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贫困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扶贫是贫困地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抉择.作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当地政府、企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有者),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结果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对三个参与方都是有利的战略选择.只有合理分配三者的角色,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文化脱贫,而且还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恩施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恩施地区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别与恩施地区贫困村分布密度进行空间耦合。研究表明:(1)恩施地区人均生态盈余为046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 1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48 hm2;(2)贫困村分布密度最高的来凤县、建始县人均生态盈余很少,而贫困村分布密度最低的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人均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的生态承载力最高,人均生态盈余最高的是宣恩县、鹤峰县,万元GDP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利川市,巴东县;(3)通过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了恩施贫困地区需放大生态比较优势,〖JP2〗因地制宜,努力将生态盈余转化为直接的经济增长,使之能够有效的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
滇西贫困山区是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些区域大多又是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大江大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度高,面临着消除贫困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结合扶贫驻村经历,分析了滇西山区农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固有的制约因素,特殊的内涵与目标,首次利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模型,构建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咨询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湘西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实证评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着经济落后、资金短缺问题,又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的制约。大部分贫困地区为了追求增长速度,不惜以过度消耗资源和严重损害环境为代价,由此引起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使发展面临经济和生态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贫困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沂市是鲁南的重要城市,因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巨大贡献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而倍受关注。1996年,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解决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73元,在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一个通过了“普九”验收,全市12个县区全部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行列。1999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01.6亿元,  相似文献   
7.
有一些人认为贫困地区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环保问题不突出,可搞可不搞。广西马山县用十余年环保工作的实践和体会证明,贫困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仅要保护环境,而且也能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为贫困地区发展环保事业做了有益的探索。广西省马山县是全国特困县,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地”之称,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教育、文化落后,行路难、吃水难、治病难等八大难困扰着当地干部和群众。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和困难,县委、县政府以无畏的精神,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保,摆正环保基本国策位…  相似文献   
8.
李建文 《安全》2002,23(1):37-39
乡镇煤矿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速度之快、矿井数量之多、占煤炭产量的比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解决剩余劳动力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乡镇煤矿,底子薄、条件差、盲目生产、胡挖乱采、安全欠帐多,造成伤亡事故居高不下,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经济、机构诸多原因的影响,各级政府对乡镇煤矿的管理还达不到让人满意的程度,事故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百万吨死亡率仍保持在10%以上,全国每年伤亡人数近万人,占煤矿伤亡总人数的60%以上,这个严峻的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在煤矿安全管理机构改革中决定,成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组成的垂直管理的三级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从而加大煤矿安全管理的执法力度,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制约机制,有效地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的管理水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乡镇煤矿的安全监察就成为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自己长期在煤炭管理工作的经验谈一下对该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如何改善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饮用水水质问题仍然是当前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瑞士联邦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行一种新的饮用水消毒方法———阳光消毒法(SODIS),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方法利用太阳光钝化导致腹泻的病原体的活性,从而提高饮用水的质量。该方法成本低、易操作、经济可行并可持久使用,已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