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篇 |
环保管理 | 74篇 |
综合类 | 50篇 |
基础理论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皇岛市水环境现状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地区原始自然环境优越,多年来,不正当的人为活动、环境恶化趋势明显,也直接干扰与影响着水的良性循环。现状水环境:河流基流渐小,并季节性断流,坑塘减少,湿地萎缩水土流失,洪径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承压水无序开采,污净比失衡,河流承栽力降低。地下水垂直污染面扩大,点、面、垃圾污染源趋重。联通青一洋、石一起,实施水资源再分配。优化配置城乡用水。重视地下水源地建设,联合调度地表、地下水源。谨慎开发承压水。植树造林、涵养水分。注重防风林带建设,改善田间小气候。严控地下水采量,防止土壤旱化。搞好坑塘建设,解决乡镇污水出路与净化。保护湿地,促进水的良性循环。深度处理废污水.使之资源化。从源头抓好城市三大水源地污染源.察勘储备新地下水源地。改良恢复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任何其他资源都无法取代的、有限的资源.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秦皇岛市人均水资源量为597 吨/年,是全国平均值的1/4左右,属于缺水城市.在可供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水资源需求量又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水资源的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为特征的水危机将会不断加剧.面对水资源短缺危机,节水成为秦皇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并依据企业的排污申报数据,对秦皇岛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VOC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的支柱产业玻璃制造所排放的VOC量最高,同时在秦皇岛的三区四县中,海港区的排放量最大,抚宁县次之,同时结果还证明,在秦皇岛的经济结构中,产值大的企业VOC排放量也同样较高,产值与VOC排放量之间呈现出了正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秦皇岛市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秦皇岛市具有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根据秦皇岛市生物能源资源条件,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应该是:畜禽粪便沼气商业化开发;农林废弃物、餐饮垃圾和城乡居民生活垃圾能源化开发;能源林、能源作物种植与生物柴油冶炼产业化发展。并通过政府对生物能源产业的组织、规划与引导,建立生物质能源资源管理制度与流通机制和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制定扶持政策等措施,促进生物能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连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46-49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方法,计算了秦皇岛市工业行业2005-201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秦皇岛市工业效益偏低,重工业比例偏大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碳排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链,改善能源结构等是秦皇岛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生态健康受赤潮、低氧灾害威胁较大.浮游植物在赤潮、低氧发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探究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保护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滦河口-北戴河海域于2019年11月(秋季)和2020年8月(夏季)开展2个航次调查环境因子和网采浮游植物,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特征,采用聚类分析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时空格局,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34属69种,其中以硅藻为主,甲藻和金藻较少.夏季优势种主要为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秋季优势种包括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中华齿状藻(Odontella chinensis)等.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309.94×104 cells·m-3)明显高于秋季(14.15×104 cells·m-3),但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60和0.66)均低于秋季(分别为3.54和0.95).聚类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在夏、秋季之间以及夏季在北戴河附近海域与其南侧海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浮动弯角藻在北戴河附近海域大量增殖有关.RDA分析表明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变化主要受海水温度、盐度和无机氮影响,秋季主要受化学需氧量影响.此外,海流、扇贝摄食作用可能也对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变化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作为海岸带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其水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研究海岸带地下水水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于秦皇岛海岸带地区采集了25个地下水样品,并对其重金属(As、Cr、Cd、Ni、Cu、Zn、Pb)含量进行了测试,并以测试结果为基础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均值从高到底排序为Zn > Cu > As > Ni > Pb > Cr > Cd.所有水样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7-2017)Ⅲ类水及WHO限值.地下水中的Cu、Zn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Ni、Cd、Pb受工业活动和海水入侵的共同影响,As、Cr主要来源于矿物溶解.致癌重金属(As、Cd、Cr)产生的健康风险远超非致癌重金属(Zn、Cu、Ni、Pb).致癌重金属的健康风险排序为Cr > As > Cd,其中Cr和As的健康风险均值分别为4.73×10-6 a-1和1.7×10-6 a-1,占比71.1%和25.5%,表明Cr和As是研究区地下水中值得关注的重金属.致癌重金属与非致癌重金属产生的健康风险均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最大可接受水平.空间分布上,健康风险自昌黎县的2.86×10-5 a-1向北逐渐降低到秦皇岛市的1.26×10-6 a-1.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石河口海域的沉积物环境,于2009年9月对石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Cu、Pd、Zn、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了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和Pd、Cu和Cd、Pd和C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重金属富集程度排序为CdHgCuZnPdAs。石河口海域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轻微风险状态。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HgPdCuAsZn,Cd的生态风险指数属中度风险状态,研究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Cd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细菌种群在褐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于2013年4—8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秦皇岛近岸海域褐潮暴发敏感海域细菌种群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细菌种群丰度和多样性在8月最高、5月最低;不同月份水体中细菌种群种类组成及其丰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第一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013年4月、5月、6月、7月和8月相对丰度分别为46.26%、41.11%、49.69%、38.48%和40.55%;第一优势科为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42.20%、34.36%、44.68%、32.17%和28.79%;4月、5月和7月第一优势属为Chloroplast_norank,相对丰度分别为21.48%、16.44%和11.66%;6月第一优势属为Roseobacter_clade_DC5-80-3_lineage,相对丰度为17.85%;8月第一优势属为Candidatus_pelagibacter,相对丰度为15.55%. 典范相关分析(CCA)结果显示,ρ(NO3-N)、ρ(Chla)和富营养化指数(卡尔森指数,TLI)是研究区域内影响细菌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表明细菌种群结构特征与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藻类生物量及其特征密切相关,细菌对研究区域有害赤潮暴发的调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