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域旅游是"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本文尝试构建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中国31个省区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了影响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发现:(1)2001—2015年各省区旅游产业和区域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二者阶段间及内部发展存在差异。旅游产业发展西部增速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省际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并趋于均衡发展;区域发展速度整体低于旅游产业发展,省际差异呈扩大趋势,空间格局呈现"东-中-西"梯度分布。(2)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态势,省际差异逐步缩小,总体从失调范围进入协调范围,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进入初级协调阶段。(3)耦合协调空间格局呈现全局正自相关特征,但波动变化明显,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局部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明显,HH和LL区域处于持续集聚阶段,空间范围逐步扩大,HH区域重心逐渐向长三角、珠三角转移,LL区域趋于由西南向西北地区集中;HL和LH区域处于持续离散阶段,空间异质性明显,且范围逐步缩小。(4)影响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驱动力作用强度按市场带动、投资拉动、环境倒逼和经济驱动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0—2017年相关数据构建绿色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SWOT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对烟台市进行绿色发展条件分析和绿色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发展条件方面,烟台市的绿色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在发展水平方面,2010—2017年烟台市总体绿色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但地区差异性较为显著。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开发新能源。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科学》2017,(6):26-30
文章通过介绍美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的法律法规、标准指南以及管道与事故处置管理部门的职责,针对我国管道安全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龙口市污水灌溉区农田重金属来源、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0,自引:17,他引:13  
采集龙口市污水灌溉区农田土壤,分析测定土壤pH和重金属含量,以采集的70个土壤样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元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研究区重金属的来源;采用地统计理论与GIS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做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9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重金属Cd的均值是当地背景值的3.06倍,富集情况最为明显;指数法进行的污染评价显示Cu、Cd和Pb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7.06、6.10和5.54,三者均属重度污染;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u、Zn和Pb、Cd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污水灌溉是它们的共同污染因素,前两者为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与长时间的累积作用,而北部煤矿开采和煤矸石的堆积产生的污染以及电镀、机械制造等工业污染是后两者的污染来源;Co、Cr、Mn、Ni和As主要是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据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研究区70个样点,有13个是中污染程度,23个属于轻污染,28个是警戒程度,6个样点处在安全范围内;从空间分布上看,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黄水河下游的诸由观镇和徐福镇,说明污水灌溉给当地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占流域城市总量半数以上,是流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地区。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科学评估流域内部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绩效,识别发展短板和重点难点,对于提升流域发展活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41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工业绿色转型绩效指数,利用SBM-Undesirable和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从发展态势和转型幅度两方面对2013—2019年工业绿色转型情况进行定量测度,分析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绿色转型差异,并进一步对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绩效类型划分。研究发现:(1)当前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态势远未达到有效水平,规模化集聚发展是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从城市类型看成熟型和油气型城市发展态势较好,Moran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工业绿色发展态势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依存关系,局部空间集聚的特征较为明显。(2)2013年以来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幅度较大,技术进步是推动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从城市类型看衰退型和油气类城市转型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城市,M...  相似文献   
6.
基于RS与GIS的毕节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滑坡危害最重的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地层岩性、降水量、土地利用、坡度等9个滑坡孕险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该研究区进行了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通过与研究区的历史滑坡灾害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说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用于对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沉积岩芯10种金属元素全量与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和赋存形态的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重金属累积和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在表层沉积物中的潜在生态风险.20世纪70年代之前,沉积岩芯中金属元素含量均较为稳定;70年代沉积物中Al、Fe、K和Cr含量呈明显的峰值,与流域降水量增加及围湖造田和毁林开荒等导致的细颗粒表土侵蚀输入有关;9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土壤侵蚀强度降低,Al、Fe、K和Cr等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As、Cd、Cu、Pb和Zn含量逐渐升高或较为稳定.富集系数结果表明,沉积岩芯中Cd、Pb和Zn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其中Cd污染最重,污染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以来保持在中等污染水平.表层沉积物中,Cd在西北部湖区含量较高,其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趋势不明显;Cd、Pb和Zn的有效态质量分数平均分别为95%、63%和48%,其中Cd以酸可提取态为主,Pb和Zn主要赋存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其余重金属有效态质量分数平均值小于27%.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结果均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b和Zn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水平,Cd平均为中度污染水平,但在西北部湖区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基于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分别估算的表层沉积物中人为源Cd、Pb和Zn的含量较为接近(P>0.05),说明人为输入的重金属在沉积物中主要赋存于有效态中.综合沉积物质量基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及重金属赋存形态,表层沉积物中Cd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表现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2020年初疫情管控对山东省空气质量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一次自然冲击及由此导致的大气污染状况变化,研究了空气质量对污染物减排及气象因素的响应关系.通过对疫情管控前(1月15~23日)和疫情控制关键期(1月24日~2月7日)这2个阶段空气质量对比分析发现,疫情期间山东省除O3浓度上升外,PM10、PM2.5、NO2、SO2及CO浓度分别降低72.6 μg·m-3、47.4 μg·m-3、25.6 μg·m-3、3.0 μg·m-3和0.5 mg·m-3;降幅分别为45.86%、41.24%、58.00%、17.71%和31.40%;RAMS-CMAQ模拟显示,疫情期气象扩散条件改善导致的PM10、PM2.5、NO2、SO2和CO浓度改善幅度为26.04%、33.03%、28.35%、43.27%和23.29%,人为减排造成的各污染物浓度降低幅度为19.82%、8.21%、29.65%、-25.56%和8.12%.疫情期间O3浓度上升20.51%,气象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分别占10.47%和10.04%.结果表明一次污染物对减排响应更敏感,二次污染物对减排响应有一定时滞性且受气象因素影响更显著,臭氧浓度对污染物减排线性响应关系不明显,总体呈负相关,说明臭氧的控制需探索科学的污染物减排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前微塑料污染已经造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中海洋环境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入海河流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重要通道,海洋的陆源物质大多经河流迁移入海,因此入海河流的水质状况及污染物输送量成为陆地对海洋影响的中心问题.该研究通过系统调研,综述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有关入海河流的微塑料入海通量与丰度的内容与方法研究;据最近研究估计,陆源的微塑料通量占海洋环境塑料碎片总量的64%~90%,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运输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和大塑料)总量为0.41×106~4×106 t,但全球模型是否适用于特定流域仍需校正和检验;从方法学角度而言,对微塑料丰度数据的采集是研究河流微塑料入海通量的基本前提,并且目前缺乏统一的监测和分析等研究方法,使得不同河流之间通量难以直观对比,加之实测数据不足,导致入海河流中微塑料的陆源分析及定量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将微塑料运输量与河流流量高度耦合的数据优化方式,以基于水动力模型阐明微塑料在河流入海过程中的迁移及转化机制.此外,应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广泛密切的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研究体系,不断完善全球微塑料研究的基础数据库信息,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微塑料污染.   相似文献   
10.
公共资源与最优产权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资源是指在产权界定过程中,资源所有者被迫放弃或者没有进行产权界定的资源部分,而产权界定本质上是划分公共资源归属权的过程。根据组织对公共资源控制权的性质,将其分为两类——组织间公共资源和组织内公共资源,并据此将产权界定、生产和交易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通过分析,认为随着公共资源范围的变化,不同产权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系列,即从资源非稀缺条件下的纯公共产权到资源全为废弃物的纯公共产权系列;不可交易的所有权是产权系列中的特殊形式,私人产权和俱乐部产权是这一系列中的过渡形式;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均衡博弈结构决定最优产权的具体选择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