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016年9月~2017年4月对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前期、中期、后期3个时期的滨海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保护区共记录到水鸟7目12科54种,其中鸻鹬类、鸥类及雁鸭类(共占记录物种总数的83.33%)是构成保护区越冬期水鸟的主要类群。越冬中期水鸟种类、数量水平(19种9042只)明显低于越冬前期(29种28002只)和越冬后期(36种21043只),这可能与该地区环境温度变化规律有关。保护区越冬期水鸟群落多样性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82、0.59、1.90),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适宜迁徙水鸟越冬。为更好地保护滨州近岸海域水鸟及其栖息地,建议尽早将保护区有关滨海湿地申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逐年加强,监测技术标准稳步发展,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已在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更加注重监测的制度建设,在形式上已步入“天-空-海、水面-水体-海底”立体监测时代。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力构建和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进程,加强海洋保护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为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状况,发掘我国海岸带蓝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分析了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及保护恢复情况,阐述了海岸带蓝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论述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发展面临的形势及管理需求。最后,提出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建议,即推进海岸带蓝碳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我国海岸带蓝碳的系统性监测,积极开展受损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案例的研究,加强海岸带蓝碳保护与修复的公众参与度,增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2016-2020年连续对营口滨海湿地春季迁徙期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监测。5年的长期调查监测共记录到水鸟4目8科39种,其中鸻鹬类、鸥类及雁鸭类(共占记录物种总数的92.31%)是构成营口滨海湿地春季迁徙期水鸟的主要类群。年际间水鸟种类和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6种优势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记录到的39种水鸟都被列入国内外有关保护条例,且分布达到全球种群评估数量1%的濒危大杓鹬、易危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翘鼻麻鸭、环颈鸻、黑尾塍鹬、斑尾塍鹬、黑腹滨鹬7种水鸟,表明营口滨海湿地及水鸟具有国际重要保护价值。为更好地保护营口滨海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建议尽早在目前未受保护的营口滨海湿地新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或自然公园,或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并将营口滨海湿地申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相似文献   
5.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18年下半年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滨海芦苇湿地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进行测量分析,研究海洋保护区内典型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大气CO2交换的变化规律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有芦苇生长的7月-10月,各月NEE日变化曲线呈相似的“U”形,但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非芦苇生长季的11月-12月,生态系统表现为微弱的净CO2释放,NEE日变化轨迹与温度波动一致。该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GPP、Reco和NEE均呈现7月-10月数值较大、11月-12月数值较小的规律。7月-10月,白天CO2交换主要受芦苇光合作用的影响,各月白天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呈直角双曲线关系,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45%~54%。7月-12月,夜间Reco与气温呈指数关系,气温可以解释Reco变化的62%,生态系统呼吸敏感性(Q10)为2.20。2018年下半年,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累计GPP总值达到359.67 g C/m2,累计Reco达到278.29 g C/m2,总净固碳量为81.38 g C/m2。  相似文献   
6.
陈柯欣  丛丕福  雷威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5):736-744, 750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类型变化的影响以及判别主导的人为因素,本文采用Landsat系列1976、1986、1996、2006、2016年卫星数据,利用景观转移矩阵、人类活动强度模型等方法对40 a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进行定量监测并对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影响大小进行分区评估,研究结果如下:(1)受人类干扰影响较大的三种主要转换:自然湿地向人工和非湿地转移量最多、非湿地向人工湿地转移其次、人工湿地向非湿地转移最小。(2)40 a人类活动影响比率由前10 a的16.77%到后10 a达到了52.93%。1976~2006年农田开垦是影响景观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2006~2016年间由各种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自然湿地面积变化转移分布较为均衡,向库塘转移比例较大占34%。1976~2016年整体上以农田开垦为主。(3)人类活动强度模型适用于黄河三角洲湿地人类活动强度的评估计算,从结果可以看出1976~2016年,重度干扰主要集中于沿海区域,未干扰和干扰减弱区主要集中于自然保护区内,与实际野外调查结果较为贴合。该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管理、修复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海滩是辽河口重要的旅游资源,由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群落集群生长而成,然近年明显退化。初步调查发现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摄食可显著影响翅碱蓬萌发和生长,故探究天津厚蟹的分布特征对阐明红海滩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陷阱捕获法,对辽河口红海滩的天津厚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厚蟹密度具有差异显著的月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7月> 8月> 6月> 9月> 10月> 5月> 11月;随着从近岸潮沟向入海口靠近,天津厚蟹分布密度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受食物来源与天敌庇护场所影响,天津厚蟹在不同植被生境中的分布密度为:翅碱蓬-芦苇生态交错区>芦苇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滩-翅碱蓬生态交错区>光滩。本研究为辽河口红海滩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