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地科学界和生态学界曾提出:"无论将土地作为生产性利用还是非生产性利用,都会形成一种干扰,使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降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尝试性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影响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而且对中国、亚洲的自然环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影响。高原隆升首先引起了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巨大变化,气候变化进而又影响局地甚至远离高原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演化,文章就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陶俊唐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1)
本文从我国实施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和以强化环境管理为中心的方针出发,阐述了当代环境管理的内涵以及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来完善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以实现既发展社会经济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滇西北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区,承担着中国乃至周边国家的生态屏障功能.基于1995-2013年统计数据,定量评价了该地区产业结构演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主体功能区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滇西北各州市产业结构演进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当全国经济进入“三产化”时代时,滇西北地区却出现了独特的“逆三产化”的现象.近十年来,滇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属于中等,总体上是上升的,说明其产业结构变化加大了该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压力. 相似文献
7.
8.
9.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往往着眼于一定的生态环境视角.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往往反映出不同的生态环境特性,代表不同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体现明显的生态差异性.通过对土地三级分类体系下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具有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行了模糊赋值,评价了新疆各地(州)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二级类生态环境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