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针对1615—1619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旱、蝗、涝等群发灾害,以蝗灾为主线,复原蝗灾事件的时空演化过程,解析其发生的气候背景和社会响应。结果表明:(1)蝗灾事件呈现五年的发生发展衰亡周期,县次波动明显,1616和1617年为峰值年份;(2)蝗灾以中、高等级发生为主,核心区域为黄淮海平原,热点地区为山东、河南、安徽等;空间上呈现“北密南疏”、“北方主导”的分布格局;(3)蝗与旱、涝的空间叠加显示,旱-蝗组合集中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及其毗邻地区,涝-蝗组合则呈零星分布,旱蝗并发的频次高于涝蝗,旱蝗关系更紧密;(4)蝗灾频发与大发伴生饥荒、疫灾,体现了灾异的时空传递与承继,且次生灾害的出现存在滞后效应;(5)在寒冷期,蝗灾与温度呈现正相关,与降水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态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6年对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三期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34种,分属7门85属,硅藻是构成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类群。中肋骨条藻的优势地位明显。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但不是很显著。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全年平均为1.66×105/L。三季相比较,春季浮游植物的群落多样性相对偏高一些。通过对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分析,总体上,可以认为舟山渔场及其近岸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尚好,群落结构尚稳定。但仍有部分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浙江北部海域春季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春季在浙江北部海域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采用多元统计软件PRIMER 5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各类浮游动物62种、浮游幼虫12种,合计74种。经统计共有2种优势种,分别是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比较相似,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东部和东南部,并存在着向东南方向呈递增的趋势,而在杭州湾内的值比较小。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比较低,平均值为1.54。根据对本次调查获得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聚类分析,主要存在着两个生态类群,群落Ⅰ为沿岸低盐群落,群落Ⅱ为暖温带近海群落。  相似文献   
4.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1°30'N,124°3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次调查海域共鉴定桡足类65种,其中:4个季节皆出现的种类有10种,占总种数的15.38%。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和缘齿厚壳水蚤(Scolecithrix nicobarica)等10种。根据优势度和回归贡献分析表明,春、夏、秋、冬4个季节总丰度分布主要取决于中华哲水蚤、精致真刺水蚤、缘齿厚壳水蚤和微刺哲水蚤的分布,且优势种季节更替显著。桡足类丰度高值区位于不同水系交汇的混合水域,4个季节丰度平均值变化为春季(567.4 ind·m-3)>夏季(104.12 ind·m-3)>秋季(97.23 ind·m-3)>冬季(72.45 ind·m-3)。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春季对东海海域进行了赤潮专项调查,在3个海区发现有赤潮发生。对这些海区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发现的赤潮原因种有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2种;活性磷酸盐和铵盐是发生中肋骨条藻赤潮的重要营养条件,东海原甲藻可以耐受低营养环境,调查海区在较低的温度(17℃)下也能发生东海原甲藻赤潮。  相似文献   
6.
舟山市海洋贝类生物体内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舟山市各区县海洋贝类体内细菌数量及优势细菌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2004年8月的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贝类生物体内的优势种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欧文氏菌属等,一些能够诱发疾病的如杀鲑气单胞菌、溶藻弧菌、腐败假单胞菌等的出现应当引起重视。对生物体内的细菌数量检测发现,弧菌和粪大肠菌群数量都比较高,弧菌的测值范围为50个/克~1.8×104个/克,几何平均为9.3×102个/克;粪大肠菌群的测值范围为2.0~23个/克,几何平均为12.0个/克,超国家海洋生物体内粪大肠菌群二类标准,超标率为91.7%。  相似文献   
7.
古菌在海洋生物圈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碳、氮、硫和铁等元素的循环。海洋沉积物中拥有大量古菌,对它们的分布和多样性调查是了解其生态功能的前提和基础。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浙江省椒江化工园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古菌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在8个站位中鉴定得到古菌共11门37科52属。从门水平上看,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在多数站位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其相对丰度占总数的49%。其它较为丰富的门类包括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Woesearchaeota等。从属水平上看,Nitrosopumilus是最主要的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占总数的48%。本次调查发现调查海域沉积环境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一定程度上对古菌群落结构造成了影响。镉、铅、砷、铬、汞等重金属与一些古菌门类存在着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浙江沿海海洋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微生物群落与陆源排污、养殖生产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使用API细菌鉴定系统时浙江沿海四个区域的微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被调查的沿海微生物主要种类为杀鲑气单胞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等,浙江沿海四个区域的优势种组成有各自的特点.使用SPSS10.0软件对各个区域的微生物群落进行聚类性分析,结果表明象山港区域与其它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