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838篇 |
国内免费 | 3752篇 |
完全免费 | 3947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6106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86篇 |
2021年 | 2261篇 |
2020年 | 4961篇 |
2019年 | 7083篇 |
2018年 | 7405篇 |
2017年 | 8639篇 |
2016年 | 9714篇 |
2015年 | 9502篇 |
2014年 | 12348篇 |
2013年 | 10208篇 |
2012年 | 9578篇 |
2011年 | 11186篇 |
2010年 | 9691篇 |
2009年 | 10878篇 |
2008年 | 11428篇 |
2007年 | 9847篇 |
2006年 | 9170篇 |
2005年 | 7737篇 |
2004年 | 6956篇 |
2003年 | 8691篇 |
2002年 | 7168篇 |
2001年 | 7047篇 |
2000年 | 7042篇 |
1999年 | 6620篇 |
1998年 | 5894篇 |
1997年 | 5343篇 |
1996年 | 5338篇 |
1995年 | 5220篇 |
1994年 | 5198篇 |
1993年 | 3336篇 |
1992年 | 3348篇 |
1991年 | 3318篇 |
1990年 | 3761篇 |
1989年 | 3492篇 |
1988年 | 2924篇 |
1987年 | 2279篇 |
1986年 | 2389篇 |
1985年 | 2275篇 |
1984年 | 1944篇 |
1983年 | 1937篇 |
1982年 | 1254篇 |
1981年 | 1164篇 |
1980年 | 842篇 |
1979年 | 646篇 |
1978年 | 616篇 |
1977年 | 556篇 |
1976年 | 447篇 |
1975年 | 325篇 |
1974年 | 413篇 |
1973年 | 194篇 |
1972年 | 86篇 |
1971年 | 84篇 |
1970年 | 95篇 |
1969年 | 107篇 |
1968年 | 114篇 |
1967年 | 156篇 |
1966年 | 144篇 |
1965年 | 40篇 |
1949年 | 16篇 |
1948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108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占19.3%;其次是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1.3%和48.3%。 相似文献
2.
文中参照Constaza等提出的方法,在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格根据其生物量订正的基础上,逐项估计了各类草地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出全国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为14979×108US$。其中扰乱管理价值占1607%,水管理和水供应价值占1444%,侵蚀控制和沉积保存价值占908%,废物处理价值占4203%,授粉价值占783%,生物控制价值占72%,食物和原材料生产价值占2226%,娱乐和文化价值占578%,其它如气体管理价值、土壤形成价值和栖息地价值低于5%。受各类草地生物群落分布广度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强弱的综合影响,各类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有很大差异,其中,沼泽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为5234%。温性草原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对总服务价值的贡献分别在503%~774%之间,其余类型的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3.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②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③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转移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洗胶废水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 Fenton试剂处理有毒有机废水时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 Fen-ton反应各种影响因子的最佳操作条件为 :[H2O2]=0.2 mol· L-1、[Fe2+]=40 mmol· L-1、反应温度 85℃ ,反应时间 60 min、反应体系的 pH值为3左右 .此条件下废水 COD的去除率普遍大于 80% .试验发现紫外光和配体络合物可提高 Fenton试剂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在各影响因子与 COD去除率的关系曲线基础上 ,分析了混合废水中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和综合反应机理的关键及控制步骤 ,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 相似文献
5.
对人工湿地的构造、作用机理进行了较详尽的说明,湿地中物理、化学及生物协同作用以及湿地植物输氧造成的湿地基质中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的交替出现是保证其对氮磷及有机物具有较强处理效率的原因。研究表明:对进水浓度较低的城市污水,湿地的BOD5和COD去除率大于80%,出水BOD2为10mg/L左右。总氮及总磷去除率可大60%和90%,较常规二级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7.
8.
9.
论文对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方法产生的背景、理论、计算方法和近期成果作了简要介绍,详尽综述了该方法的优缺点。指出该模型具有概念形象性、内涵丰富性、理论思想的角度全面、新颖,实现了对生态目标的测度及极强的可操作性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其与传统经济指标相脱离的生态偏向性、静态性、忽视污染的生态影响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对其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其动态性、多指标的整合性、污染影响分析等渐趋完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