和TSP排放的Global Moran’s I分别达到0.465 7、0.214 2和0.510 1,呈现较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趋势,空间上的集聚分布格局业已形成,且COD排放先于SO2和TSP排放在空间呈现集聚格局,空间集聚的程度也较大;苏南与苏北的污染排放格局差异较大,苏南COD、SO2和TSP排放的Global Moran’s I值至2006年分别增加到0.499 7、0.320 2和0.298 3,集聚格局明显,而苏北COD、SO2...  相似文献   
4.
运用重心模型,采用1996~2006年江苏省经济和环境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COD、SO 2和TSP排放重心坐标,揭示江苏省经济重心和环境污染排放重心变化轨迹及演变规律,以期为江苏省环境宏观战略决策及生态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经济重心总体上向东南方向偏移,GDP重心偏移距离为14.81 km,工业产值重心偏移距离为12.84 km;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偏移程度大于东西方向的偏移程度。环境污染排放重心也向东南方向偏移,COD和TSP排放重心轨迹呈现较大变化,SO2排放重心轨迹变动较小;COD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79.26 km,SO2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15.73 km,TSP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42.24 km;各污染排放重心轨迹在不同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COD、SO2和TSP排放重心相对于经济重心偏向于西北方向,且COD排放重心近年来明显趋向于工业产值重心;COD排放重心和TSP排放重心与经济重心存在着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近10 a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成果作了综述。气候变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干预气候变化过程中涉及经济过程的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适应措施的成本和收益、国际合作机制和涉及代际公平的折现率选取。 在研究方法上,对得到广泛运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碳税机制作了详细的评述。在应用层面上,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气候变化经济评估系统建立和碳税征收方面都有成功的应用,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我国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来说,比较适合在发达省份以市域或省域为单位开展成本收益评估,发展中省份则应将更多关注放在评估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此外,我国也应关注在欧盟地区实施较为成功的碳税政策,虽然目前在中国开征碳税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对碳税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税率选取及立法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以太湖15个入湖河流之一的社渎港为研究对象,利用社渎港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社渎港流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诊断,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工业污染总体上得到了较好控制,其中屺亭街道的工业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城乡生活污染对COD和氨氮入河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6.59%和60.55%,农业面源污染对TN和TP入河量的贡献率突出,分别为64.05%和76.50%;研究区产业结构与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参照标准)的Hamming贴近度从2001年的0.83下降到2007年的0.77,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不合理程度逐渐加剧;研究区第一产业对TN和TP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对氨氮和COD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减轻研究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应为降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及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现有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主要采用指数法、位序得分法和专家打分排序,主观因素影响过大。TOPSIS法是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决策问题中的各指标最优解和最劣解,计算比较对象贴近最优解和远离最劣解的程度,给出比较对象的优劣排序,作为决策判据,此方法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首先阐述加权TOPSIS法,其次依据旅游资源的属性,构建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为例,进行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旅游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苏州、杭州的旅游资源竞争实力最强,泰州、南通实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基于“反规划”视角的乡村旅游规划新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反规划"思想,针对传统规划方法给乡村旅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强调"反规划"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与传统规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探析了"反规划"思想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建立乡村旅游"反规划"发展模式为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对农业用地流转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划分为三种类型:政府引导型、集体推动型和农户主导型。进而结合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农业土地非耕地化流转的驱动力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对于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政府引导的农业土地流转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集体推动的流转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农户主导的农业土地流转促使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最后以模型运行结果为依据,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持耕地总量平衡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点与难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建设、加强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基本手段。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际,对上轮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上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新一轮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简要介绍了规划修编的背景,并对本轮规划修编的网上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回顾和分析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本轮规划修编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强部门协调、促进节约集约、合理增加弹性、提高公众参与等为理念,并就本轮规划的重点与难点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