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氧化菌混培物在O2/微量NO2下的氨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序批式试验,在无分子氧条件下,确定了好氧氨氧化菌的NO2型氨氧化动力学方程,得到了最大氨氧化速率[qNO2,max=0.144 mg·(mg·h)-1]、二氧化氮半饱和常数(kNO2=0.821 μmol·L-1)和二氧化氮抑制性常数(ki=1.721 μmol·L-1).在微量NO2气体中添加2% O2氧气后,氨氧化速率明显提高,最大氨氧化速率发生在体积分数2% O2和50×10-6 NO2的条件下,达到0.198  mg·(mg·h)-1.在21% O2和微量NO2条件下,氨氧化速率继续大幅度提高;在21% O2和100×10-6 NO2时氨氧化速率达到0.477  mg·(mg·h)-1,比无NO2空气曝气条件下氨氧化速率高3倍.提出了NO2表观强化氨氧化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在O2和微量NO2混合气体下的氨氧化动力学方程,利用2% O2和微量NO2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动力学方程,讨论了NO2强化氨氧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硝化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间歇式批试验法,改变pH值、DO浓度和温度,试验发现:当pH值分别为8.2、7.5、9.2、6.5和5.0,DO分别为1.0mg/L、2.0mg/L、4.5mg/L和温度为30℃、25℃、35℃和10℃时,氨氧化速率依次减小。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250mg/L,保持pH值为8.0±0.2时,游离氨浓度为4.45mg/L~22.68mg/L左右,最大HNO2浓度远<0.2mg/L,游离氨和HNO2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pH值、DO浓度和温度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有显著影响。在富集过程中,控制pH值、DO浓度和温度是关键因素,游离氨和HNO2进行适当控制,以保证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而不抑制好氧氨氧化菌。  相似文献   
3.
以厌氧活性污泥和好氧活性污泥接种于2个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中,进水流量为10 mL/min,回流量为180 mL/min,进水COD浓度在180 mg/L左右,有机负荷率(OLR)为1.728 kg COD/m3·d左右,污泥负荷率(SLR)为0.19 kg COD/kg MLSS·d左右,出水COD浓度维持在40mg/L左右,COD去除率达80%以上.控制温度在32~35 ℃,pH在6.8~7.2,反应器内氧化还原电位在-340 mV以下,水力停留时间(HRT)4.2 h,上升流速4.86 m/h以及加入80 mg/L絮凝剂(硫酸铝钾),缩短了启动时间,促进了颗粒污泥的形成.分别经过60 d和120 d运行,反应器启动成功.结果表明,上升流速、絮凝剂和污泥类型对颗粒污泥的形成有影响;接种好氧活性污泥在低浓度COD下,合理控制负荷速率能成功启动EGSB反应器.  相似文献   
4.
将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和曝气生物滤池(BAF)集成,EGSB出水进入BAF进行短程硝化,BAF出水外回流至EGSB反应器为后者提供亚硝态氮,在不需外部投加亚硝态氮的条件下,实现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耦合, 系统地处理ρ(氨氮)为50 mg/L和ρ(CODCr)为500 mg/L的合成废水.结果表明:当外回流比为200%时,系统CODCr,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2.4%,97.4%和80.6%;出水ρ(氨氮),ρ(亚硝态氮),ρ(硝态氮)和ρ(CODCr)分别为1.05,4.30,2.56和35.3 mg/L;CODCr,总氮和氨氮的去除负荷速率分别为1.770,0.137和0.164 kg/(m3·d). 与传统的活性污泥过程相比,EGSB-BAF集成系统回收甲烷1.03  L/d,占系统CODCr去除量的37.0%;在系统总氮的去除过程中,厌氧氨氧化途径占35.9%,短程反硝化途径占47.4%,全程反硝化途径占16.7%.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厌氧氨氧化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祖波  张代钧  阎青 《环境科学》2008,29(2):469-473
运用序批式试验测定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氨氮和亚硝态氮消耗量,求得厌氧氨氧化活性为9.84×10-4 mg·(mg·h)-1,厌氧氨氧化菌消耗NO-2-N与NJ 4-N之比为1.311;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EGSB反应器颗粒污泥中提取细菌总DNA,经纯化、特异引物PCR扩增、克隆、测序等过程,得到厌氧氨氧化菌部分16S rDNA序列;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可以发现,在EGSB反应器中富集得到的厌氧氨氧化菌种(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ycete cquenviron-1)与Candidatus"Anammoxoglobus propionicus"和Candidatus"Jettenia asiatica"同属,ar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ycete cquenviron-1与其他厌氧氨氧化菌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大为93%.结果表明,前期EGSB反应器富集得到了一种新型厌氧氨氧化菌,该菌株命名为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ycete cquenviron-1.  相似文献   
6.
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动力学特性及微量NO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试验方法,研究了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动力学特性及微量NO2的影响.用Haldane模型描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动力学,得到最大氨氮反应速率6.65×10-3tmg·(mg·h)-1、氨氮半饱和常数87.1 nag·L-1和抑制常数1 123 mg·L-1,亚硝态氮半饱和常数15.39 mg·L-1和抑制常数159.5 mg·L-1.微量NO2对厌氧氨氧化具有强化作用,基于Haldane模型建立了厌氧氨氧化的NO2强化函数,估计了强化函数中的最大强化系数48.79、NO2半饱和常数2480 mg·m-3、NO2抑制常数4.22 mg·m-3和基础速率系数0.018 2.试验中大部分的NOx出现损失.  相似文献   
7.
祖波  马兰  刘波  卢培利  许君 《环境科学》2018,39(8):3937-3945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到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燃料电池(ANAMMOX-MFC),研究了葡萄糖和苯酚对ANAMMOX-MFC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葡萄糖浓度较低时(100~200 mg·L~(-1))时,对ANAMMOX菌有促进作用,ANAMMOX-MFC脱氮产电性能增强,此时反应器进出水COD浓度变化不大;当葡萄糖浓度高于300 mg·L~(-1)时,产电性能逐渐下降,NH+4-N去除率和去除速率逐渐下降,而NO-2-N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基本保持不变,此时出水COD浓度也出现降低,说明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受到抑制,反硝化菌活性开始增强.极化曲线拟合程度较低,COD浓度变化对电池内阻影响较小.当苯酚浓度较低时(50~100 mg·L~(-1)),对ANAMMOX-MFC脱氮产电性能影响较低;当苯酚浓度超过200 mg·L~(-1)时,ANAMMOX-MFC脱氮产电性能逐渐被抑制.整个过程进出水COD浓度变化不大,极化曲线拟合程度较低,表观内阻有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经发现了2种微生物脱氯新途径:一是根据好氧氨氧化菌具有反硝化能力,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反硝化脱氯:二是在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下,亚硝酸盐与氨离子一起厌氧氨氧化,并且发现了厌氧氨氧化菌与好氧氨氧化菌或甲烷菌能协同耦合在一种有利的微生态环境中。基于以上新途径提出了几种生物脱氟新工艺,包括了:SHARON、ANAMMOX、SHARON—ANAMMOX、CANON、OLAND、NOX工艺、需氧反氨化工艺(Aerobic deammonification)、甲烷化与厌氧氨氧化耦舍工艺。  相似文献   
9.
在进水流速为300 mL/h、回流比为200%;反应器内溶解氧在0.8~1.5 mg/L,pH在7.8~8.5,温度在32~35℃的条件下。采用分别往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应器1#中通入不含COD的人工合成废水,往BAF反应器2#中通入含有不同浓度COD的人工合成废水的方式,研究在自营养条件下和异营养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异营养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52.51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3.07%,达到最大值;当COD<50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随COD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COD>50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随COD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自营养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3.47%,大于异营养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在进水不含有机物的条件下,填料区域各部分的氨氮去除率差别不大,填料层中下部的氨氮去除率略高于上部。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重庆段某排污口下游污染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实验测定和野外实测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为污染物监测指标,进行了各污染物降解系数计算及降解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野外实测中,岸边与河流中心的各污染物降解系数有着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岸边的降解系数值明显小于河流中心各断面的降解系数值,对比发现,岸边和河流中心的温度、溶解氧、p H值的差距不明显,初步可以判断流速对污染物的降解影响较显著,且流速越大,降解系数也越大;2)室内实验测定中,流速在0.4~2.0 m/s,降解系数值伴随流速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与野外实测法所得规律相同,也反映出流速对污染物的降解有较显著影响。基于此,应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定量研究污染物降解系数与影响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流速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较大,为污染物降解较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最后,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为依据,以影响较大的因子流速为自变量,降解系数为因变量,以野外现场实测的实验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拟合得出由流速确定河流污染物降解系数的经验公式,在研究条件范围内可运用这些经验公式迅速求出污染物降解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