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日,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一年一度的电气专业春季检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本次检修包含了电气专业全部公用系统设备,共72项工作任务,将历时2个月。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认真贯彻厂部精细化管理及标准化检修管理的要求,该厂积极组织开展"精细化检修比比看"主题活动,以进一步提高一线青年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和实际检修水平。在电气春检工作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思想端正、技术过硬、安全过关的青年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2000~2030年机动车排放清单及情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基于COPERT模型和ArcGIS技术,建立了2000~2030年辽宁省机动车排放清单,分析6类污染物(CO、NMVOC、NOx、PM10、SO2和CO2)排放的总体趋势与空间演变特征,同时以2016年为基准年,基于情景分析法设置8类控制措施情景并评估不同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6年,机动车的CO、NMVOC、NOx和PM10排放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SO2排放量呈现波动变化,而CO2排放量则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轻型载客车和摩托车是CO和NMVOC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重型载客车和重型载货车是NOx和PM10的主要排放源,SO2和CO2则主要是由轻型载客车排放.辽宁省中部及南部机动车排放量明显高于辽东和辽西.从城市层面来看,排放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情景分析表明,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可以增强减排效果,且升级排放标准的时间越提前减排效果越好.综合情景将实现减排最大化,强化综合情景对CO、NMVOC、NOx、PM10、CO2和SO2的削减率达到了30.7%、14.3%、81.7%、29.4%、12.3%和12.1%.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理论的渤海湾海水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价渤海湾海水水质状况,分析主要水质影响因子.基于2001-2005年渤海湾海域20多个监测点的重金属、氮、磷、石油等10项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参照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渤海湾水质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渤海湾海水水质总体为<海水水质标准>中的3、4级,且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本文所采用方法强调主要污染因子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是比较严格的评价方法,因此其计算结果与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同样偏保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提供监测点水质对各级水质的隶属度,与内梅罗指数评价法相比,能为决策分析者提供更多有用信息,是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AHP-Fuzzy在港口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分析影响港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并根据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原则建立港口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能源资源条件、环境污染水平及港口自然条件和软硬件条件等指标.根据现阶段我国港口研究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港口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各指标相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计算港口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等级.以天津港为例,对其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津港目前的港口发展规模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为一般水平,其中港口腹地交通条件和能源资源条件是限制港口可持续发展的2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方法(AHP-Fuzzy)是适合我国现阶段港口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研究温度设置较少的现状,提出通过5个不同温度的设置来模拟温度对填埋有机垃圾厌氧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41℃和45℃的模拟垃圾柱C4和C5,在实验进行到140d,渗滤液COD浓度分别由最大值86614mg/L和90000mg/L降低到5216.5mg/L和5413.4mg/L,渗滤液中COD浓度分别降低了93.98%和93.99%,同时垃圾柱C4产生的填埋气体中甲烷含量最高且稳定,从而显示了实施温度控制对渗滤液污染防治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强大优势。该项研究为加速厌氧填埋场中垃圾的稳定化进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