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12"汶川地震灾区的泥石流灾害具有规模超大、群发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监测预警将是及时有效而经济合理的防灾手段之一。在分析国内外泥石流预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震次生泥石流监测预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泥石流形成运动过程的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该体系从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出发,监测泥石流形成运动各阶段的特征参数,并根据各参数预警阈值建立相应的临灾预警等级,形成了全流域的泥石流综合监测预警体系,适用于汶川地震灾区这种高频率、大规模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模式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汶川地震灾区的典型的代表性泥石流案例为基础,分析了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形成地形地貌、降水和土源条件特征,概括分析了汶川地震泥石流形成的5种模式,即:(1)沟床启动型;(2)坡面崩滑转化型;(3)震裂表土侵蚀启动型;(4)滑坡表面土体液化型和(5)松散坡积物冲切沟启动型。分析了这些形成模式的启动机理。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包括土力类和水力类。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细颗粒含量,尤其是粘土颗粒含量;此外低密度干燥度较高的土体在降雨作用下易湿陷,体积收缩,从而有利于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升高,而有利土体强度的降低,导致泥石流的启动。所以地震灾区的泥石流集中分布于干旱河谷松散固体物质大量存在且以花岗岩风化壳和碎屑岩及其变质岩为主的地区,降雨量特征与国内外众多泥石流的降雨特征可以比较,其模式多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兰州市大气中SO2、NO2(NOx)、PM10(TSP)的二组数据分析.在非采暖期二组数据有较大相关性,而在采暖期,SO2和NO2(NOx)具有相关性外,PM10(TSP)则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皖中地区"小大户"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农业生产方式,"小大户"不仅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使传统农民独立出来,成为"职业农民"。"小大户"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变革的鲜活例证,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有其生成的动力,但又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普遍生成。"小大户"的形成是政府(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意愿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小大户"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农民对经济激励的自发性反应,而政府的作用则在于如何为这一生成扫清障碍,以降低农民在其生成过程中付出的"交易成本",并减少农业的经营风险和使农业生产更具可预见性。因此,建议政府在尊重农民的自发性及意愿的前提下,提供相关的公共物品,以促进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深井高温热环境的数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井下工作面热环境的特点,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温巷道中的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应用预计热舒适指标(PMV)对不同设计参数的井下环境的热舒适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给出了高温巷道中的速度场、温度场、热舒适PMV值。以某矿山高温巷道为实例进行了热环境评价,得出了热环境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的高温巷道中,采用入口处风速为0.8m/s即可满足通风降温的要求,所得结果更具有直观性、准确性,为最优通风降温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 1997~ 2 0 0 0年兰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和污染源调查为依据 ,对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分析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和趋势以及导致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改善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结合系统思考的内涵和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提出了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思考模型。模型集中体现了系统思考的核心理念,用整体动态思考的方法审视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在系统的动态反馈和系统学习中.让管理者对安全系统的结构及其行为的动态变化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以便进行有用的模拟和分析,达到有效的事故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影响兰州市城区沙尘天气的类型,即冬季(1,2月)主要为浮尘天气,春季(4~6月)以浮尘天气为主并伴有本地扬尘,文章从生态平衡、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缓解沙尘天气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