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液体发酵浑浊程度判断,共分离出能利用菲作为碳源生长的菌种共9株,其中3株具有较强生长活性和降解活力,通过菌体菌落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UMBR 0019、UMBR 0020和UMBR 0197分别为Micromonospora palomenae NEAU-CX1T(相似性为99.64%)、Rhodococcus ruber DSM 43338T(相似性为100%)和Novosphingobium mathurense SM117T(相似性为99.24%)。研究结果表明,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海水培养基中, 30℃,180 r/min培养条件下,UMBR 0019,UMBR 0020和UMBR 0197对菲的降解效率分别为48.80%、75%和63.54%,而通过菌株协同作用后能显著提高菲的降解效率,达到99.07%。红树林蕴含丰富的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资源,能够为海洋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提供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将松香基功能高分子进行胺基化得到氨化松香基交联聚合树脂(aminated rosin-based resin,ARBR),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分析(BET)对ARBR进行了表征.利用ARBR树脂对水中诺氟沙星(NOR)吸附去除,系统研究了树脂投加量、pH值、接触时间、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NOR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2.0~6.0范围内,ABRA对NOR的去除效果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升高,在8~10之间则呈现下降趋势;共存离子溶液的存在对ARBR去除NOR的行为总体上表现为促进作用.ARBR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ARBR对水中NOR的吸附过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0.29 mg·g~(-1)(pH 6.0、20℃).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ARBR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其吸附机制主要为氢键与静电作用.脱附再生实验发现,0.1 mol·L~(-1)HCl溶液效果明显优于其它脱附液,进一步确证了氢键在吸附中的主导作用;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对NOR仍具有稳定的吸附性能,可再生循环使用.对比了不同类型商品化树脂,ARBR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该研究结果拓展了松香高值化的应用研究领域,对开发松香在环境微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中的溴离子(Br-)和溴酸根离子(BrO3-)由于难挥发、易溶解、稳定性好而难以除去,因此,制备了一种对较低浓度的Br-和BrO3-都有良好吸附去除效果的季铵碱树脂(Quaternary ammonium base resin,QABR)并表征了其物化结构.同时,考察了初始浓度、QABR投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吸附接触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QABR吸附Br-和BrO3-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4.00 mmol·L-1浓度范围内,在298 K、pH=7.0时QABR对Br-和BrO3-的吸附能力最佳,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8 mmol·g-1和1.65 mmol·g-1;QABR对Br-和BrO3  相似文献   
4.
利用木屑制备木屑黄原酸盐吸附剂,对其进行FTIR、XRD和BET分析,并考察了对双离子体系中铜镍离子的吸附情况,重点研究了木屑黄原酸盐吸附量的预测和吸附初始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在铜镍双离子体系中,利用扩展的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木屑黄原酸盐对铜镍离子的吸附;吸附之初,吸附速率很快,并且随着干扰离子的浓度增大,所考察离子的初始速率逐渐减小。吸附情况说明,木屑黄原酸盐是一种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5.
一株羽毛角蛋白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广西大学家禽养殖场废弃羽毛处土样中筛选获得一株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菌株GZD-2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环境因素影响和酶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蔗糖与蛋白胨是菌株GZD-23降解羽毛的最佳外加碳氮源,pH 8.0、温度30℃、转速100 r/min和羽毛含量20 g/L为其降解羽毛的最适反应条件。菌株GZD-23合成的角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7.5;金属离子Cu2+、Hg2+、Fe2+、Co2+、Zn2+、Mn2+以及SDS、EDTA和高浓度TritonX-100、异丙醇和β-巯基乙醇对其酶活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低浓度TritonX-100、异丙醇和β-巯基乙醇对其酶活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氮掺杂二氧化钛可见光催化降解曙红Y溶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用XRD、SEM、FTIR和粒度分析仪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且在可见光作用下对曙红Y溶液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的投加量、曙红Y的初始浓度、光照时间和pH对曙红Y溶液的光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以可见光作光源,催化剂的投入量为0.4 g,曙红Y溶液的初始浓度为20 mg/L,光照时间为50 min,pH=4条件下,曙红Y溶液的降解率达98.87%。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合成类黑精(Melanoidin,MLD)为底物模拟糖蜜酒精废液中的有色物质,研究了松香基弱碱型阴离子吸附树脂(Rosin-based weak basic type anion-adsorption resin,RWAA)吸附MLD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在RWAA投加量为0.41 mg·mL-1、温度为333 K及溶液pH值为7的条件下,RWAA对MLD的平衡吸附量为337.02 mg·g-1,对应MLD去除率为92.43%.经5次再生循环使用后,RWAA对MLD的去除率仍高达89.14%.RWAA对MLD的吸附性能显著优于D301、D314及YZA354FD等3种商业吸附树脂.RWAA对糖厂废液中色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研究吸附热力学及等温线可知,RWAA对MLD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及熵增的多层吸附过程,且RWAA对MLD的吸附速率与吸附剂所携带空活性位点数量呈正相关.结合实验研究及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吸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是RWAA上带正电荷的质子化叔胺与MLD中带负电荷的羧酸根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煅烧法制备缺陷型BiVO4光催化剂,通过控制溶剂热反应时间调控BiVO4表面氧缺陷以增强对As (III)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同时,借助各种表征手段如XRD、SEM和XPS等分析样品的晶型结构、形貌特征及化学组成等性质,考察其在可见光下对As(III)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并研究其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溶剂热反应时间对BiVO4的晶粒尺寸和光吸收性能没有影响,但能通过影响比表面积调控BiVO4的表面氧缺陷浓度.经优化得到,反应时间为14 h时制备的BiVO4光催化剂(BiVO-14)对As(III)(6 mg·L-1)的氧化效率高达95.7%,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BiVO4氧化As (III)的主要途径是光生空穴(h+)的直接氧化作用.表面氧缺陷能增强导电性能,促进电荷分离和迁移,强化h+的氧化作用,从而提高BiVO4的光催化氧化性能.BiVO-14能有效促使As(III)转化为低毒的As(V),在饮用水源As污染去除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三交联型的聚马来酸酐树脂(Polymaleic anhydride resin,PMAR),然后氨化接枝得到系列衍生的多氨基树脂,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元素分析、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解吸(BET)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对系列多氨基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发现,该系列树脂对4-硝基苯酚(4-NP)的吸附能力随氨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氨基数最多的四亚甲基五胺修饰的聚马来酸酐树脂PMAR-VA吸附性能最好.在各种酚类化合物中,PMAR-VA树脂对4-NP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研究了树脂投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水中4-N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模拟,发现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PMAR-VA对溶液中4-NP的吸附过程,最大吸附量为77.1 mg·g-1(pH=6.0和25 ℃).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4-NP在PMAR-VA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其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吸引和氢键.脱附再生实验发现,0.2 mol·L-1 NaOH溶液脱附效果最优.经5次循环再生使用,PMAR-VA树脂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聚马来酸酐树脂(Polymaleic Anhydride Resin,PMA),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分析(BET)和热重(TG)分析对PMA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PMA对水中环丙沙星(CPX)进行吸附去除,系统研究了原料配比、PMA投加量、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CPX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2.0~5.0范围内,PMA对CPX的去除效果随着溶液pH的增加而快速升高,在5.0~10.0之间呈小幅下降趋势;离子强度的存在对PMA去除CPX的行为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PMA对水中CPX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PMA对水中CPX的吸附过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77.06 mg·g-1(pH=5.0、25℃);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PMA对水中CPX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吸附再生实验表明,0.2 mol·L-1 NaOH溶液是PMA的优选洗脱液,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对CPX仍具有稳定的吸附性能,可多次循环使用;最后,利用化学计算从微观上明确PMA的羰基O与CPX的羧基H的氢键对吸附起主要作用,而静电引力对吸附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