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9篇
  免费   254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安全科学   65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899篇
综合类   6289篇
基础理论   1246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32篇
评价与监测   669篇
社会与环境   1858篇
灾害及防治   499篇
  2025年   117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783篇
  2011年   799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9篇
  197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王心芳会长在2006年7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工作会议上,就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环保产业“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及“十一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的工作思路做了讲话(本文为讲话摘录)。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本地实测,结合美国EPA的SPECIATE 4.4数据库,建立了长三角区域人为源活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分析了区域内VOCs的排放特征和组分构成;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表明,2017年,长三角区域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4.9×106 t,其中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生活源、储运源、农业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排放贡献分别为:34.3%、27.1%、19.5%、9.7%、6.1%、2.5%和0.4%.芳香烃和烷烃是VOCs的主要种类,均各占长三角VOCs排放总量的25%.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生活源OFP贡献率分别为38.3%、21.5%、16.4%和13.2%,SOAP贡献率分别为26.2%、34.1%、18.1%和17.9%,与VOCs排放量的主要贡献源基本一致.各城市VOCs重点排放行业存在较大差异,重点城市群以石化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区域北部则以木材家具等涂装行业为主.计算表明,丙烯、间/对-二甲苯和乙烯是臭氧主要贡献源;甲苯、1,2,...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种种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现象日益扩张,水土流失、沙漠化、干旱、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利用历史资料,从黄土高原2000a左右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壤侵蚀的不断加剧、人口的无限制增长以及近几十年来黄河的频繁断流等几个方面出发,说明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在这些重要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包括加强人口控制、加快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节约利用水资源以及提高利用效率等。该研究的目的并非消极悲观,而是正确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历史,树立国民的环境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实现黄土高原的生态安全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2年3-6月国内安全事故数据   总被引:1,自引:41,他引:1  
统计了2002年3-6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871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矿业事故最多,占61. 8%,平均每天4.5起事故,其次是交通事故(16.3%)、爆炸事故(6.7%)、火灾(6.0%)、其他事故(5.6%)、毒物泄露和中毒(3.7%).871起事故共死亡2 197人,伤3 321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矿业事故53.7%、交通事故28.0%、火灾6.1%、爆炸事故5.9%、其他事故5.1%、泄露中毒1.2%;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泄露中毒37.4%、交通事故26.9%、爆炸事故14.2%、矿业事故11.8%、其他事故5.3%、火灾4.4%.  相似文献   
5.
王振彬  刘安康  卢文  杨晓旻  王红磊  陈魁  夏丽 《环境科学》2019,40(12):5213-5223
为探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使用MARGA观测了2018年11月18日~12月7日长三角地区一次区域霾过程中前体污染气体(NH_3、HNO_3、SO_2)和8种水溶性离子浓度.结合环保数据(PM_(2.5)、NO_2、CO、O_3)和气象数据,分析此次区域霾过程的成因、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霾过程中长三角地区主要受到高压脊控制,天气形势稳定,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累积.霾天时PM_(2.5)、NO_2、NO_3-、SO_24-、NH_4+、Cl-和Na+的浓度分别为(118. 91±39. 23)、(61. 62±26. 34)、(45. 64±16. 01)、(18. 80±8. 02)、(20. 82±7. 16)、(3. 02±2. 25)和(0. 23±0. 22)μg·m-3,分别是干净天的2. 73、1. 63、2. 64、1. 94、2. 50、2. 05和2. 56倍;霾天CO的浓度为(1. 34±0. 39)mg·m-3,是干净天的1. 86倍.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不同.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不同.SO_2的浓度在霾发生阶段最高; PM_(2.5)、NO_2、NH_3、CO和SNA的浓度在霾发展阶段最高; O_3、Cl-、Na+和K+的浓度在霾消散阶段最高.SNA在霾不同阶段下对PM_(2.5)的相对贡献可达94%~96%,且在发展阶段的增速最大,增速排序为NO_3- NH_4+ SO_24-. SNA在干净天、发生阶段和发展阶段以NH_4NO_3为主,在消散阶段(NH_4)2SO4为主.此次霾过程主要由NO_3-增长导致,NO_3-在霾发生、发展和消散阶段对PM_(2.5)的相对贡献分别为51. 06%、51. 85%和48. 22%,主要通过气相均相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河道整治与生态建设科学考察及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河流,如何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一直是国家和新疆各族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论文通过对塔里木河新的科学考察的经过和体会介绍,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可持续性问题、水资源分配问题、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认识问题、对生态闸的认识和管理问题、胡杨林保护问题、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恢复等问题提出一些讨论,对塔里木河河道整治与生态建设提出初步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浙江省金华市义乌江采集的边滩沉积物柱样,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粒度、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环境磁学方法诊断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柱样磁性特征由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其垂向变化受到粒度和早期成岩作用的一定影响.柱样中重金属Cr、Ni、Cu、Zn、Cd、Pb含量及其富集因子除底部外,自下而上呈增加趋势,指示了柱样上部存在人为来源的重金属污染.柱样沉积物磁性特征与重金属含量及其富集因子的垂向变化存在相似性,其中磁化率(χ)、频率磁化率(χfd%)和硬剩磁(HIRM)与Cr、Cu、Zn、Cd、Pb的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磁性矿物与重金属具有相同的来源,或者细颗粒磁性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磁学方法可用于指示义乌江的重金属污染.但由于义乌江属于开放性的河流环境系统,磁性特征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增加了利用磁学手段定量诊断重金属污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1992~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事故时序数据,建立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计量模型,以此来分析中国环境安全状态的发展阶段与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事故频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型波浪式的EKC特征.环境污染事故频数、水污染事故频数、大气污染事故频数随着人均GDP的快速提高, 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但还会出现反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不同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是却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必须利用先进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才可以有效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农田土壤中滴滴涕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和蔬菜中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评估了DDTs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中DDTs含量范围为<0.2~3 520 ng·g-1,平均63.8 ng·g-1,主要残留在土壤耕作层(0~30 cm)。土壤中DDTs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较低,98.5%的点位土壤符合《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15%的蔬菜样品中检出DDTs,其浓度为相应土壤DDTs浓度的9%~18%,土壤残留的DDTs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的健康风险很小。低残留DDTs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0.25<R<0.25,0.307<P<0.979)。应用美国环保署(USEPA)方法评估了土壤中DDT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其中致癌风险级别为非常低,对儿童和成人具有非致癌风险的样品比例分别为1.1%和0.7%。因此,长三角地区大多数点位农田土壤DDTs残留量较低,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滨海湿地分布区,也是中国风暴潮易发区。该区的风暴潮有温带气旋型与热带台风型两种,以温带风暴潮为主。近年来,重大风暴潮的发生有频率增加、危害加重的趋势。风暴潮对滨海湿地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表现为淹没滨海低地、加速海岸蚀退、破坏地表结构、毁坏湿地植被、加剧海水入侵等,使滨海湿地不断损失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