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黄建江 《环境导报》2003,(18):38-38
——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基层民主的示范领域,成立全国环境保护协会,并制定《环境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2.
蔡先凤 《绿叶》2012,(10):63-69
我国社会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环境利益冲突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成为转型时期的一种折射。为此,环保部门应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承认和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批评权和监督权,发挥公众舆论对政府、环境污染者和生态破坏者的监督和纠正作用。当政府成为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当公民学会了理性表达诉求,公民与政府之间才可能建立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网民掀"随手拍家乡污染"浪潮,但政府部门鲜有回应,"曲高和寡"的背后,暴露出农村环保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暴露出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公民监督权的轻视甚至漠视。春节前,有环保网站在微博上发起了一波"随手拍家乡污染"、"随手拍河流污染"的微公益活动。山东潍坊事件曝光后,又有环保公益人士发起了"中国水污染独立调查"活动,号召回家过年的网友拿起手机和相机,将回乡所见污染情况拍照发布到微博上曝光。由于这次  相似文献   
4.
李静  杜群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4):128-134
涉核邻避事件表明,民用核能利用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法律供给并不能有效满足现实的权利需求。民用核能利用公众参与权利分解为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着认知、沟通、认同、示助的功能,但也存在公众知识与能力有限、自利动机等局限性。本文认为,应理性对待公众参与权利,以防出现公众参与的效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形。现行法中,我国民用核能利用公众参与呈现形式化保护到权利性保护的立法趋势,但权利内容并未达到完整表达,权利的实现途径和效力平衡的规定并不充分。因此,建议全面确立公众知情权;增强公众参与权的权能,包括保障公众的程序进入权、意见表达权,构建公众获得回应权和合理意见获得采纳权的保障机制;拓补公众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怕出事"折射出了很多地方和企业隐瞒、遮掩问题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澄清事实,也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同时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10个省区检查《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的实施情况。这是由立法机关对现行安全法律的普及程度和实施现状进行的一次综合检查,内容包括知法、守法、执法等多方面,涉及到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的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检查将深入到各行各业或一些企业,获取第一手资料,从中掌握执行机关履行义务的情况。由于这次行动并非执法者对企业的安全检查,而是立法者对安全法律执行者的督查。所以,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配合,革除文过饰非、应付检查的陋习,使检查者所见不虚、所闻不假,帮助检查者真中求是,  相似文献   
7.
通过扩展环境权益而提高环境意识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夏光 《环境保护》2001,(2):38-40
较高的环境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因为环境意识越高,环境政策实施 中遇到的阻力就越低。怎样提高环境意识?人们一般都想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然而,还可以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意识。扩大社会享有的环境权益,包括环境监督权、环境知情权、环境索赔权和环境议政权。本文建议:在我国设立“环境权益保护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被赋予更有效的执法权;社会公众拥有了更多的环境信息知情权和监督权;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承担更严格的环保法律责任的同时,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也将获得相关政策的鼓励与支持;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前景可观。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高杰 《环境导报》2002,(8):16-17
近年来,江苏省紧密围绕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建立环境保护“四项制度”的要求,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方面不断创新,以赋予公众应有的环境权益。通过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政务公开制度、推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实施江苏省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等,在公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了一道道沟通的桥梁,还广大公民知情权、监督权、议事权,激励广大公众投身到环境保护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0.
一、环境监测部门技术监督职能的理论和法律依据有关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监督职能问题,通过十多年来广大环境监测科技人员的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已日益被人们所确认.尤其是全国第四次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确定了“环境监测面向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的环境监测基本方针,从理论和实践上科学地阐明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有人比喻是环境保护的两只手:一是对环境质量的技术监测与监督;一是对环境质量的行政法制监督管理与科学决策.二者共同承担着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对环境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