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翔  付川  潘杰  程聪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7):37-39,69
锰尾矿、矿渣是锰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弃物,里面的很多物质都会在自然条件下如雨水淋溶而溶出,进入到土壤和水体中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对锰尾矿、矿渣进行浸出毒性实验;以及结合到当地的自然条件,考查浸泡体系pH值、温度、液固比的变化条件,对尾矿、矿渣中Pb、Cd溶出含量的影响,明确了锰尾矿、矿渣属于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以及Pb、Cd的溶出特性。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干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沉降特征,在万州城区采样点收集了2014年1月~6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在云阳晒经村(工厂区)、云阳高阳(场镇郊区)、开县白家溪(自然保护区)、开县野塘溪(县郊区)、开县大德(乡村区)收集了2014年4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分别测定了样品的p H值、电导率和微量金属元素(Al、As、B、Ba、Bi、Cd、Co、Cr、Cu、Fe、Li、Mn、Pb、Ni、Sb、Sr、Sn、Ti、Zn、V).结果表明:1万州城区酸雨频率为48.44%,酸雨主要集中在1~4月.不同功能区酸雨频率高低顺序为:工厂区万州城区县郊区场镇郊区自然保护区乡村区.2湿沉降中20种微量金属质量浓度均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标准限值,而Cd、Cu、Pb和Zn不同程度超Ⅰ级标准限值,其中工厂区相对严重.3万州城区干沉降提取液p H值在4.91~6.74之间,平均为5.79.各功能区干沉降酸度高低顺序为:工厂区县郊区万州城区乡村区场镇郊区自然保护区,这与湿沉降酸度顺序完全一致,说明干湿沉降中主要酸性物质具有同源性.4万州城区Ba、Co、Cu、Cr、Li、Mn、Ni、Sr、Zn干沉降超过湿沉降,而Al、As、B、Bi、Cd、Fe、Pb、Sb、Sn、Ti、V湿沉降大于干沉降.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万州城区Al为中等富集,Bi和Cd显著富集.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MCM-41中孔分子筛,紫外、红外及XRD表征显示铁离子已进入中孔分子筛骨架。以H2O2为氧化剂形成类Fenton试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为1 g/L、H2O2体积分数为6%、pH为4、反应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35℃的条件下,处理质量浓度为50 mg/L的2,4-D废水的降解率达94.95%。宏观动力学研究显示,该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21667 min-1和26.65 kJ/mol。  相似文献   
4.
将万州区牌楼段的长江水与金属离子混合,通过测定荧光光谱得出,在金属离子质量浓度较低(1.0×10-7 mg/mL)时,长江水中的腐殖质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而使荧光强度降低,而在更高浓度时,则由于吸附/解吸作用而使荧光强度增强.三维荧光谱图的测定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其与腐殖质的基团反应类型.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陈林  平巍  闫彬  吴彦  付川  黄炼旗  刘露  印茂云 《环境工程》2020,38(8):119-124
以城市剩余污泥为原料,于300,400,500,600 ℃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炭,通过单因素静态吸附实验探讨制备温度对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 ℃以内随着温度上升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制备温度高于500 ℃后变化不明显;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显示,热解温度对生物炭表面形貌和官能团组成有显著影响;等温模型及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生物炭吸附Cr(Ⅵ)为单分子层吸附、物理-化学复合吸附。热解温度对污泥制备生物炭吸附Cr(Ⅵ)的性能有显著影响,最佳制备温度为500 ℃,在此条件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Ⅵ)的理论吸附量可达7.93 mg/g。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消落区土壤氮磷含量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落区土壤中氮磷是上覆水体营养物质的潜在来源之一。在2008年底三峡蓄水至172 m之前,采样分析了小江(澎溪河)等库区5条典型支流淹没前的消落区土壤氮磷含量分布情况。在研究样区范围内,消落区土壤全氮均值为1317±0484 mg/g,变化范围在0459~2735 mg/g,而土壤全磷均值为0676±0282 mg/g,变化范围在0314~2799 mg/g。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消落区土壤全氮含量有明显差异,耕地消落区和园林地消落区的全氮值明显高于河滩地消落区。不同流域之间氮素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朱衣河和大宁河流域消落区土壤氮素要明显高于其他3条支流。但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消落区之间全磷差异不显著,不同流域之间磷素差异也不显著。相比长江中下游一些浅水湖泊的底泥,库区消落区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水平已处于偏高状态,向上覆水体释放的风险较大。小江流域的丰乐镇和养鹿镇、朱衣河的胡家坝地区是研究范围内释放风险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蓝巧娟  吴彦  闫彬  张恒畅  陈林  潘杰  付川 《环境工程》2018,36(8):193-197
根据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区沉积物重金属(Zn、Cu、Cd、Cr、Pb、Hg)总量结果,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并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Zn、Cu、Pb、Cd均值高于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主要污染因子为Cu(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Pn=3.2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均为轻微污染程度,地累积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域Zn、Cu、Pb和Cd为轻微-中等污染;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消落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流域内机械制造业的废水、船舶排放的油污废水、大气沉降和农药化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利川水杉母树管理站土壤中Cd、Cr、Cu、Pb、Zn五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水杉母树管理站的土壤重金属具有污染。地积累指数法得出Cd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Igeo分级为2级,其他四种重金属无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得出单一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上Cd的已经可观,其他四种金属为低,多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提示已经达到中等。  相似文献   
9.
Fe_2O_3-TiO_2光催化降解水中酸性橙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Fe2O3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用SEM、X-ray衍射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设计了光催化降解反应装置以研究光催化降解水中酸性橙。探讨了Fe2O3-TiO2催化剂对可见光吸收性能,以及降解水中酸性橙Ⅱ的催化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2O3修饰的TiO2出现明显的红移,20%wFe2O3修饰的TiO2催化剂催化效率较高;TOC结果表明,低pH值条件有利于酸性橙Ⅱ的矿化。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万州段不同类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贮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水库成库以来,消落带土壤磷流失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通过对三峡水库消落带万州段长江干流及回水区苎溪河和密溪沟土壤磷形态分析,研究了不同水力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磷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万州段消落带土壤pH值、有效磷(A P)含量分布特征为长江干流>苎溪河>密溪沟,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布特征为苎溪河>长江干流>密溪沟,有机质(SOM)含量分布特征为密溪沟>苎溪河>长江干流,总氮(TN)含量分布特征为苎溪河>密溪沟>长江干流,总磷(TP)分布特征为密溪沟>长江干流>苎溪河。土壤水溶态磷(H2O P)、盐酸提取态磷(HCl P)、氢氧化钠提取态磷(NaOH P)、碳酸氢钠提取态磷(NaHCO3 P)、残渣态磷(Residual P)分布特征为:Residual P(65514 mg/kg)> H2O P(5177 mg/kg)>HCl P(3999 mg/kg)> NaOH P(2588 mg/kg)> NaHCO3 P(2224 mg/kg),以Residual P和H2O P为主,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H2O P将继续向水体迁移。人类农业及旅游开发活动或将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保肥性能,土壤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 Po)和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3 Po)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长江干流>苎溪河>密溪沟。消落带土壤磷各形态中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 Pi)、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3 Pi)、NaHCO3 Po、H2O P均与有A P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来源具有同源性。密溪沟氮磷污染不同源,密溪沟有农村居民且开发旅游,人类生活废水是磷素的主要来源,而氮素主要来源于农业施肥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