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令停止行政行为作为常用的行政执法方式之一,在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以生态环境执法程序为线索,通过对实务中责令停止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类型化总结整理,大致可以将生态环境执法中的责令停止行政行为分为中间型责令停止行政行为与终局型责令停止行政行为。对生态环境执法中责令停止行政行为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后得出,中间型责令停止行政行为是在进行时态的环境违法行为可能造成潜在危险的情况下作出,而终局型责令停止行政行为针对的是已经造成实质性危害的进行时态的环境违法行为。根据各自的行为结构,生态环境执法中的中间型责令停止行政行为应被定性为行政命令,而生态环境执法中的终局型责令停止行政行为应属于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2.
尽管在目前的中国环保工作中,经济手段已有不少应用,但它们仍然只是法规制度和行政命令的补充,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在全面完善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应本着总体框架与重要政策相结合,国际经验借鉴与国内研究桕结合,近期可实施、中期需突破、远期要储备相结合,研究前瞻性与试点可操作性桕结合等原则,积极开展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试点,争取用1O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限期第三方治理是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污染者负担原则和强制缔约理论可以为其正当性背书。限期第三方治理本质上属于行政命令,其内容是对当事人课以强制要约义务。因限期第三方治理缔结的合同应受到一定的限制,首先是在内容上要包含排污单位本应承担的被行政机关责令改正的内容,其次是在合同订立后要及时备案和登记,最后是合同的变更和解除都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不得妨碍污染治理义务的履行。拒绝履行强制要约义务的排污单位要承担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4.
重大事件拜登签署作业场所安全健康行政令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于1月22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修改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安全建议,并在两周内公布更新后的文件。拜登在命令中说:"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是国家的头等事项,也是道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环保产业兴起的背景及内涵 环保产业的兴起源于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治理环境污染,遏制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各国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并出资兴办专门治理污染的企业,还兴办专门生产环保设备的企业,这些企业称为狭义的环保产业,即从事污染治理和提供环保设施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纳入了按日计罚制度,条文中出现的"责令改正"是一种行政命令。相较于其他行政手段而言,责令改正具有教育性、恢复性等特点,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行政手段。我国新确立的按日计罚制度具备执行罚的性质,责令改正是按日计罚决定作出前的缓冲程序,按日处罚是使责令改正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措施。执行罚式的按日处罚使企业面临巨额违法成本的风险增大,最大程度缓解了企业不执行责令改正命令的尴尬局面,促进了地方环境法治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行政命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行政命令是环境行政机关极为重要的环境行政行为。从法的角度考察,环境行政命令是环境行政机关依法所作的具有强制拘求力的单方意思表示,体现环境管理中的国家权力作用。环境行政命令以环境法律为依据,不得与环境法律相抵触,适用环境法律的原理和原则而与环境法律密切联系,在制订机关、程序和名称、效力、地位上与环境法律又明显有别。环境行政命令可因命令的废止、撤销、期间届满及目的完成而消灭,施行期间须接受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2008,(10):113-113
据中国消防在线报道,截至8月15日,公安部督办的全国971处政府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巳全部落实整改措施。其中,整改销案658家;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113家;地方政府发布行政命令暂时关停87家,落实“死看死守”措施113家。  相似文献   
9.
韩梅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1):139-144
行政机关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之法律范畴与路径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时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我国目前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定位为民事范畴,该定位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界分。本文从生态环境的属性切入,得出在公私法二分语境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宜纳入行政法范畴的结论;其次,通过对比美国与欧盟的做法,展开行政法视角下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二元路径的探讨。本文认为,我国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在未来立法时采用二元路径:违法排放污染物质需要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依法责令清除污染,或采用执法和解方式与责任人达成一致;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的恢复则不宜采用强制性命令,行政机关可与责任人进行和解。  相似文献   
10.
如今泉州被列入"黑名单"的194家企业正面临着一场"生死大考",11月25日前如果未能通过有关方面检审,11月26日起,泉州环保部门将申请当地法院对拒不执行停止生产行政命令或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强制停产,未按期完成整改的企业将被依法关闭。我以为这些企业只有"化压力为动力",企业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