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01篇 |
免费 | 3376篇 |
国内免费 | 127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23篇 |
废物处理 | 799篇 |
环保管理 | 1052篇 |
综合类 | 6946篇 |
基础理论 | 2402篇 |
环境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4756篇 |
评价与监测 | 469篇 |
社会与环境 | 435篇 |
灾害及防治 | 5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16篇 |
2023年 | 337篇 |
2022年 | 656篇 |
2021年 | 496篇 |
2020年 | 403篇 |
2019年 | 388篇 |
2018年 | 484篇 |
2017年 | 598篇 |
2016年 | 702篇 |
2015年 | 909篇 |
2014年 | 990篇 |
2013年 | 1274篇 |
2012年 | 1021篇 |
2011年 | 1194篇 |
2010年 | 858篇 |
2009年 | 847篇 |
2008年 | 887篇 |
2007年 | 696篇 |
2006年 | 656篇 |
2005年 | 482篇 |
2004年 | 351篇 |
2003年 | 438篇 |
2002年 | 383篇 |
2001年 | 313篇 |
2000年 | 343篇 |
1999年 | 400篇 |
1998年 | 328篇 |
1997年 | 311篇 |
1996年 | 295篇 |
1995年 | 260篇 |
1994年 | 178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某铀矿职业工人和非职业工人头发中的总β、总α放射性水平和铀、钍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矿工人体内铀和钍的蓄积量均在正常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从头发中检验未观察到工人体内铀、钍放射性水平有明显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促进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电子设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论述了高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开发正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生产关键技术尚不成熟,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废压裂液、甲烷漏失、水资源污染等都将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针对页岩气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开采区域地质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的钻完井技术,控制压裂液和甲烷的漏失,减少对地层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加强对返排废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优化处理结果;落实针对页岩气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规避页岩气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在借鉴国外开采经验的同时,建议研发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特点的开采技术,改进已有工艺,创新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西安是空气污染监控和防治有代表性的西部大型城市。研究了西安市及周边地区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10浓度的关系模型。利用2011—2012年MODIS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遥感产品,通过数据匹配,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能见度数据和相对湿度数据对AOD产品进行垂直标高订正和湿度订正,2项订正显著提高了AOD和地面PM10浓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从0.36提高到0.65,按季节分类统计和订正春至冬四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71、0.62和0.87,夏季和冬季的订正更为有效,可用性更高,这可能由于受到不同季节气溶胶来源和特征的影响。为研究中国西部大型城市,特别是西安市空气环境监测和区域联防联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态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实验,研究了温度、共存离子以及溶质的初始浓度对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的影响,探讨了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在As(V)初始浓度为10mg/L,pH为7的条件下,25℃时的吸附量0.41mg/g高于30℃时的吸附量0.31mg/g,As(V)在金红石TiO,上的吸附为放热过程。CaCl2和MgCl2的添加对As(V)在金红石TiO2表面吸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T=25℃,Ca2+或Mg2+浓度为10mmol/L时,As(V)吸附量分别为0.64和0.56mg/g,Ca2+比Mg2+对As(V)吸附促进作用强。As(V)在金红石TiO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ndlich方程,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加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rs,MWNTs)对水中Cd2+的吸附量,使用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处理,采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果表征,并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和MWNTs的使用量、Cd2+的浓度及干扰离子对镉离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为1.5 h、pH为5.3、吸附效果最佳,随MWNTs量的增加Cd2+去除量增加,共存的阳离子会降低对Cd2+的吸附效果,对Cd2+的吸附符合Longmuir吸附定律。研究同时表明,pH小于2时Cd2+能容易从碳纳米管上解吸。初步探讨了Cd2+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7.
Cu^2+和Zn^2+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经常遇到的金属离子。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Zn^2+在0~100mg/L浓度下对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发现Cu^2+>5mg/L、Zn^2+>30mg/L时,对硝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样浓度的试验条件下cu“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Zn^2+大。Cu^2+≤0.5mg/L时对反硝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TN的去除效果;Cu^2+>0.5mg/L时,对反硝化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TN去除率逐渐下降。Zn^2+不影响反硝化过程,仅在大于30mg/L时,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重金属Cu^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明显强于Zn^2+。 相似文献
8.
湿地植物在处理高负荷有机废水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本研究基于对浮萍的有机污染胁迫模拟系统,通过对浮萍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浮萍对有机污染胁迫的耐受能力及胁迫去除后浮萍的恢复规律。结果表明,浮萍对有机污染胁迫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胁迫去除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COD小于400mg/L时,浮萍并未受到氧化胁迫;当COD达到800 mg/L时,浮萍体内ROS含量上升,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但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加,浮萍可保持生长,胁迫去除后,抗氧化防御系统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当COD过高(≥1 000mg/L),ROS急剧上升,抗氧化防御系统遭受破坏,造成不可逆伤害,胁迫去除后不能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The transport sector due to growing populatio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greenhouse gases, and its share in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are increasing around the world.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inkage betwe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ransport, real income, and transport's CO2 i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from 1990 to 2015. The study uses long‐run robust panel estimation methods such as mean group, fully modified ordinary least square, and DK standard regression that allow for heterogeneity and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 in the panel data analysis. The study finds that real income and population density contributes to CO2 emissions. Furthermor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has an insignificant impact on CO2 emissions. However, R&D has a diminishing negative impact that lowers CO2 emissions. The control over the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nvestment in R&D in clean energy production projects are necessary to combat the high rate of transport's CO2 emissions in OEC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0.
Xiue Zhang Yuan Le Qiao Meng Xinyu Te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3,30(3):1082-1095
Based on the natural-resource-based view and capability theor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gree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GEO)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separate and joint moderating effects of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green absorptive capacity (GAC).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230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it was found that GEO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supplier engagement and GAC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GEO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while customer engagement has not. In addition, our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when a high level of supplier engagement combined with a high level of GAC, the positive effect of GEO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is increased.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