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际生态环境关系是随着区域生态环境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区域之间逐步形成的一种与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紧密相关而又相互区别的新型关系。对区际生态环境关系这一环境科学论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初步探讨了区际生态环境关系的内涵、特征、主要内容和分类,以及区域环境合作与冲突等基本问题,着重提出了区际环境冲突的形式、成因与解决机制,试图从区域间环境的矛盾冲突这个新的视角去认识区域环境问题,探索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和区际环境矛盾的新途径。以江苏省为例,初步探讨了江苏省与周边省、市的环境矛盾冲突以及建立省际环境合作的机制与对策,认为江苏省位于长江和淮河等流域下游,周边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同时又是资源、能源的输入和消耗大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省际生态环境利益冲突将会进一步显现,因此应加强与其他省市的资源、环境合作,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规划环评和区域开发环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静  戴明忠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2):37-38,52
对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当前区域开发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哈尔滨市城乡居民食物、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等6类消费项的环境压力,为引导城市化发展和城乡居民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985~2003年哈尔滨市人均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并在此期间超过生态承载力,产生生态赤字。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及各分项足迹均大于农村居民,差距呈加大趋势。在消费构成上,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足迹最大,2003年两者分别为1.054hm2/人和0.711hm2/人,城镇人均动物性食物消费数量显著大于农村,是其食物足迹较大的主要原因;在生态空间占用上,耕地占用面积最大,城乡居民分别为0.947hm2/人和0.700hm2/人,分别占其总足迹的58.7%和73.4%。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加大区域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
杨莉  戴明忠 《环境科技》2004,17(3):27-29
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江苏涟水县为例。研究区域生态文化的建设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城镇体系决定着区域发展的整体方向,用生态理念指导这一体系建设,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并建立合理的城镇生态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空间整合;(2)加强城镇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3)科学规划城镇生态经济建设布局,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4)城镇体系通过人口的合理集聚,推动城市化进程;(5)建设生态型城镇。文中以江苏省涟水县为研究案例,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城镇体系规划中需要解决的生态建设问题及对策,提出城镇体系生态建设目标、生态空间布局、生态服务体系规划等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将产业结构调整与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提出对策分析,有利于整体水环境(包括饮用水源地)的改善.基于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和淮河流域饮用水源地2007~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 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计算、分析、评价了江苏省3大流域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研究结论揭示了3大流域饮用水...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江苏省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需要,定量、科学地评价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成效,本文以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重点污染排放治理)专项引导资金项目为例,探讨了项目绩效评价个性指标设计方法。基于SMART原则设计并形成一套个性指标体系,包括资金效益、项目产出和环境效益三方面内容,共13项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按不同类别分别对减排资金项目的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既反映了项目实施成效,也满足了宏观管理需求,可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阴市近5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足迹理论是通过跟踪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以此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江阴市1997~2001年5年间的生态足迹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江阴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约为0.30 hm2·cap-1,而人均生态足迹消费从1997年的1.65 hm2·cap-1提高到2001年的2.04 hm2·cap-1,生态压力不断增大,生态赤字显著提高。对江阴市生态足迹构成进行分析,因素贡献大小依次排列为:化石能源>耕地>牧草地>水域>建筑用地>林地。化石能源消费的份额最大,超过50%,与江阴市高强度的经济活动有关;与此同时,食物生产消费也占较大份额。5年间单位GDP的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表明江阴市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区域环境问题和区际环境协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和区域间环境影响机制 ,提出进行区际环境协作加强区际环境调控以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创建环境优美城镇规划初探--以南京市禄口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环境优美城镇规划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发展与环境建设的一个特色。本文以南京市禄口镇为例,从规划的理念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指标。通过对全镇环境现状的分析及总体规划的审视,进行了环境功能区划,并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最后探讨了城镇环境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