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随着电子科学的发展,环境中的微波污染与日俱增。它是非电离辐射中公认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微波辐射污染的治理,合理制定微波卫生标准已成当务之急。这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有科学上的根据,还必须适合国情、社会制度、道德和经济  相似文献   
2.
本刊1979年第10期刊出《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一文后,作者收到许多读者来信,询问有关微波加热作业劳动保护的具体问题。作者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又撰此文,作为答复,  相似文献   
3.
在辽阔的地球上乃至茫茫的宇宙之中,到处都有“电”的存在。因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带电子的原子组成的,所以没有电就没有物质,也就不存在生命。可以说人类生活在电的世界里。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生命的物质便是在电作用之下而产生的。在自然界的闪电和阳光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构成蛋白质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再经过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最终诞生了生命。显然,人类的生命活动与电是不可分割的。早在1875年,美国学者卡顿就发现了脑电波,随后其他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心电和肌电的存在。新近的研究则表明,人体皮肤上各点的电位组成一个电场,其电力线与神经系统分布图形的走向大致平行。电场的变化会将信息传递到人全身的活细胞,又从这些活细胞传送出去。由此可见,生物电流是通过神经传递的。从古到今,人类世世代代就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噪声的世界。都市中人的鼎沸声,马路上车辆的喧闹声,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这类可闻噪声的频率范围为20赫到20千赫,已被国际上列为七大公害之首。然而,还有一类人耳听不见的“噪声”,即频率高于20千赫的超声波和低于20赫的次声波(约10-4~20赫)。目前,人们  相似文献   
5.
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林一帆同志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一种在化纤织物上采用化学方法镀一层很薄的铜或镍的新工艺,为微波屏蔽材料增添了两个新品种。这种化学镀铜(镍)化纤导电布,屏蔽微波辐射的效果良好。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等单位,采用波导法和自由空间法进行实际测量表明,该材料在30—15,000兆赫频带内的屏蔽衰减值均在50分贝以上,不亚于原来的镀银导电布。这种新型导电布,目前已经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正式鉴定,并由浙江省嘉兴县微波屏蔽材料厂正式投产。这种导电布耐洗涤和折绉,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如制成…  相似文献   
6.
针对金川矿区大断面巷道在强构造应力作用下围岩变形严重的情况,提出了中空预应力注浆锚杆的支护工艺。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以下结论:相比传统的普通砂浆锚杆支护工艺,采用中空预应力注浆锚杆支护工艺能够主动加固围岩,提高支护刚度;巷道两帮的变形减小了约14.56%,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降低了4.4%和7.2%,粘结层破坏范围也随之减小。通过对支护后巷道变形监测发现:两帮最终变形量减小了约36.6%;通过抗拔实验,中空预应力注浆锚杆的抗拔力达到140kN,远大于普通砂浆锚杆的40kN抗拔力,中空预应力注浆锚杆有更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随着无线电广播、电视、通信、雷达技术的发展,以及电磁波能源的开发利用,微波辐射已成为一种新的潜在的环境污染因素。长期的观察表明,当人体暴露于环境微波辐射之中,由于机体与微波相互作用,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影响,这就是所谓微波的生物效应。在微波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方面,可区分为热效应和非热(热外)效应。热效应定义为微波能量在机体组织中经热化或随机化后产生的影响,与此对应,非热效应定义为相干的非热化微波辐射所产生的影响。实际上,非热效应并不意味着绝对没有热的产生,只是所产生的热量极其微弱,不足以引起机体的感觉或温度计反映不出体温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环境电磁工程学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化大城市中,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发射系统是最严重的人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各种开放式的高功率射频与微波应用设备,是次一等的人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这类设备主要包括雷达站、微波通信机、微波治疗机和射频溅射仪等。其电磁波辐射主要危害近旁的操作人员,但其泄漏辐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电磁波辐射作为职业卫生学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五十年代初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施万(H.P.Schwan)博士首先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苏联也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稍后,其他西方国家和东欧国家也陆续开展了电磁波辐射生物效应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了解目前S市区中波无线电广播发射对环境是否已形成电磁波辐射污染,从而探讨防治措施,本文对S市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S市开设的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周围的环境电磁波幅射强度进行了初步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